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護理媒介論文:護理學科媒介教學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周曉熙 唐四元 單位:碩士研究生在讀 中南大學護理學院
護理本科生媒介素養和媒介素養教育
筆者運用文獻分析法,根據高等教育領域中媒介素養對“媒介”和“素養”的界定,結合本科生特點,推導出媒介素養應包括3個方面的能力,即社會個體對媒介的認知能力、分析批判能力和使用媒介為自己服務的能力。同時筆者通過對媒介素養定義的研究及本人對護理專業本科生媒介素養概念的理解,對護理專業本科生的媒介素養做了一個簡要的界定:護理專業本科生媒介素養是護理專業的學生根據社會媒介環境和信息發展的要求,在學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在掌握獲取、分析、評價和傳播各種媒介信息方法的基礎上正確理解、建設性地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的能力。護理專業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是指導護理專業本科生正確理解、建設性地享有大眾傳播資源,通過培養學生健康的媒介評判能力,使學生具備獲得正確媒介信息、分析批判媒介信息以及創造和傳播媒介信息的能力。
開展護理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迅速發展,護理學科信息量不斷擴大,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對護理人員的素質、知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理本科生作為護理教育的核心力量,如何將其培養成為21世紀需要的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可持續發展人才,已成為國際護理教育共同追求的目標。新的護理服務模式要求樹立“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理念,不能只靠幾門專業課程和講座,也不能單純以疾病為中心,而需要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創立有中國特色的護理學,積極開拓醫學人文學科的研究與教育并將其融入護理工作中。新醫學模式下護理專業本科生應該是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獨立、持續地獲得本專業有關的新知識,豐富自己,能在護理領域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及促進本專業的發展的新型高級專門人才[8]。我國自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規定了護理本科畢業生應具備7項知識和能力后,許多研究者對本科護生應具備的素質能力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和探索,并制定了相應的要求和標準,為各護理院校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依據和指導。加強本科護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以滿足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要,是目前護理教育界極為關注的焦點[9]。21世紀談論的媒介,既包括傳統的大眾傳播媒介,如電視、電影、報紙、廣播、雜志等,也包含了新興技術為帶來的眾多新媒介形式和媒介平臺,如手機、網絡互動、博客、播客和各種形式的戶外廣告等。媒介已經成為知識經濟中重要的知識獲得方式,對社會和個人具有不可忽視的深刻影響,無論是正面作用還是負面作用都已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之中,人們要想離開或者脫離媒介的影響,已經不太可能。信息時代的大潮將每個身處現代社會的人們都卷入其中。如何成功地應對這次潮流,如何合理利用媒介、駕馭媒介是現代社會公民必備的素質[3]。媒介素養并非大學生天生就具有的,它一方面有賴于大學生在長時間接觸媒介過中自發產生,但這種方式緩慢且具有較大局限性;因此,需要依靠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媒介素養教育來培育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水平,這種方式雖然也要經歷一段時間,但科學而全面[10]。媒介素養教育的過程可分解為3個層面:第一層面是媒介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第二層面是引導學生理性認識大眾傳媒,這兩個層面主要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訓練對媒介傳達信息的批判思維能力;第三層面則是在媒介制作等媒介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此外,媒介的傳播本性決定了媒介素養教育天然地具有培養學生溝通交流素質的特殊作用。因此,媒介素養教育對提升大學生就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1,12]。護理本科學生作為我國高等護理教育的主體,是未來護理臨床、護理科研、護理教育的主力軍,也是護理學發展的中流砥柱,擔負著保護人類健康和救死扶傷的神圣使命,媒介素養應成為現代護理人才的必備素質。護理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應著力于培養護理專業本科生辨別媒介傳播內容及制作媒介產品的能力,增強評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信息加工及處理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及護理科研能力,為人們健康提供教育、咨詢、健康培訓服務的能力、學會使用各種媒介正確地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促進護理媒介素養教育的開展,提高護理本科生的媒介素養,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發展,成為具有終生學習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做現代化社會高素質的獨立的媒體公民,從而更好地為醫療事業服務[13]。
開展護理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基于護理本科生的媒介素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怎樣開展護理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關系到素質教育的質量和成敗[13]。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考慮開展護理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明確護理專業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目的“媒介素養教育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對媒介)更好地認識和理解,而是批判的自主性。”對護理專業本科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是讓學生在積極地參與互動中獲得自己對于媒介信息的“自主性的批判”的能力,與此同時使學生能運用媒介完善與發展自我[14]。建立專門的課程實踐體系并與多元滲透教育相結合在媒介素養教育具體的推動進程中,首先應立足于媒介知識的普及教育,開設相關選修課。課程內容:①媒介基本信息包括媒介的概念、類型、特質、運作規律,媒介產品的制作流程,不同媒介的經營模式等。②與護理專業相關的媒介知識包括護理及相關專業的常用媒介信息源、獲取護理及相關專業媒介信息的途徑等。③分析判別媒介信息,分析媒介的目標受眾、節目(報道)定位、報道風格等,從各種媒介報道中甄別、選擇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分析各種媒介對公共醫療政策的解讀,對醫療事件的報道,對醫療行為的評價等。④使用媒介,媒介(計算機、手機、錄音機、照相機、錄影機等)基礎知識及操作方法;全面收集與某一護理主題相關的媒介信息,對信息進行組織、分析、評價和利用;如何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制作媒介信息。除了制訂專門的課程計劃并組織實施外,將媒介素養教育融入其他課程或各種教育活動中去的多元滲透教育也很重要,如可在護理人文類課程中引入媒介知識、信息理解、輿論引導、傳媒作品賞析等相關內容。利用校園媒介自身的優勢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可以通過校園內的報紙、雜志、宣傳欄、廣播站、電視臺等媒介宣傳媒介素養相關知識,并與相關教育機構及團體合作,采用專題培訓和講座、學術報告等方式進行媒介素養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報、校園廣播電臺、電視臺的節日投稿與編輯制作,使學生在鞏固所學專業技能的同時了解媒介的運行流程和相關知識;通過開展網絡道德論壇、舉辦校園DV作品大賽、網頁網站設計競賽等來提高學生對媒介信息的分析、鑒別、評價能力和主動參與媒介互動、自主信息的能力[15]。重視引導和培養護理專業本科生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學生是媒介素養教育的主體,其主動性、自覺性的發揮程度直接關系到媒介素養教育實效。教育中不僅要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進行媒介素養知識的學習,而且還要鼓勵學生通過自我修養和自我教育,把外在的影響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從而把科學接觸和合理運用媒介變為學生自覺的行為[15]。
小結
21世紀是一個媒介時代,媒介素養是現代社會公民必備的素質。護理專業本科生作為護理事業的中流砥柱,在信息化時代要想使護理專業有好的發展,媒介素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從國內外媒介素養教育歷史及現狀看來,目前很少有對醫學專業學生進行的有針對性的媒介素養教育,還未見針對護理專業本科生開展的媒介素養教育。如何加強對護理專業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的研究,為護理本科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依據,有待于護理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