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作品中聲樂藝術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聲樂藝術是一種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態唱法等演唱風格。同時,聲樂藝術也是影視作品中重要的語言形式,在表達人物情感、烘托場景氛圍、推動故事情節、深化影片主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影視作品中,應將聲樂藝術融入作品的場景畫面、思想主題之中,用聲樂賦予影視作品鮮活的藝術生命力。
一、聲樂藝術與影視作品的理論闡述
(一)聲樂藝術的基本特征
聲樂藝術是一門融合了生物學、音響學、文學、聲樂等的綜合性藝術形式,它通過生理學和物理學的發聲技巧表現人的情感活動與精神狀態,有著較強的情感表達力與藝術感染力。首先,聲樂藝術具有情感性;其次,聲樂作品有敘事性;最后,聲樂藝術具有情緒感染力。聲樂作品是音樂家思想情感的藝術表達,每首聲樂作品都擁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夠讓聽眾感同身受,與聽眾產生情感共鳴。
(二)影視作品中聲樂藝術的特征與形式
影視作品中的聲樂作品與單純的聲樂作品并不相同,它不僅要符合聲樂藝術的演唱形式和內在規律,還要符合影視作品的故事情節、情感基調、思想主題、藝術風格等。在影視作品中,聲樂藝術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能夠抒發思想情感、敘述故事情節、烘托場景氛圍、突出人物形象、深化影片主題,不過這些取決于聲樂藝術與影視作品的結合方式與結合程度。
二、聲樂藝術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一)渲染場景氛圍
影視作品的畫面有著客觀性、生動性、具象性等特征,聲樂藝術有著主觀性、抽象性、精神性等特征,將聲樂藝術融入影視畫面之中,能夠營造一種神秘感和朦朧感,創造出一種美好的場景氛圍。在影視作品中,導演常用聲樂藝術確定影片的情感基調,營造場景氛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以武俠電視劇《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為例,該歌曲營造了一種自由灑脫、大氣磅礴、坦蕩無羈的情感氛圍,使觀眾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腥風血雨的江湖和狂放灑脫的令狐沖。
(二)烘托故事情節
在影視作品中,導演通過演員表演、故事場景、臺詞語言、電影色彩等向觀眾展示不斷發展變化的故事情節,并通過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矛盾沖突、突出影片主題。在這一過程中,如果缺少了聲樂藝術,影片的故事情節就會顯得蒼白無力、索然無味,缺乏藝術感染力。為此,可以將聲樂作品融入影片之中,以烘托故事情節,提升影片的藝術感染力。例如:好萊塢影片《獅子王》中有一段小插曲《我等不及當國王》,這段音樂充分表現了辛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也使故事情節充滿了立體感。
(三)塑造人物形象
在影視作品中,人物心理、人物性格等是最難以把握和刻畫的元素,需要借助色彩、音樂、場景等電影語言間接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音樂是一種以情感表達為主要內容的藝術形式,它能夠表現人們內心深處細膩、微妙的情感,帶給聽者無盡的審美體驗。因而,在影視作品中,可以用聲樂藝術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形象。比如:電影《讓子彈飛》是一部藝術感強、個性色彩濃厚的喜劇電影,麻匪莫名其妙地當了縣長,并利用縣長的權力懲惡揚善,劫富濟貧,受到了百姓的擁護。片中姜文使用了《波基上校進行曲》,用口哨吹奏出節奏感很強的音樂,很好地展現了麻匪縣長放蕩不羈的內心世界和嫉惡如仇的性格特征。
(四)深化主題思想
影視作品的主題音樂是作品思想主題的提煉與濃縮,也是對影視作品內涵的進一步詮釋。影視作品中的歌曲不僅要切合影片主題,還應與影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情感基調等相一致,唯有如此,才能用聲樂作品凸顯影片的主題思想。例如:電影《立春》中導演選取了舒伯特的《暮春》,用《暮春》表達一種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機,使影片充滿了美好、善良、和諧的藝術氣息。影片開頭,歌曲《暮春》緩緩響起,委婉動聽的女高音從街道上的小喇叭傳向遠方,在小城中回蕩,這時王彩玲操著濃重的地方口音說到:“這立春剛剛過去……然而風就不一樣了”,從這句臺詞中能夠感受到王彩玲對音樂的憧憬與遐想。
三、在影視作品運用聲樂藝術的注意事項
(一)選用優秀的聲樂作品
聲樂作品是聲樂演唱或聲樂演奏的基本前提,沒有良好的聲樂作品,就無法演奏出美妙動聽的聲樂藝術,也就無法打動觀眾的心靈。因而,在影視作品中,可以根據作品的藝術風格進行聲樂選擇,多選擇一些情感豐富、思想深刻、旋律優美的聲樂作品,用這些高雅的聲樂藝術教育和影響觀眾。在科幻片、動畫片等影片中,可以運用一些夸張化、程式化的聲樂形式,彰顯影片的藝術風格。在故事片、歷史劇中,可以運用民俗音樂、原生態音樂等突出故事場景和思想主題。例如:影片《紅高粱》中,為了表現人數眾多、場面浩大的迎親場面,張藝謀使用了嗩吶、大鼓等民族樂器,嘹亮的嗩吶聲、渾厚的鼓樂聲營造出一種熱鬧、喜慶的場景氛圍,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陜北農村的婚嫁風俗,也提高了故事情節的藝術感染力。在敘事性強的故事情節中,要選擇輕柔、舒緩的聲樂,降低音樂對敘事內容、敘事過程的干擾。在表現人物內心情感時,可以用細膩、抒情的聲樂作品表現人物內心細膩的變化。此外,聲樂的強弱變化與故事情節、人物情感等有著密切聯系,在影視作品中當人物情緒波動較大時,應選擇旋律緊湊、節奏感強的音樂;反之,應選擇柔和、舒緩的音樂。
(二)合理運用聲樂素材
《禮記》中有“樂者,音之所由聲也……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也就是說,面對不同的場景或事物,人們所產生的思想情感與聲音特征是不同的。因而,在影視作品中,應根據故事情節、人物性格、場景氛圍等選擇聲樂素材,或者對聲樂素材進行剪切或拼貼,使聲樂素材的節奏、旋律、音色、速度等符合影片風格。在影視作品中,編導常用一些聲樂歌曲敘述故事情節,表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這樣往往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就使用了大量的歌唱片段,劇中多次出現兩人唱歌對話的場景,這種唱歌的形式不僅表達了情感,也博得了觀眾的喜愛。聲樂藝術不僅僅是人類情感的藝術表達,還與政治環境、經濟狀況、文化傳統等有著密切聯系,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地域環境往往有著不同的聲樂藝術。戴•波戴爾說過:“聲樂對影片有許多作用……使我們能在使用視覺的同時使用聽覺”。因而,在影視作品中,應根據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環境選擇恰當的聲樂藝術形式,這樣才能使聲樂作品表現影片的思想主題。在抗戰影視作品中,導演都會運用一些愛國主義歌曲,讓觀眾回想抗戰時期的社會環境。比如,在關于抗美援朝的影片《上甘嶺》中,彈盡糧絕之時王成大聲高呼“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向我開炮……”這時背景音樂悄然響起,這些都激發了觀眾對侵略者的憤恨和對志愿軍戰士的熱愛。而在現代都市劇中,可以插入一些傷感的流行音樂,用這些委婉、細膩的音樂表現都市人的愛恨離愁。
(三)把聲樂與畫面結合起來
在影視作品中,應根據影視作品的故事情節、情感基調、藝術風格等選擇聲樂作品,使聲樂作品所形成的聽覺形象與影視畫面所形成的視覺形象相互融合,創造出聲畫合一的藝術效果,用聲樂作品營造場景氛圍,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影片主題。例如:電影《刺激,1995》中,典獄長進入牢房后發現一個逃生洞,典獄長異常憤怒,這時有著強烈節奏感的音樂響起,生動表現了人物的情感變化。電影《獅子王》以《榮耀大地》為主題曲,這首音樂多次出現在劇情之中,將人物情感與故事場景完美地結合起來,詮釋了愛與責任的思想主題。
(四)運用數字音樂技術
隨著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數字聲樂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影視作品制作中,這為聲樂藝術增添了新的表現形式。在影視作品中,運用數字技術能夠創造出震撼人心的聽覺效果,放大觀眾的聽覺感受,帶給觀眾一種時空錯亂的審美體驗。因而,可以用數字音樂技術創造出震撼人性的聲音藝術,以更好地烘托場景氣氛,突出影片主題。在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中,音樂是最能夠表現人們情感變化與情緒波動的藝術形式,“在影視藝術中,表達情感和抒情的部分運用聲樂藝術最適合,也最有說服力”。因而,應深入探究聲樂藝術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通過聲樂藝術突出影視作品的思想主題和藝術風格。
作者:張塘林 單位:南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