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內涵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高職教育在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培養之外,還應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職業素養;職商;培養途徑
一、職業素養的界定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習慣、職業作風、職業意識和職業技能等。前四項是職業素養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職業技能是支撐職業人生的表象內容。在衡量一個人的時候,企業通常將二者的比例以6.5—3.5進行劃分。前四項屬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范疇的產物。從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漸完善。而后一項,是通過學習、培訓比較容易獲得。例如,計算機、英語、會計做賬等屬職業技能范疇的技能,可以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掌握入門技術,在實踐運用中日漸成熟而成專家。可企業更認同的道理是,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職業素養都不夠,比如說忠誠度不夠,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隱含的危險越大。可以說,良好的個人職業素養不僅是專業技能得以應用的基礎,更是職業生涯穩健發展的保障。
很多企業的老總都這樣說:“我們不指望畢業生在學校學到的東西能夠用上多少,來到企業就得一切從頭學起。我們最指望、最希望的,就是來到企業的學生能具有很好的精神品質。在企業里面,只要愿意學習,加上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作風,發展空間是很大的”。但現實情況卻是在能力本位體制下,一些職業院校片面強調動手能力,自然就忽視了人的發展當中很多重要的元素,文化素養、人文精神、審美情趣,特別是作為職業核心素養的職業精神,基本就成了個搭頭。吳甘霖,《一生成就看職商》的作者,他回首了自己從職場慘敗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過程,再總結比爾•蓋茨、李嘉誠、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歷史,并進一步分析所看到的眾多職場人士的成功與失敗,得到了一個寶貴的理念:一個人,能力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職場要成功,最關鍵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與專業知識,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職業素養。對于高職生而言,既要注重專業技能學習掌握,更要注重整體素質的培養鍛煉,注重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提出勝任力模型,是指個體為完成某項工作、達成某一績效目標所應具備的系列不同素質要素的組合,分為內在動機、知識技能、自我形象與社會角色特征等幾個方面。其經典模型具體包括冰山模型和洋蔥模型,可利用這兩項勝任力模型分析高職生職業素養。
(一)冰山模型。個體的素質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識、技能僅僅代表表層的特征,不能區分績效優劣:水下部分的動機、特質、態度、責任心才是決定人的行為的關鍵因素,鑒別績效優秀者和一般者。高職生的職業素養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代表大學生的形象、資質、知識、職業行為和職業技能等方面,是人們看得見的、顯性的職業素養,這些可以通過各種學歷證書、職業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專業考試來驗證。而冰山隱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體的絕大部分,它代表高職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作風和職業態度等方面,是人們看不見的、隱性的職業素養。高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應該著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養顯性職業素養為基礎,重點培養隱性職業素養。
(二)洋蔥模型。把個體素養由內到外概括為層層包裹的洋蔥結構,最核心的是動機,然后向外依次展開為個性、自我形象與價值觀、社會角色、態度、知識、技能。越向外層,越易于培養和評價;越向內層,越難以評價和習得。高職生的職業素養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洋蔥,“洋蔥”最外層的是高職生的知識和技能;“洋蔥”中間的是高職生的自我形象與角色等;“洋蔥”最里層的是高職生動機和個性。洋蔥模型同冰山模型強調的都是核心素養基本素,對于高職生而言,職業素養的培養應著眼于整座“冰山”和整個“洋蔥”,并以顯性的、外層的職業素養為基礎,重點培養隱形的、核心層的職業素養。
三、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
(一)加強高職生職業素養教育的研究,建立職業素養培育課程體系。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思政部、高教研究所、教務處等機構的職能和作用,針對高職生職業素養缺失的現狀,研究制定出具有針對和操作性的培養體系。高職院校在將職業素養的培養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時,要以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為愿景,以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為出發點,積極探索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背景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途徑。
(二)加強高職生的價值體系研究,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在網絡文化下成長起來的90后、00后,其思想價值體系是多元化的,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政理論課這一主陣地,將職業素養培養作為德育的主要目標,引導和重塑高職生的價值體系。在德育教育中引入“勵志教育”,制定“激勵、自信”的勵志教育原則,充分挖掘學生的成功潛質,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塑造一個職業人應當具有的敬業奉獻、合作意識、積極心態、職業操守、堅忍不拔的精神、逆商、情商、感恩與責任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等品質。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拓展高職生職業素養。高職教育要樹立“管理育人、教學育人、文化育人”的育人理念,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對高職生進行思想引導和情感熏陶,從而磨練高職生的意志、塑造高職生的人格,使其確立“職業技能好、職業道德好、職業態度好、職業精神好、職業行為好”的職業素養目標。在校園物質文明建設上,要盡可能體現職業和人文的特定;在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要開展好校園文化建設、社團活動、第二課堂、主題班會、社會實踐等活動,將職業素養教育貫穿活動始終。愛因斯坦曾說:“只教給人一種專門知識、技術是不夠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雖然使人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給他以一個和諧的人格,最重要的是,人要借著教育得到對事物及人生價值的了解和感受,人必須對從屬于道德性質的美和譽有親切的感覺,對于人類的各種動機、各種期望、各種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別的個人和社會有合適的關系。”在對高職生的職業素養的培養中,高職院校要將制度文化和校園文化建設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在學生管理、學生活動等各環節都營造出職業素養的氛圍,并充分借助社會資源,才能有效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高職教育的社會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朱曉紅.高職生職業素養的確是與提升策略[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7月第4期
[2]魏景榮.論隱形職業素養與高職學生就業競爭力[J].職業教育研究,2009.3
作者:廖忠明 范玲俐 單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