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聲樂藝術的繼承發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在多元文化沖擊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面臨極大困難,為了幫助民族聲樂藝術繼承和發展,本文辯證分析民族聲樂藝術繼承和發展,并針對民族聲樂藝術繼承和發展提出具體措施。
關鍵詞:民族聲樂藝術;傳承;發展
一、基于多元文化沖擊下民族聲樂藝術繼承與發展的辯證分析
(一)“繼承”和“發展”的解釋
所謂“繼承”,主要研究如何“守”的問題。我國民族聲樂理論研究一開始就引進西方聲樂研究理論,在改革開放后,多元文化沖擊更是不斷增強,原生態民族聲樂開始漸漸淡化,創作者也開始改變原有的風格。在這種大背景下,“繼承”的問題就變成要“守”住特點和特征。一般來說,應該積極保留基本的特征,積極汲取民族聲樂的優質營養,展現民族聲樂最具有“民族性”的部分。所謂“發展”,基本就是指“變化”,民族聲樂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形式、內容、唱法的改變與發展。當前“發展”是主流,形式創新、內容擴大、發聲的創新都成為“發展”的一部分。
(二)民族聲樂藝術繼承和發展的辯證分析
首先需要重視繼承的問題,如果“根”被放棄了,民族聲樂就會被逐漸遺忘和淘汰,因此,必須將“守”作為傳統繼承和發展的首要工作,守住文化精髓,守住藝術特色。當然,也并不是為了害怕失去“根”而放棄“變”,在實踐中大膽地嘗試各種演唱方式和藝術表現形式,在傳統民族聲樂風格上更應勇敢地實現突破。
二、民族聲樂藝術傳統繼承和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挖掘、搶救和保護“原生態”民族聲樂藝術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及勞動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受這種變化的影響,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開始消失在人們大眾的視野之中,例如:現代交通的發展及通訊的普及,現代生活方式開始滲入草原,草原的原有文化環境不復存在,由草原文化孕育的草原民族聲樂失去了生存的基礎,開始走向衰敗。民歌一般都是建立在民俗生活或者原始宗教活動之上,當這種基礎被瓦解,民歌這類民族聲樂文化也開始枯竭。針對這種情況,政府部門應該正視這種文化趨勢,積極采取措施,首先抓緊時間對現有民族聲樂進行整理收集,建立民族聲樂資源保護庫,并做好民族聲樂的整理和分類工作,爭取利用文字、音像等形式記錄更多的原生態民族聲樂;其次,投入資金保護現有民族聲樂的藝人,并為他們傳授民族聲樂藝術提供幫助,政府應該抓住民族聲樂的最后“活化石”,積極發揮其作用,最后,政府部門可以提倡或者引導恢復民間民族生活方式,為民族聲樂的繼承創造條件;政府加強宣傳,引導青年人領會民族聲樂的美妙和文化內涵。民族聲樂還面臨另外一種挑戰,當前部分傳媒為了經濟利益,在傳播民族聲樂藝術時拋棄了民族聲樂藝術中的精華,越來越“西化”,這根本不是在傳承民族聲樂,而只是借助民族聲樂的幌子來獲取注意力。針對這種情況,政府文化部門,應該積極引導,避免這種傷害民族聲樂藝術傳承的情況泛濫。廣大民族聲樂藝術的工作者更有挖掘、搶救、保護義務,廣大工作者要承擔起這個責任,這一點上先輩們給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例如,經歷20多年收集整理,《中國民間音樂集成》這部文藝巨制包含了眾多傳統民族品種和作品,其數量之多,范圍之廣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傳統發揮了積極作用。先輩們的努力值得廣大工作者效仿、趕超。
(二)加強傳統民族聲樂的理論建設
為了實現民族聲樂藝術傳承和發展的統一,必須加強傳統民族聲樂理論建設。加強民族聲樂理論建設可以更好的守住根,也可以為民族聲樂的提高提供理論基礎。加強傳統民族聲樂理論建設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音樂界應該重新認識傳統民間唱法的科學性。因為,唱法及技巧理論研究基本來源于西方,長期以來,音樂界認為傳統的民族唱法存在的一定缺陷,或者認為達不大藝術美感的高度,民族聲樂唱法是科學性受到質疑。實際上,民族聲樂起源于民族傳統文化,其唱法是其很重要部分,代表著民族傳統文化及不同民族審美意識,特殊的唱法不僅不是缺陷,恰恰是與民族文化和人們生活情況相吻合,符合藝術表達的規律,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其次,在認識傳統民族聲樂的基礎上,了解西方或者現代音樂的特點,理清兩者之間的聯系和共同點,發揮中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在保持民族聲樂特色的基礎上,引進現代音樂的因素,即將民族聲樂和現代音樂相輔相成,在保持固有特色面貌的同時,兩種協調發展,促進民族聲樂保持健康穩步的發展。例如,華陰老腔與當代搖滾的碰撞就迸發出新的魅力,為華陰老腔的繼承和發展開辟了一條道路。
(三)采取其他措施為民族聲樂藝術傳承和發展提供環境
其一,將民族聲樂藝術教育引入音樂教育當中,這樣做可以提高音樂人對于傳統民族聲樂的認識,而開設相關專業更可以為民族聲樂傳承和發展打造專業人才;其二,借助發展特色旅游的契機,將民族聲樂藝術與民族旅游相互結合,為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提供一片天地,而地方還可以建立“政府主導、民間參與”的民族聲樂遺產基金,將保護和發展民族聲樂藝術發展成一個公益事業。其三,認清當前現代媒介在藝術傳播中的作用,傳統民族聲樂藝術應該借助現代媒介藝術擴大自身的受眾面,打破原有民族聲樂的地域性,讓傳統民族聲樂走出去。
三、結語
總之,民族聲樂是傳承多年的文化財富,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在面臨著多元化沖擊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從辯證角度對待傳統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注意變,注意利用現代手段發展傳統民族聲樂。
[參考文獻]
[1]胡曉.傳統音樂在當代民族聲樂藝術中的繼承與發展[J].大舞臺,2015,04:163-164.
[2]于鑫淼.當前中國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的基本特征[D].東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付長松 單位:長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