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使得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相較于從前獲得了極大的提升,當物質層面的需求得以滿足,大眾就會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一定程度上,社會大眾對民族聲樂藝術的審美也充分反映其精神層面的需求,民族聲樂藝術體系是中國傳統文化延續至今的精華成果,由于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所以經過長期的發展,不同民族之間的聲樂藝術的特點存在著極大的差異性。傳統戲曲演說、民歌演唱與曲藝說唱等都是民族聲樂所包含的重要內容。而以審美角度出發,我國所特有的民族聲樂藝術屬于音樂審美,其是以聲音作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藝術,其包含的旋律、配樂、和聲都是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民族聲樂藝術也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逐步向著現代化、多元化與大眾化的路線發展,并且社會大眾的審美取向,也悄然發生著變革。審美取向的本質是人們對于相關事物的感知,以及對于其價值的判斷與追求,審美取向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受到社會整體環境的影響,審美取向也會發生巨大變化,所以這也使得審美取向具備極為鮮明的時代特征。文章將對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進行梳理與解析。
關鍵詞:中國;21世紀;社區音樂文化建設
一、引言
我國是一個民族眾多且文化多元的國家,這也使得民族聲樂藝術的種類多姿多彩,雖然種類不同,但是每一種民族聲樂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性。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大眾的思想也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也在不斷增加,這就需要民族聲樂藝術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 ,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將其鮮明的時代感充分體現,并將演唱與創作形式不斷進行創新。此外,從更深層的角度出發,民族聲樂審美取向的發展需要多方面來共同推動,其不僅能夠將國人欣賞需求充分展現,也能夠為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指明方向,為此,就需要對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二、民族聲樂藝術的內涵
從廣義的角度出發,民歌演唱、戲曲、曲藝與說唱都隸屬于民族聲樂藝術的范疇之內。而從狹義層面進行分析,民族聲樂藝術其本質則是特定使其的一種民族聲樂表演,也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也是對民族演唱的一種完善與升華,簡而言之,民族唱法是民歌演唱升華到特定程度的時代產物,其也能夠全面推動民歌演唱向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除此之外,民歌演唱與民族唱法還將西方美聲唱法的精髓進行同時吸收,這也使得民族唱法成了一種中西方表演藝術融合的全新演唱形式。并且民族聲樂藝術需要表演者在演唱過程中要將真實情感融入其中,通過聲情并茂的形式將清晰流暢的聲音進行有效展示。
三、對于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進行研究的重要意義
(一)完善民族聲樂藝術審美理論
時代在不斷發展,在這種發展浪潮下,社會大眾的思想觀念也會依據時代的發展而逐漸發生轉變,而傳統的民族聲樂藝術演唱方式已經無法有效滿足當今社會大眾的精神需求,這也對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為了能夠充分滿足社會大眾的精神需求,就需要對大眾的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此來推動民族聲樂藝術體系的變革,保證其在新時代背景下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確保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理論變得更加科學完善,如此才能夠將社會大眾的審美追求全面提升,推動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其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二)提升大眾審美能力
民族聲樂藝術的有效發展,不但能夠將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充分滿足,還能夠將我國鮮明的民族精神與時代感充分凸顯。民族聲樂藝術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大眾能夠依據以往的審美經驗,將自身的審美能力全面提升。雖然娛樂性是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特點,但是民族聲樂藝術所包含的娛樂性不但能夠將大眾的日常審美需求充分滿足,還能夠幫助大眾陶冶高雅的情操。
四、我國傳統民族聲樂藝術審美特征分析
(一)音域審美特征
人所能發出的最低音與最高音之間的范圍就是音域,這也就使得歌唱包含了低音、中音、高音。而傳統民族聲樂藝術中歌曲演唱音域主要集中在中音與低音之間,對于高音區的演唱較少。在一些少數民族歌曲的結尾處可能會使用高音演唱方式,但其音域并不高。例如,我國陜北地區的民歌,其演唱風格是真聲演唱,所以這也就使其對于音域的要求家底,并且演唱題材的選擇范圍也是十分廣泛,在演唱風格中也能夠將濃厚的平民化特點有效凸顯。并且陜北民歌的主要內容是大眾對自身情感與感悟進行釋放,這也就使其具備了極強的傳唱度。
(二)音色審美特征
音色美是有聲音的頻譜結構所決定的,傳統民族聲樂藝術歌曲演唱過程中,不論是男聲還是女聲,亮麗音色是其追求的重點,雖然演唱過程中,會讓受眾感覺用嗓過多,但是其能夠將明亮的感覺有效呈現。此外,音色的區域性較強,其與本地區百姓的生活習慣相貼合,這也使得其更加契合民族什么原則與習慣。所以,在特定的場合之中,部分民族歌曲具備極強的表現力與穿透力。
(三)音質審美特征
聲音的質地就是音質。傳統民族聲樂藝術歌曲的音質普遍較硬,這也使得其柔韌度不足,而歌曲演唱的主旨是對自身情感進行有效表達,這也使得其地域特點與民族風情極強。此外,民族歌曲的內容主要以贊頌生活、表達歡樂與愛情為主,所以對于音質的要求較低。但也正是因為民族歌曲具備極強的傳唱率與普及率,所以擁有極大的群眾基礎。并且,民歌情調與創造技術通常十分單一,這也使其能夠更加貼合大眾的審美需求。但民歌唱法中所包含的民族風格特點并未進行有效宣揚,這也使得民族唱法的審美特征主要停留在音域審美之中。
五、我國現代民族聲樂藝術審美特征分析
(一)以情感動人
在聲樂作品之中,情感是靈魂所在,也是一種相融合的負載情感,“曲情”是曲作者依靠曲調來對情感進行有效表達,依靠旋律、節奏、曲式與復調等多種元素的有效運用,將內心情感進行充分釋放。而“詞情”則是詞作者通過歌詞來對情感進行有效表達,而歌詞自身的凝練性與節奏感則是提升感染力的重要途徑。“聲情”則是演唱者通過演唱的方式將情感進行表達,但演唱者對作品的意境與情況充分掌握之后,通過與自身演唱技巧與風格的有效結合,將詞曲作者的內心世界進行完美的詮釋。
(二)以“潤腔”為美特征
“潤腔”是民族聲樂藝術在不斷發展過程中所衍生出的一種美化唱腔。其主要表現形式是即將情感作為核心,將歌曲自身的主題作為重要依據,通過對贈音、滑音、疊音等技巧的有效運用,來對曲調進行潤色,從而確保歌詞與曲調能夠完美融合。此外,“潤腔”主要追求的風格美是確保音色的豐富性,從而將聲樂藝術感染力全面拓展。為此,對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價值評判過程中的重點是“潤腔”的成功與否。
(三)以語言感人
歌唱語言是民族聲樂藝術審美標準,清晰的歌詞表達能夠讓受眾對歌曲進行有效了解。曲調、詞章與節奏是民族聲樂語言的亮點。上聲、去聲、陽平、陰平、語氣詞、量詞與音階則是漢語聲調所包含的內容。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可以將平仄、頂針、聲韻與回環等主要歌唱手法進行有效組合,所以,這也充分體現了漢字美是民族聲樂藝術審美的重要基礎。而韻律、語調與音節的變化會讓歌詞的節奏出現變化,通常比較輕快的節奏,能夠加深受眾的印象,并且傳唱度也十分高。
六、民族聲樂審美的價值取向
(一)聲音審美的解析
作為我國民族藝術的重要結晶,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包含中華傳統文化、審美情趣,演唱是民族聲樂的主要表現形成,通過聲音的形式來對音樂藝術進行表現。此外,民族語言、民族情感、民族文化與民族審美等因素的有效融合是民族聲樂藝術的重要特點,并且這種藝術形式也能夠將人們聯系與情感融合的重要載體。與西洋聲樂發聲不同,民族聲樂的發聲特點是舌位要靠前,而元音共振的中心則是口腔的前硬鄂部,共振的重點則是靠近口外,這種發音方式也就使得歌唱者的聲音比較開朗明亮且清脆集中。在民族音樂的審美過程中,大眾習慣使用一些大氣磅礴的語言來對聲樂的魅力進行表達,由此可見,對于聲樂審美的重點則是聲音,并且真正被所有歌唱者所推崇的歌唱境界是水、甜、脆、圓、亮,而這種歌唱境界則對歌唱者自身的音樂素養、發聲技巧、演唱藝術則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
(二)唱歌的氣息審美
歌唱最為重要的支持力與動力就是氣息,而聲樂藝術則需要歌唱者具備極強的呼吸控制能力,如果在演唱中沒有進行呼吸控制的聲音就完全沒有任何藝術性可言,甚至歌唱者會出現肌肉用力與音色緊張的現象出現。為了能夠將聲樂的藝術感染力與聲樂的藝術氛圍有效提升,就需要歌唱者自身對呼吸進行更加合理的控制,依靠正確的呼吸方式,如此才能夠將音樂作品的情感進行清晰表達,在聲樂演唱中的主要呼吸方式主要有胸腹呼吸、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等三種氣息控制方式。此外,通過胸式呼吸方法對歌曲進行演唱,會對共鳴腔體的打開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歌詞完整意義無法進行有效的表達,最終造成音樂的韻味與美感有所欠缺。而腹式呼吸,則適用于假聲頭聲的高位置,其氣息主要在歌唱者的腰部以下位置進行活動。最后的胸腹式呼吸,氣息的主要活動范圍在歌唱者的上腹部與下胸部位置,在使用氣息進行歌唱的過程中,需要依靠自身橫膈膜擴張的力量,胸腹式呼吸也是當前被廣泛使用的氣息控制方式。
(三)曲調的音韻美
作為一種聽覺的感知,音韻美在民族音樂之中,是依靠韻律與押韻而使聽眾所感受的聽覺美感,由于我國語言具有四個聲調,并且所有的韻母也都能夠進行延長,基于此種優勢,也為民族音樂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而確保歌曲之中的歌詞內容更加適合被演唱。除此之外,在民族聲音的審美內容中,音樂節律與節奏同樣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中節奏是歌詞詩歌化的重要標志,這就需要句式要能夠做到整齊、鮮明與統一,如此才能夠構成音樂節奏感,并且歌詞經過韻律的安排之后,就會有更加獨特的韻味,使其具備音韻美,進而能夠讓聽眾感受到抑揚頓挫與美感。
(四)情感審美
民族聲樂與其他聲樂的審美核心是情感,而情則是歌唱藝術的靈魂,通過歌唱對情感進行有效表達,能夠做到以情感人。通過聲音藝術,來對情感的因素進行承載,進而給予聽眾教育與鼓舞,這也是民族聲樂藝術的核心價值所在。除此之外,歌唱藝術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有效的交流,聽眾與歌者的交流,人與人之間的抒發情感、激發情感、交流情感,以情感將藝術進行充分體現,使用情感將人與人之間有效連接,為此,對于民族聲樂的審美,需要將情感作為重要的取向目標。在大眾的消費意識中,聲樂藝術并非是一成不變的事物,而是隨著社會大眾的追求美而不斷發生著變化,這也使得大眾消費意識成了審美化與風格化的主要特征。對于民族聲樂的審美取向來說,審美標準受到藝術的牽引,但社會大眾對于聲音的審美也會對聲音藝術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使得民族聲樂的發展對于文化有著重要的傳承與弘揚,這也是對聲樂審美進行研究的重要目標。
七、關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的思考
(一)單一化發展逐步轉變為多元化發展
在我國的文化體系之中,傳統民族聲樂藝術占據了重要地位。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大眾的思想也變得更加多元化,為了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保持自身的持續穩定發展,民族聲樂藝術也應該向多元化與多樣化方向發展,如此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給予大眾需求充分的滿足。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我國民族聲樂藝術需要對西方成功的技術經驗進行持續不斷汲取,并將其與傳統民族聲樂藝術進行科學合理的融合,進而確保獨具特色的審美藝術有效形成。除此之外,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必須要對求同存異的原則進行嚴格遵守,對多民族與多風格的聲樂藝術發展要給予足夠的支持,如此才能夠充分確保民族聲樂藝術向著多樣化趨勢發展,將社會大眾對于音樂審美的需求充分滿足。
(二)民族聲樂藝術向著世俗化方向發展
現階段,時代發展進步不斷加快,社會大眾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當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滿足之后,大眾對于精神層面的追求也就不斷增加。在這種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為了保證自身的持續穩定發展,就需要與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相契合,如此才能夠有效應對大眾日益變化的審美需求。除此之外,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出發,將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逐漸轉移到世俗化發展,是為了能夠更好與大眾的實際需求相匹配。簡單來說,如果民族聲樂藝術不具備世俗化特點,在大眾之間的傳播力度就會逐步降低,如此一來,就會慢慢被時代發展所淘汰。現階段,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沖擊,大眾對于流行音樂的關注程度已經遠超民族聲樂藝術。為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迎合大眾精神需求,就需要將民族聲樂藝術進行世俗化轉變,如此才能重新進入到大眾的視野之中,并要清楚的了解,所有的藝術都源于大眾生活,其最終的目標也是為了服務大眾,所以將民族聲樂藝術進行世俗化發展,也是一種必然趨勢。需要注意的是,民族聲樂藝術向著世俗化轉變的過程中,還需要將時代精神有效融入其中,如此才能夠確保民族聲樂藝術獲得健康穩定的發展。
(三)創造古今中外全面融合的美學取向
在全球化飛速發展的今天,中西方文化不斷碰撞與融合已經成為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融合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社會大眾自身的審美情趣也在不斷進行創新。為了能夠有效滿足這種更深層次的審美需求,就需要將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進行有效融合,對西方成功的技術與經驗進行有效吸收與轉化,如此才能有效推動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全面發展,最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國的傳統表演形式與西方的表演精華,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相似性,卻又保持著自身的獨特性,如果將二者進行科學合理的融合,能夠將優勢互補的作用充分凸顯,最終充分確保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獲得長遠發展。需要注意的是,在對西方先進經驗進行吸收的過程中,一定要與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結合,避免出現拿來主義,要在充分保留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精華的基礎上,對其借鑒吸收,并且還要將時代精神有效融入其中,如此才能夠實現積極的創新。
八、結語
由于我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這也使得內部文化存在的一定的差異性,但也能夠將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層次感與豐富性充分體現,從而更加有利于特色聲樂文化體系的有效形成。在時代快速發展的當下,社會大眾對于民族聲樂藝術的審美需求也在逐漸轉變,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保證我國民族聲樂藝術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就需要加強西方音樂風格與現代音樂風格的有效結合,如此才能保證民族聲樂藝術向著平民化與大眾化方向發展,進而將社會大眾的娛樂審美水平全面提升。最終確保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魅力與價值能夠被充分展現,在世界文化中彰顯自身特色。
參考文獻:
[1]周巍.關于我國民族聲樂的藝術審美取向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6,36(16):10.
[2]鞏星藝.關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9(1):83.
[3]蘇慶學.關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9,39(10):241,248.
[4]曾丁玲.淺析我國民族聲樂的藝術審美取向[J].北方音樂,2020(8):19-20.
作者:馬雯 單位:駐馬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