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石油工程課程深層學習導向性教學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引導學生進入深層學習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抓手,其落腳點是解決實踐教學中學習動機、教學方式、教學媒介及評價標準對深層學習的不利影響。在將石油工程專業學生引向深層學習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深度融合“互聯網+”理念,構建符合深層學習規律的導向性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深層學習效果穩步提升。
關鍵詞:深層學習;教學策略;學習動機;教學媒介;評價標準
在本科教育明確成為人才培養核心陣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把握“教”與“學”的關系,做好教學改革和制度構建,真正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每位高教人不斷思考的問題[1]。筆者作為一名石油石化高校的一線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認為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落腳點應是提升學生每一堂課的學習質量,而高質量的學習顯然不應該是零散的、表面的,而應該是系統的、深入的[2]。為此,筆者依托石油工程專業課程,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影響深層學習的問題及應對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1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1.1學習動機的差異化導致學習效果多極分化
明確的學習動機是深層學習的先決條件,然而,學習動機的差異化卻可能是一把雙刃劍。石油工程專業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類:第一類學生的學習是為了將來能夠進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油企工作,因此,這類學生較為重視工程應用方面知識的學習;第二類學生希望通過學習課程知識將來考入石油科研院所從事相關科研工作,因此,這類學生更關注具體的技術原理及系統的理論知識;第三類學生暫時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他們的學習動機是為了通過學習拿到文憑,顯然這類學生更關注的是教學大綱要求的重要考點知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差異化的學習動機一方面可以同時將以上不同類型學生引到課程學習中來,提升學習效果;而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學生的關注點不同,其學習態度在不同教學內容的學習過程中明顯不同,從而導致學習效果出現多極分化。學習固然可以有所側重,但“厚積”方能“薄發”,尤其在本科教學階段,對不同學習內容區別對待,不僅不利于深化學習效果,對學生未來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1.2教學過程的一致性無法激活所有學生的學習潛力
石油工程專業工作和研究的對象是深藏于地下幾千米的原油,由于地下條件苛刻,開采技術多樣,該專業學生必須學習使用多學科交叉的知識,才能完成石油資源開采的全過程。因此,其專業課程普遍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教學難度較大。而目前,石油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一般是針對同一個專業或班級的學生,在相同的時間和地點(教室、仿真基地或油田現場)采用相同的教學策略統一完成的。課程難度加之學生基礎和能力的參差不齊,使得教學過程中時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學生學不夠、而能力弱的學生跟不上的情況。因此,無法有效激活所有學生的學習潛力。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生開展深層學習,而且可能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畏學情緒,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1.3教學媒介的模式化無法適應教學思維的革新迭代
教學媒介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積累和考驗,已經有四類教學媒介被教育同行認可,它們分別是語言、教材、板書和多媒體。在石油工程專業課堂及油田現場教學中,它們可以單獨出現,亦可協同組合,可以說目前絕大多數的教學策略都是基于這種教學媒介模式設計并實施的。然而,隨著教學思維、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的不斷推陳出新,現有教學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無法適應。比如上文所述,想突破教學瓶頸,需要教師對不同層次學生同時開展分級教學和多點互動,而現有教學媒介難以實現。再者,如果部分教學內容需要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并需要進行實施監控和指導,現有教學媒介同樣力不從心。因此,教師應將教學媒介的更新和優化作為教學策略設計的重要一環。
1.4評價標準的固定化缺乏對深層學習狀態的有效反饋
目前,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普遍采用的評價方法是“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的二元評價模式,該方法既實現了對教學效果的客觀評價,又兼顧了對學習過程的正向引導,整體使用效果較好。但是,筆者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無論是結果評價還是過程評價,其具體評價標準都是相對固定的,學生達到某一標準就能獲得對應的分數。然而,深層學習本身是一種隱蔽的、內化的思維進化過程,每位學生都有其特有的深層學習進度和狀態。與此同時,每位學生即使對相同的學習內容達到深層學習狀態,其收獲和認知可能也不盡相同。因此,固定化的評價標準缺乏對深層學習狀態的有效反饋。同時,標準化導向對深層學習也是不利的,容易將學習引向適應標準的淺層學習狀態。
2教學策略的應對措施
2.1引導學生拓寬視野,提升學習動機
針對學習動機的差異化,筆者從兩個層面設計了學習動機優化策略,引導學生同向同行。第一層面為引導學生拓寬石油工程專業視野。筆者設計了課程開課之初及基礎知識教學基本完成兩個時間節點,分別針對來自油田現場及科研院所的代表性生產及科研案例,利用音、視頻文件及教師旁白向學生立體展示其未來可能面對的生產及科研場景,引導其充分體會石油工程技術密集、多學科交叉的特征,認同基礎知識與高級理論間的密切關聯,生產實踐與科學研究的唇齒相依。更為寬闊的視野將幫助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端正學習態度、理性選擇學習內容、深化學習效果。第二層面為引導學生提升學習動機的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討論的學習動機主要是基于學生個體發展層面而形成的。而個體發展與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相結合,往往更能激發其為國家和民族學習的動力和熱情[3]。其實,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正蘊含著這樣豐富的國家情懷。因為,大到石油工業的整體發展,小到每一種具體石油增產技術的產生和優化,無不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以此為切入點,在相應內容及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適時地加入行業及國家發展歷程及背景,將濃濃的國家情懷融入石油工程專業教育,不僅符合立德樹人的要求,還能使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加強烈,最終提升深層學習效果。
2.2構建分級教育體系,激活學生學習潛力
針對學生基礎及能力的差異化,筆者從學生分級及教學分級兩方面設計教學策略,激活學生學習潛力。學生分級是分級教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其具體涵蓋基礎分級和能力分級兩部分。基礎分級是根據石油工程專業具體課程體系特征,通過在不同時間節點設計對應的已有知識及技能評價問卷來實現的,而學生分級將主要依據基礎分級數據,將授課班級學生分為基礎薄弱、基礎一般及基礎扎實三個等級。與此同時,能力分級將根據學生在教學實踐中表現出的知識整合能力及實踐應用能力的差異,作為次要依據對已有學生分級進行細化。最終,形成六個細分等級的學生分級體系。值得強調的是學生分級并非固定不變,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計劃的動態調節。教學分級是分級教育的核心,其并不是為了進行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的轉換[4],它的意義是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與此同時,石油工程專業課程的教學分級也不等同于基礎學科的教學分班,其是針對不同分級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此達到教學分級的目的。實際教學過程將針對不同基礎分級的學生提供差異化的預習、學習、復習及拓展資料,并配合針對性的跟蹤指導,引導不同分級的學生齊頭并進;針對不同能力分級的學生則需要在課程互動及任務布置過程中保持循序漸進原則,將不同學生引入各自的深層學習狀態;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引導和鼓勵,同時有計劃地安排不同能力分級的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彼此帶動,提高學習效果。
2.3拓展教學媒介范疇,助力深層學習推進
教學媒介的拓展需要從媒介形式和媒介種類兩方面著手。教學媒介展現形式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5],首先需要了解“00后”學生的特點及新時期社會環境的變化。都說“00后”是網絡的“原住民”,他們是在微信、嗶哩嗶哩、抖音等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習慣通過形象鮮明的視頻、圖片接收各種咨訊;不甘于循規蹈矩壓抑個性,樂于嘗試體驗各種新鮮事物。為此,筆者針對石油工程專業課程抽象復雜的特點,在課程講授和推進過程中,進一步壓縮文字占比,提升視頻、動畫、圖片的數量和質量,并在此基礎上更多地引入學生參與環節,即學生的互動將左右教學的進程、方向或視頻、動畫的結果,不僅將課程主導權轉移給學生,更能使原本抽象晦澀的專業課變得形象有趣,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其中的熱情,提升深層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教學媒介的拓展過程中大量圖文、影音資料的投放只能依靠教室投影系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筆者認為應該將最新的“互聯網+”模式引入石油工程專業教學媒介種類的拓展中[6]。將手機和PC端的在線教學平臺、資源共享平臺、教學互動工具和即時通訊工具與傳統教學媒介進行有機融合,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形式、地點和時間的范疇,將課程預習、授課、互動、考核及反饋設計得更加靈活和更具針對性,從而助力深層學習穩步向前推進。
2.4建立動態評價標準,保障深層學習效果
深層學習效果的評價需要一套系統有效的評價方法。基于深層學習特點,筆者采用“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動態評價”的多元評價模式。全新評價模式的核心是動態評價標準的建立。為此,需要從三個層面進行設計:第一層面,動態評價作為分級教育的配套體系,其評價標準需要針對分級教育策略進行差異化設計。第二層面,在教學實踐中,將重要知識點及重要考核完成作為時間節點,采用手機(或PC)的教學互動工具(APP)輔助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建立實時動態評價基準。在此基礎上,綜合使用學生個體數據相較基準的偏差及學生自評+互評結果,形成針對學生個體的深層學習過程評價,從而引導學生不斷優化學習方式,深化學習效果。第三層面,針對學生個體的深層學習階段成果,不設固定評價標準,而采用教師、同學、自己三方評價方法進行動態評價,以此全面檢驗深層學習效果。
3結語
針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從學習動機優化、分級教育構建、教學媒介拓展及評價標準建立等四個方面提出應對的深層學習導向性教學策略。該策略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探究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標準,以此引導學生逐漸進入深層學習狀態,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瑤琪,尹玉.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9(5):10-13.
[2]呂林海.大學生深層學習的基本特征、影響因素及促進策略[J].中國大學教學,2016(11):70-76.
[3]陸根書,賈小娟,李珍艷,等.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本科教學評估的發展歷程與基本特征[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8(6):19-28.
[4]方正泉.選擇性精英教育的內涵、意義與實施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5):55-58.
[5]陳新忠.以學生為中心深化本科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3(13):50-52.
[6]戴亦軍,何偉,袁生,等.“互聯網+”背景下“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微生物學通報,2018,45(3):683-690.
作者:于斌 唐佳斌 潘一 王璐 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石油天然氣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