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石油特色專業下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專業集群建設,重構專業核心課程體系,解決了石油石化類專業人才知識、能力與素質與社會需求相脫節的問題;整合優質資源,搭建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平臺和優質資源共享平臺,打破專業界限、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顯著提高;構建項目驅動下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課程思政教育,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大慶精神特質、創新與實踐能力強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專業集群;產教融合;石油石化;課程思政;實踐人才
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2017年教育部組織高校通過深入研討,形成“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北京指南”,并發布《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進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1-2]。從此,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國化工過程人才教育已步入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歷史新起點[3]。石化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已建成22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和10個百萬噸級乙烯基地,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產業集聚區。化工生產具有生產流程長、工藝過程復雜、工藝條件嚴苛、物料危險性高等特點。石化和化學工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但目前掌握化工、材料與安全環保工程專業知識的化工復合型人才缺乏,不能滿足當前化工生產的迫切需要。面對新時代下化工學科內涵與外延的深刻變化,對專業畢業生的素質和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多元、創新、共享已成為化工學科發展和專業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東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2019年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級特色專業及黑龍江省重點建設專業,應用化學專業是2020年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黑龍江省一流專業,分屬化學工程與技術和化學兩大學科。通過開展教學改革成果的集成創新,以學科交叉融合為根本,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了邁向新工科的石油石化類專業集群。專業集群的建設過程始終以創新型人才培養為核心,通過多維度實踐訓練提高綜合能力,回應了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和“雙一流”建設的新要求。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反向教學設計,將傳統化工和化學與新時代石油石化行業智能+需求有機融合,將大慶精神、思政課程貫穿于教學環節,建立學科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以教學名師和教學能手等為帶頭人,組建交叉融合的教學團隊;建設線上教學資源平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堅持“產出導向”理念,重能力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構建了“一核心三層次,六位一體,虛實結合”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一核心),基于“基礎實驗-綜合訓練-創新達成”(三層次)自下而上三個層次,及“實驗教學、虛擬仿真、實習實訓、創新實踐、行業技能大賽、畢業設計(論文)”(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
1實施專業集群建設,重構課程體系
對應中石油、中石化產業集群上同一產業鏈、創新鏈的崗位和人才需求,以化工類主干學科關聯度高的化學工程與技術優勢特色學科、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為龍頭,充分融合應用化學、環境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能源化學工程等學科基礎、工程對象和技術領域相近的、具有內在關聯的幾個專業有機結合,以專業互補和專業互促形式建立石油化工類特色專業集群,助推了各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和石油化工類專業人才的特色培育。實施專業集群核心課程品牌化工程,目前核心課程《化工原理》在專業集群內所有專業開設,并以黑龍江省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丙烯酸甲酯生產工藝3D虛擬化學仿真實驗》為核心開展仿真實驗教學。順應石油石化產業鏈需求,構建了以“石油化工、石油化學、石油環保”為一體,滿足石油石化產業鏈需求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2產教融合,推動優質資源共享,培養創新型人才
以“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成效導向”為理念[4],以產教融合為依托,與大慶油田、大慶石化、大慶煉化等公司聯合建立了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與大慶油田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分公司、化工集團輕烴分餾分公司、大慶油田采油六廠、石化公司塑料廠等企業建立了16個實踐教學基地,實現人才共享,平臺基地共享。根據“專業對接產業,專業集群對接產業鏈條”的原則,鼓勵教師到企業鍛煉,選聘企業優秀工程技術人員到學院做兼職教師。同時,按照“教學急需、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資源共享”原則,加強校內實驗教學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分析測試中心建設,聯合石油化工四個專業,形成專業集群資源共享平臺,協同聯動優化實踐教學條件,加大教學實驗室、科研平臺開放共享力度。通過校內外各類平臺及優質資源有效融合和統籌利用,最大限度和廣度地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近年來累計建設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及優質資源共享平臺26個,聘請企業兼職教師20人,學生受益率達到100%。
3構建項目驅動下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構建適合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核心三層次,六位一體,虛實結合”實踐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一核心),基于“基礎實驗-綜合訓練-創新達成”(三層次)自下而上三個層次,及“實驗教學、虛擬仿真、實習實訓、創新實踐、行業技能大賽、畢業設計(論文)”(六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感知和嘗試專業知識、領悟新知和建構模型、團隊合作和能力拓展、探索未知和創新思路等方面分六個維度得到逐層訓練,達成實踐創新能力提升的核心目標。同時,以實際大工程為背景,以學科競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為導向,構建項目驅動下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鼓勵科研與課堂契合、科研項目和課題組吸納本科生,集群內跨專業高層次交叉培養使專業集群內的學生均可以按照“興趣驅動、自主實踐、重在過程、能力提升”的原則提升個人開拓創新能力。組織多層次多模塊實習實訓內容,使專業集群內各專業學生自由選擇實訓項目和導師,打破時間、空間和所學專業壁壘,術業專攻且接觸廣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近年來,學生累計參加各類大賽100項,獲獎43項,參與項目學生數300余人,本科生畢業設計跨專業選導師、選課題人數56人。
4以大慶精神為引領,將課程思政貫穿到教學全過程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5]。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引領,把政治意識、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各類課程固有的知識、技能傳授有機融合。將專業集群服務的產業領域發展歷程與中國近代發展史相結合,讓學生感受企業文化,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家國情懷。
5結束語
依據石油化工類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OBE理念為先導,構建了“石油化工、石油化學、石油環保”為一體的服務于石油石化產業集群的石油石化專業集群,以“專業對接產業,專業集群對接產業鏈條”為原則,優化教學內容,調整課程設置,實施核心課程品牌化工程,培養與石油石化產業需求緊密對接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成為立足龍江、輻射全國的石油石化類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為依托,整合校地企優勢資源,建立了產學研用實踐教學基地和優質資源共享平臺;通過項目驅動形式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實現多主體參與和多學科交叉培養實踐創新人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辦學育人為引領,以激發學生內生動力為核心,將課程思政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發揮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文化氛圍的思政教育作用,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大慶精神特質、創新與實踐能力強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繼,謝寅波.新工科建設與工程教育創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13-17,41.
[2]李華,胡娜,游振聲.新工科:形態、內涵與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
[3]陳國華,張心語,李一川.新工科背景下化工過程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1:32-39.
[4]李瑞麗,孟祥海,魏強,等.基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理念的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21,2:111-117.
[5]李石雄,陳玉鳳,許石樺,等.無機化學實驗課的課程思政元素發掘和實踐[J].廣東化工,2021,7:195-196.
作者:荊國林 朱凌岳 所艷華 王雪芹 牛瑞霞 李海燕 孫征楠 單位:東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