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生素質教育個性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個性特征及其對素質教育的意義
在“心理學”中一般是這樣界定“個性”的,即:“決定個人的個別性與獨特性的種種特質的總和”;“它是一種人格的特質”,并是“有別于他人的其本身所固有的性格特征”。的確,個性是個體區別于他人的獨有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的有機結合,這是個性全部心理機能的獨特的整體性。個性的心理結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有機統一的整體,而個性心理特征往往具有多方面的規定性;其首要特征就是獨特性,并且這種獨特性也就是與個性心理相對應的差異性,它表現為外部差異和內部差異。所謂外部差異,是指個體與他人在能力、情感、意志、性格、能力、體質和外貌等方面的差異性;所謂內部差異,是指個體內部各種心理品質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它尤其表現在興趣、愛好、能力、氣質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特點。個性的第二個特征是主體性。所謂主體性是指作為活動主體的人在與客體的作用中所表現出來的自主性、能動性與創造性。主體性是個體的本質特征,是個性賴以形成和發展的內部動力機制。個性的第三個特征是社會傾向性。個性形成的過程,是個體由具有一定的先天素質的自然實體,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轉化為社會實體的過程,因此,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后天的社會影響。個性的第四個特征是整體性。因為個性中的任何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與滲透的整體。個性的第五個特征是穩定性與可變性。當人的個性一旦形成,它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人的某些個性品質還會蛻變。人是富于個性的存在。人的素質、能力不是均一的,是有著可以區分的個性差異的;每個人所指向的自我實現又是個性化、多樣化的,且價值觀也是多元的。因此,無視個性的均等、劃一化的教育不能說是真正“發展個性”的教育,而要真正實踐“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教育,就得改造現存的“應試教育”體制,以使每一個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生活的快樂及其意義。通常,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學生以原有的素質結構為基礎或前提,并對原有的素質結構不斷進行轉換、改造與升華的過程。正因如此,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就成為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目標。
二、國外重視“個性發展”的比較考察
本世紀70一90年代,世界各國都在順應時代的變遷而進行頗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并都各自提出了教育改革理論和模式,以及教育改革的主張、口號、原則等。其中,還有不少國家對素質教育中個性的發展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1983年4月,美國高質量委員會提出了一個驚動全美的報告《國家處在危機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并提出了“高質量教育”的概念與目標。為實現高質量教育,該報告提出了一條非常重要的建議,即開展個性化教育。它指出,由于學生的抱負、能力和程度不同,要求教育有適當的內容以滿足其不同的需要,因而既要注意開設不同內容的課程,又要注意特殊學生的需要。比如,對智能好的學生,課程內容要豐富一些,進度要快一些;而對那些教育條件差一些的學生,則要提供特殊的教育教學資料,班級要小一些,甚至還要安排個別輔導。相對于美國來說,日本教育界對素質教育中的個性發展的重視程度更甚一籌。1985年6月26日,日本在其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明確提出了包括“重視個性的原則”在內的8條改革基本設想。其中,重視個性,就是樹立尊重個人、尊重個性的意識,克服教育的劃一性、僵死性、封閉性和非國際性。這一思想的基本觀點是:在時間、空間這一縱橫廣闊的環境里,每個人都是以自己獨特的個性存在著的,而且有生氣的集體是由個性的個人構成的。而個性并不否定集體和國家的文化、時代的特性。只有當了解了自己的個性和他人的個性,才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個性,才能發揮自己和他人的個性。這是貫穿在個人、社會、國家間一切方面不變的哲理。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題為《教育一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所強調的“四種基本學習”,無疑是對素質教育中個性發展理論的更深一層次的論述?!八姆N基本學習,,即:“學會認知”(IJearningtoknow)、“學會做事”(I矛earningtodo)、“學會共同生活”(learningtotogether)、“學會生存”(learningtobe)。這四種學習是一個整體,它們之間有許多聯系、交叉和交流的內容,應該同等重視,并作為一個整體來加以設計。
三、從教學角度看“個性發展”的差異性
承認“個性差異”是個性發展的前提。但是,“個性差異”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有“成就度差異”、“學習速度差異”、“學習能傾差異”(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等)、“興趣愛好的差異”、“生活經驗差異”等等,其中尤為令人注目的是“學習方式”(風格)的差異。所謂“學習方式”(learningstyle)是指在學習時個人喜好的學習的方式、方法。根據研究,構成學習方式之差異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在以班級為中心的教學中,即使把握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與認知方式,也不可能采用同時適合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必須改進教學、改進評價機制,運用多樣的教學法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于自身學習方式與認知方式的學習機會,或者使其學習方式朝著更有效的方向轉化。國際教育界圍繞教育個性化問題出現了許多流派與主線,也出現了不少教學組織彈性化、教學時間彈性化的實踐,而其中備受關注的是教學環境的“智能化”,其基本觀點如下:1.多目的化的視點;2.創造性立場的視點;3.網絡化的視點;4.信息環境化的視點;5.環境人性化的視點。在上述環境構筑的視點中,今日尤為重視的是創造性立場的視點與環境人性化的視點。
四、在實施素質教育中重視發展學生個性的必然性和基本要求
(一)在實施素質教育中重視個性發展的必然性
1.素質教育與個性發展具有內在統一性
前面已經講過,個性發展與素質教育是相統一的,并且發展個性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素質教育作為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就是要從人的個性差異出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素質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與完善;就是要在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審美和勞動等方面的素質的同時,致力于使學生的個性充分而自由的發展。因此,個性的發展,應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核心追求。
2.在素質教育中重視個性發展,反映了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
個性的發展,不僅是人的身心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社會分工的細化,市場經濟的發展,科技競爭的加劇,以及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推進,都需要大批具有獨特性及完整人格的生力軍,都需要造就不盲從、善于獨立思考、具有強烈事業心和創造精神的人才。強調個性發展,強調依靠自己的能力立足于社會,服務于社會,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面向21世紀的各種挑戰中,在培養跨世紀人才的當今,如何發展學生的個性,已成為一項重要而迫切任務。
3,在素質教育中要重視個性發展,這是從教育
經驗中得出的必然結論卓有成效的教育,歷來是重視個性發展的教育。從中國古代的孔子到西方現代教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歸功于對個性發展的高度重視。比如,前文所提到的日本臨時教育審議會于1985年6月向內閣提交的《關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咨詢報告》中,曾提出的主張是將“重視個性”作為今后教育改革首要的、貫穿始終的基本原則;韓國教育法第四條則要求:“教育的制度、設施、教材和方法,始終都要尊重人格,重視個性,使受教育者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教育大會編著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還將“培養一個人的個性并為他進人現實世界開辟道路”作為教師將來的任務等等。
(二)在素質教育中發展學生個性的基本要求
1.要從研究差異入手,因材施教
“不是存在一種教育,而是如存在著許多個人那樣,存在著許多種教育。這對于各種水平的個性教育來說,具有頭等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摒棄那種以統一規格去制造“標準件”的教育模式,而應從研究學生的差異人手,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特長及能力去因材施教,并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去培養和鍛煉各種個性的學生。
2.要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人就他的各個方面、他的種種處境的差異和他的責任范圍來說,都構成教育的真正主體?!敝挥写_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在實踐中按新的思路來構建素質教育模式,才能改變那種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學生機械、盲目地順應教材體系和教師思路而成為消極的被塑造者的境況,進而真正將被動的灌輸和接受變為學生積極主動的認知過程和自我發展過程。
3.重視活動與交往
活動和交往是學生個性形成與發展的基礎,群體是影響個性的重要力量。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積極開拓學生個體活動的領域,精心設置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適合個性發展的條件,并幫助學生挖掘潛力,使其通過學習、活動和交往而形成自由、和諧發展的個性。
4.把握整體性,使個性發展建立在全面素質提高的基礎上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適合作為肉體的、智力的、情感的、性別的、社會的以及精神存在的個人的各個方面和各種范圍的需要。在這些成分中,沒有一個能夠或者應該被孤立,而且,每一個成分都互相依賴。”發展學生的個性,應建立在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基礎之上,應在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身心、審美、勞動等方面的素質培養上狠下功夫;而教育者則應積極創造條件,使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內化為每個學生的個性品質。
5.注重教師良好的個性影響力
作為教師,則必須加強自身的個性修養,以自身的良好個性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從而使學生終身受益。由此教師的敬業精神、對工作的滿腔熱情、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學生的深切熱愛、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開拓進取與不斷創新的精神,以及在面對各種教育難題所表現出來的果斷與智慧等等。無不成為教育的力量而常常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綜上,素質教育就是“優質教育”,是“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適應其能力與能傾,同社會要求相一致,實現其最大限度的發展”的教育,是旨在人人成功、個個發展的教育,因此,我們必須著眼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個性化教育。可以預計,在逐步走向成熟的未來的素質教育中,必然會引向對個性全面而自由發展的創新教育的軌道上去。而充實受教育者的個性,使之自由、和諧地發展,將成為素質教育目標的核心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