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人才培養與企業員工素質教育對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全國機械行業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優秀職業院校,自1941年建校以來,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走過了七十多載校企合作育人的風雨歷程。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辦學過程中,學院充分發揮與大型國有骨干企業湘電集團有限公司“校企一體”的辦學優勢,注重人才培養與企業員工素質教育的有效對接,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深受企業青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作為全國機械行業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優秀職業院校,自1941年建校以來,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走過了七十多載校企合作育人的風雨歷程。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辦學過程中,學院充分發揮與大型國有骨干企業湘電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湘電”)“校企一體”的辦學優勢,注重人才培養與企業員工素質教育的有效對接,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深受企業青睞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首先,專業技能是企業對員工最基本的素質要求。在專業技能培養方面,學院與湘電開展了全方位合作:以湘電為主體,按照“十個對接、八個結合”的全面合作思路共建專業和共同設計內含“工學交替”教學模式、“識崗-跟崗-頂崗”實習模式、專兼結合“雙師”結構教學團隊與運作機制等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專業崗位目標規格以企業崗位職責、任務和工作過程需要為主,充分尊重企業專家的意見;職業崗位能力、職業標準、課程標準、技能標準、技能考核標準等以企業標準為主,校企共同制定。企業為學院提供先進技術和設備,選派優秀企業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全程參與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材編寫,以企業真實項目和產品為導向設計課程,把企業真實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要求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如,學院五大重點建設專業深入湘電等行業企業廣泛調研,充分吸納行業企業專家意見,結合本專業特點,分別形成和優化“系企融合、雙線并行、三層遞進、五段交替”、“四輪驅動,工學交替”、“兩主體、雙融通、五位一體”、“產教五對接,工學九結合”及“項目導向,三階段能力遞進”等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室與車間對接,學生與學徒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流程對接,教師與師傅對接,作品與產品對接,評價與標準對接,操作與工藝對接,知識與技能對接……校企雙方在學生專業技能培養方面的充分對接,使莘莘學子獲益匪淺。正如學院2011級學生黃曉林所言:“我們的專業課和實踐技能課的專任教師,絕大部分都是從湘電集團調來的;湘電集團所有的車間設備,都是我們的教學資源。我們就像企業的準員工,在企業內進行實訓,接受大企業、大生產的熏陶,與企業員工一道真槍真刀地干活,能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能碰到許多校園內無法觸及的問題?!睂W院里現在還流行著這樣一則趣聞:前些年,畢業生吳重陽去廈門一家電機廠應聘,主管問他:“我們這里的機器設備,你見過嗎?”他十分自豪地說:“你們這里有的,我都見到過、做過。你們這里沒有的,我在湘電早就見過了!”
其次,我們通過調研得知企業還希望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夠吃苦耐勞、講究禮儀、忠誠企業、愛崗敬業、團隊協作、虛心學習、勇于創新、認同本企業文化等等。這些素質在企業看來都是優秀員工應該具備的素質。學院歷來注重對學生進行這些素質的培養,培養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政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結合湘電實際案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興業報國”的理想和“嚴謹、創新、感恩、自強”的意識,并深刻認識明禮誠信、愛崗敬業、團隊協作在日后職業生涯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師首先安排學生觀看湘電的企業形象宣傳片,了解湘電從“實業救國”到“興業報國”的光輝歷程,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中國夢的實現,要靠同學們今后能夠切切實實地把中國的產業搞上去。在講到“嚴謹”時,教師援引了湘電安技處提供的幾個案例。比如,有位工人檢測線路時在設備內遺落了一把小小的尖咀鉗,結果導致一臺耗時兩年、耗費兩百多萬元研制而成的大型設備在通電試車時因線路故障毀于一旦。在講到“創新”時,教師引用了學院優秀畢業生賀啟強的例子。賀啟強在校期間發明的個人操作法被湘電電機事業部命名為“風力電機定子嵌線絕緣包扎賀啟強標準操作法”,在全事業部得到推廣和宣傳,成為該事業部歷屆職工命名操作法中最年輕的一位職工。在講到“自強”時,教師講了校友董日中和牟密的例子。他們倆被譽為“湘電最勤奮的員工”,業余時間經常呆在圖書館,對照外語詞典,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翻譯外文資料,及時了解和掌握數控領域的前沿技術,靠著自強不息的精神成為行業的佼佼者。此外,學院思政課部開設了湘電“力道”文化課程,通過實施湘電優秀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三進”工程,用湘電“力道”文化的內核——視祖國強大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密切配合、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質量第一、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愛崗敬業、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引導學生樹立“興業報國”的理想。
二是環境熏陶。學院以物質文化的融合為基礎,以精神文化的融合為核心,以制度文化的融合為保障,以行為文化的融合為延伸,將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各層面,精心打造具有“以校企文化融通為紐帶,以職業文化傳播為導向”濃郁文化特色的“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學院實施CIS(團隊的整體性)戰略,將湘電的企業標志、核心理念、應用理念、行為識別等融入學院整體形象設計方案,構建了與企業氣質相適應的整體形象;用湘電旗下對口企業名稱命名訂單班,如“湘電電機班”、“湘電重裝班”、“湘電風能班”、“海諾電梯班”等;校內實訓基地整齊懸掛企業紀律規范、安全規范、工作流程、警示標語,按照企業生產要求和實訓教學需要,營造出“真環境、真設備、真產品”的實訓環境;將湘電文化元素引入樓堂場館,在花園里、小道旁建造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充滿現代工業文化氣息的齒輪、轉子、定子、電機等企業文化景觀?!皾櫸餆o聲,教育無痕。”校園內繁花似錦、綠樹成蔭,身著廠服的湘電職工經常來校培訓學習,學院每年承辦的湘電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或湖南省、湘潭市國企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成為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專家論壇、大師講壇、校友講壇讓學子品位精神食糧,校內雕塑、壁畫、宣傳標牌等人文景觀透著濃郁的職業氣息,以校風命名的“勤學園”、“厚德園”、“善教風”、“精藝樓”默默地向師生傳遞著學院的價值觀……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生們每天“悄聲”體味企業目標、企業使命、企業精神、企業標準,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職業素養。
三是實習引導。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各專業以車間為單位,按管理團隊、技術團隊分類聘請企業優秀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技術團隊采取彈性教學方式幾人同教一門專業課程,管理團隊負責開展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素質教育——“廠長講創業”、“總工講管理”、“經理講文化”、“勞模講敬業”、“主任講安全”等等。企業團隊開展市場營銷觀、科技創新觀、質量管理觀、生產管理觀、成本管理觀、安全管理觀、現場管理觀等全方位的理念宣導。在湘電,以黨委書記周建雄為首的領導班子宣講企業歷史及企業辦學歷史,以羅百敏總工程師為首的工程師團隊宣講技術改革及創新,以董日中、牟密為首的企業優秀職工代表宣講敬業、誠信及質量意識,以彭湘玉部長為首的人力資源專家宣講企業人才觀,等等。同時學院德育教師要求學生主動帶著德育課的內容到頂崗實習過程中去體驗和領悟,在德育方面實現“工學結合”。比如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課教師讓學生帶著“愛崗敬業與工作成績”、“職業興趣與社會需求”等問題到企業體驗,要求學生回校后將每項體驗內容寫成書面總結。
總之,學院通過多路徑實施人才培養與企業員工素質教育的對接,使畢業生素質與企業優秀員工素質高度契合,這是畢業生深受企業歡迎、就業率一直位列同類高校前茅的重要原因?!昂想姎饴殬I技術學院為我們企業輸送了65%左右的管理干部和奮戰在生產一線的廣大職工”,湘電黨委書記周建雄先生在向學院黨政領導引述了人力資源部的匯報后非常感慨地說,“電氣職院就是湘電集團的人才‘血庫’!”
作者:王松平 單位: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