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營改增稅制改革對事業單位財務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召開以后,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月變得越來越重要,行政事業單位要緊跟社會發展和經濟的步伐,因此需要對自己的體制進行變革,在市場經濟的動態影響下,行政事業單位要想獲得更多的社會效益就應該重視財務工作,同時為了給國家增加稅收,也為了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因此在“營改增”稅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來,行政事業單位也深受改革的影響,因此本文從“營改增”的含義入手,分析“營改增”政策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然后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獻計獻策,最終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合理的運用“營改增”的優勢,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和作用。
【關鍵詞】營改增稅制改革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
一、“營改增”的內涵
我國政府進行的“營改增”稅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營業稅與增值稅同時存在會出現重復納稅的問題,給企業和事業單位帶來納稅的壓力,也給政府帶來征稅的煩惱,因此我國政府進行了稅制改革。“營改增”就是營業稅改增值稅,將產品的增值稅以及服務的營業稅合并在一起征收,變為增值稅的一種稅制改革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此次稅制改革已經經歷了七年的時間,從方案的制定到稅制改革試點,這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2014年,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營改增”,在此次成功案例的指引下,大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積極配合參與,也為自己的經營管理減少壓力,因此在2016年,國家出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正式下文實施營改增的政策,同時也擴寬了營改增稅制的實施范圍,這標志著“營改增”方案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全面推行,也意味著稅制改革全面實施。
二、“營改增”稅制改革的現實發展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
市場經濟的變動很大,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多,風險隨時發生,因此不管是第一,二產業,還是第三產業都需要面對市場的優勝劣汰,所以需要“營改增”這樣的制度來進行調節,幫助我國的經濟均衡發展,這從單位的納稅上面就能看出,這種推波助瀾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構建市場經濟的生存法則,提高經濟發展的動力,最終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
(二)“營改增”稅制改革可以杜絕重復收稅的問題,減少稅收壓力
在“營改增”政策制定和實施以前,很多地方都存在重復征稅的問題,這樣的情況導致很多單位出現逃稅漏稅的現象,他們對于這種稅收體制很不滿,畢竟大家都想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更多的納稅,同時稅務部門的稅收壓力也很大,稅收部門在納稅人心里也沒有權利制約,但是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大家納稅的積極性都很高,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營改增稅制政策的好處,不僅減輕他們納稅的負擔,同時保證其流動資金的充足,就連稅務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也提高了,增加了納稅人對稅務部門的信任度,不僅完善了稅務的工作體制,同時也為征稅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還避免了重復納稅的問題,好處很多,尤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影響很大。
三、“營改增”稅制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影響
(一)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影響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的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由于資金來源的容易財政預算編制制度不完善,預算管理缺乏創新意識,導致預算編制不符合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是實際情況,資金的缺口很大,已經影響正常的服務項目的開展以及員工自身的利益,依據稅法的規定,福利支出不用作為抵扣進項目,不僅是預算影響會計的核算,固定資產的購置和保養管理等內容也影響固定核算,財政經費的支出很少能夠進入抵扣項目稅款,因此不能減少納稅金額,但是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單位可以區分不同的款項,依據使用用途分類,會計核算的時候可以依據營改增政策的要求核算,減少工作量,減少納稅金額。
(二)對財務發票等原始數據的影響
財務管理的依據是財務的原始數據,因為他們是行政事業單位進行所有財務工作的基礎,因此需要對其重視起來。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以后,針對原來的增值稅發票的偽造、虛假開設以及違反國家規定使用等的情況來說,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也已經做出規定,加大懲罰力度,因為他們在挑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使用過程不僅存在法律的風險,還存在資金使用安全的風險,不利于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因此營改增政策以后,國家的全面治理財務發票的問題獲得更多人的贊同,因為它能夠保證資金的安全。
(三)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前,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因為財務工作量大,而且復雜,同時承擔著法律的責任,因此很多財務人員都是憑借經驗主義完成工作,認為只要工作中不出現大量大的紕漏就行,他們對于稅制的相關知識掌握不全面,同時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經營情況不了解,工作中形式主義嚴重,很多人的工作受到單位領導者的制約,工作責任感不強,歸屬感不認同,同時單位管理自身的不重視,意識不強,就直接導致整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大環境受到影響,最終造成行政事業單位的經營與“營改增”政策的要求相差甚遠,需要行政事業單位重視其此項影響內容。
(四)行政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不夠
“營改增”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就是避免重復收稅的問題,這種稅制改革的最根本出發點技術改變行政事業單位的稅制問題,但是在進行稅制改革的同時需要有監督部門發揮其其監督的作用,才能避免改革過程中納稅中的偷稅漏稅問題,但是實際的行政事業單位因為缺少監管部門,有的監管部門確立性不強,不能及時的發現財務工作的問題,沒有在稅制改革以后加強票據的管理,同時缺少信息反饋機制。
四、“營改增”稅制改革影響下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建議
(一)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主要內容,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是所有財務工作依據,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在內部對“營改增”稅制改革以后的財務管理制度進行研究,依據單位發展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收支情況做好分析,同時制定好財務人員的工作制度,票據管理制度,納稅的相關制度等,同時做好責任分工,保證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有利于追責,這樣完整的財務管理制度,是為“營改增”政策的實施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便于充分發揮其作用。這也是為國家財政支出著想,減少財政壓力,保證資金的使用安全,減少單位的稅負壓力。
(二)建立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
依據“營改增”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的要求,整改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會計核算問題,為了避免重復納稅,因此對于收入問題要區分好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對納稅的成本和收入要合理分配,符合預算的計劃,同時要完善會計科目,增加應納稅服務收入,免稅服務收入以及對支出的費用也要細致的劃分,這樣便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稅務管理,也有利于納稅時賬目清晰,同時也要管理好發票制度,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按照相關的法律約束,避免因為違法行為影響到行政事業單位的納稅工作以及發展前景。
(三)重視監督作用,加強部門的管理
營改增的稅制改革問題他財務工作一樣都是與行政事業單位所有部門都有關系的,因此在“營改增”改革的影響下,應該加強各部門與財務部門的夠用,便于財務部門的財政收支的管理,也便于稅務部門針對財務部門的數據納稅,同時對于各部門的管理中,應該加大監管力度,監督部門要有獨立性,監督“營改增”稅制改革對財務部門工作的影響,監督財務工作的進程以及工作質量,一經發現問題要及時向單位領導反應,避免因為工作疏忽影響財務工作效率,同時監督部門也要監督財務的票據,尤其是發票問題,審核發票的真實性,在發票使用和銷毀過程也要進行監督,確保單位的財務工作與稅制改革相適應。
(四)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和工作能力
在“營改增”新政策的影響下,碎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增加了,他們應該改變以往的懶散的形式主義的工作態度,對工作要積極要求進步,單位可以制定相關的獎懲之策,調動工作的積極性,同時注意加強學習,學習心得稅制改革政策的相關知識,學習法律知識,熟練掌握“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內容,邀請專業人員進行工作交流,估計員工的工作創新,提高自身的知識的基礎上提升工作能力,保證能夠應對財務工作的風險,解決棘手的問題,為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綜上所述,我們從“營改增”的內涵了解到營改增政策的改革歷史,然后就營改增政策的現實意義來看,杜絕重復納稅問題,帶動市場經濟發展,然后分析營改增稅制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影響,最終通過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發揮監督部門的作用,重視會計核算內容,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等建議,為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的發展提出可行性對策,以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營改增”稅制轉換的影響及對策———以港口企業為例[J].肖基藝.交通財會.2012(12).
[2]“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效應及其應對舉措[J].邱峰.河北金融.2012(10).
[3]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航道維護管理事業單位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韓東成.交通財會.2012(08).
作者:李杰 單位:遼寧省海城市響堂管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