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聲樂教學理論內涵及實踐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聲樂是一項極具獨特性的音樂形式,這種獨特性來源于它音樂載體的特殊——人聲。各種音樂形象的塑造、音樂情感的呈現和音樂美學的傳遞等,都是以人的聲音為基礎而得以實現的。聲樂是藝術化語言和科學化歌喉完美結合的產物。同時,聲樂也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集藝術性、理論性、技巧性、抽象性和實踐性于一體,所以說,好的理論家必然是好的歌唱者。在我國,聲樂因其廣泛的藝術接受面和深厚的藝術感染力,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聲樂教學也因此得到了蓬勃發展,培養并向社會輸送了一大批高水準、高能力的音樂人才。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教育模式千篇一律,不能很好地照顧到學生個性特點、考慮到學生實際;過度重視技巧訓練導致歌唱技巧有余而藝術性不足,等等。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對現有的聲樂教學的各項內容進行重新梳理和認識,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激發教學活力。由林梅著作的《當代聲樂教學理念與實踐創新》一書便秉持這樣的目的,深入探討了聲樂藝術內涵及聲樂教學實踐創新等多方面的內容。該書在內容的安排上,遵循問題描述—現狀分析—問題解決的邏輯順序,體系嚴謹,共分為了六大章節。第一章分別以聲樂和聲樂教學為論述對象,對其中涉及的活動者(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進行了深入分析。
該書認為,整個教學活動中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出兩者的能動性和彼此的交融性,幫助學生將其對聲樂的了解、對技能的掌握、對藝術的理解等轉換為學生自身發展的新需要,激發其向更高層次提升。第二章解析教學現狀并進行反思,高校聲樂教學既有經驗性也有科學性,必須適應現代不斷涌現的社會新需求和教學新理念,努力調整傳統模式,提升教學的科學性和系統化。第三章中提出教學理念與有效教學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有效的教學要以科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而教學理念的完善和發展又離不開有效教學經驗的積累和提煉,同時也要重視有效教學實施與聲樂創新人才培養的對接。此外,還針對舞臺表演進行了研究。第四章著重闡述了教學實操需求,給出了一系列創新的方法與手段,并延伸至教學模式的評價與績效改革,對整個教學體系進行了全面的思考。第五章以心理調控能力為切入點,對如何運用心理疏導的方式幫助學習者增強表演自信、克服表演缺陷、提升表演效果等進行了深入闡述。第六章進一步擴展了視角,以音樂具有的人文屬性為出發點,論述了文化滲透在聲樂中的價值和意義,并對教師的要求、可實施的手段以及聲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等進行了分析。
聲樂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音樂性和文學性兩個方面。其一,作曲家綜合運用不同的音高音低、音重音弱、音大音小,編排出不同的旋律音調,以人的聲音為樂器,“演奏”出美妙音樂;其二,不同于其他音樂,聲樂傳達思想、渲染感情的另一重要憑借是歌詞,聲樂也是人類語言的一種形式,作詞者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進行提煉和升華,遵循音律規則進行加工,從而創作出具有音樂性的語言。可以說,聲樂藝術是語言和音樂的交集,其所具備的音樂性和文學性是其他任何音樂形式都難以匹敵的。因此,在聲樂教學中必須綜合考慮這兩個方面,綜合提升學習者的歌唱技巧和文化素質,這也是該書內容的重點。例如,第四章中針對不同聲樂作品進行了技巧闡述和實例剖析,第六章中針對文化滲透重要性進行了深入思考。
針對如何提升教學實踐效果,該書也提出了新的思路以供參考。例如,該書對如何熟悉獨唱新歌曲的要點進行了介紹:首先要對歌詞進行反復朗讀,該過程中要注意的是準確的發音吐字、飽含感情的音調,從而逐漸理解詞義,并在此過程中恰當地對較長歌句進行劃分;然后是控制演唱的速度,掌握歌曲的節奏,最后達到理想的速度,同時加強對旋律的感悟;接著要分析歌曲曲式和和聲特點,以加深對歌曲的理解,提升練習的效果;最后還要注意歌曲的力度、情感等要素,以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這種分階段的論述,可以有效幫助學習者掌握練習歌曲的步驟,也能為教師提供教學借鑒。總之,該書既有對教學主體和技法理念等聲樂理論的深入分析,又有對課程創新實施、技法教學手段、心理疏導方法等教學實踐內容的闡述,還有對文化滲透在聲樂教學中的較高價值和可實現路徑的辯證思考,對提升聲樂教學水平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作者:張建軍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