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參與機制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科技發展與社會進步,高校所面臨的社會政治環境及校情輿論等均發生了重大變化,深刻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意識形態教育的各個方面。其中,新時期高校學生所呈現出的個性化、時代化特點及其教育主體地位愈發受到重視,科學開發教育主體主觀能動性、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成為新形勢下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參與式”教學方式符合現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規律和大學生的思想特點,作為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選擇,有待在實際教學實踐中進一步考察調研,以期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學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加強教育主體的認同感與獲得感。
1“參與式”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1.1“參與式”教學對于思政課程本身的意義。傳統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知識傳授強調的是知識灌輸,是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重點的包辦式教學[1]。而這在無形中弱化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對于課程內容缺乏理解認同,其真正教育需求無法得到回應,預期教學效果更是難以達到。而“參與式”教學則尊重并突出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提倡通過案例教學、實踐教學、情景重現、互動討論、微課呈現等創新性教育形式引導學生參與教育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從灌輸式教育中解脫出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從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意見提出、經驗總結等各方面參與到思政教育過程中來,既激發了學生潛能,提高了其政治素養和綜合能力,也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創新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效性與教育主體的滿意度、認同度。1.2“參與式”教學對于學生主體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具備政治性與意識形態性[2],是當下我們培養青年一代的重要渠道工具,但政治性質較強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在實施上過度追求學生的理解與服從,卻會忽略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學生思想及其個體多樣性、教育主體作用的發揮等。因此,提倡“參與式”教學,讓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教育、溝通、交流、討論、協商甚至參與改革與決策,可以讓學生學會自我發聲、深入思考,從而真正實現其教育主體地位,讓學生的認同度更高,更容易擺脫之前被動學習的功利心態,會更容易理解講授內容,更有利于將知識內化升華,實現我們的教育目的,于個人成長及社會發展大有裨益。1.3“參與式”教學對于課程教師的意義。“參與式”教學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單向教學情況得以改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隨之增加。但強調學生參與,突出其主體地位并不是說教師的作用就被削弱了,“參與式”教學的真正實施同樣需要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求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需求和特點的基礎上,把學生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3]。同時也要求任課教師注重實現教學方法上的創新、革新,注重發揚教學民主,在教學過程中熟練運用新媒體,通過案例教學、情景再現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接受質疑、廣泛研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而這些改變提升均有利于任課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知識內容的更新及更好教學效果與成果的獲得,有利于其自身發展提升。
2“參與式”教學具體實施途徑與實現形式
2.1參與課程教學設計。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設計及講授均由教師獨立完成,整個流程獨立且基本不需要學生參與,僅在課程的考核及評價階段需要學生的參與反饋,實效性和滿意度均不盡如人意。而“參與式”教學模式,其整個教育教學過程是建立在教師和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的,從始至終強調學生參與。而課程教學設計環節,作為教學歷程的初步構想,框架構建合理才會有更高的質量。讓學生參與課程教學設計,和教師共同商討教學方式、上課形式,讓教育主體來決定要學什么、要怎么學,是對傳統教學設計的一大突破,體現了對學生的充分尊重,讓他們能從自身實際需求出發,考量課程教學意義,真正激發出他們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與自信。這樣的課程教學設計才能匯集教師與學生合力,才是較為科學完整的,也方便及時發現和解決課程教學相關問題。2.2參與課程教學準備。教學準備是整個教學環節的起始階段,也是順利開展“參與式”教學的基礎。有效的教學離不開課前充分的準備過程。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得到重視,備課不單單再是教師獨有的專利。學生參與教學準備,主要內容包括:課前深入研討確認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明確教師及學生雙方各自需要負責的工作及任務、明確課程中學生參與教學的具體形式與授課形式、制訂細致計劃、準備相應多媒體或文字材料等。這些步驟的參與,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參與能力,也有助于樹立其參與信心。在此階段,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需貫穿于整個準備過程,便于教師根據教學及學生的實際需求調整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有助于解決傳統思政教學中教學目標與學生學習目標不符甚至相背離的矛盾,而對于學生而言,備課環節的積極參與,讓學生通過各種手段進行資料收集和整理,提前進入思考與學習狀態,更能夠尊重學生實際學習需求。2.3參與課程教學實施。教學實施階段是整個思政課程“參與式”教學的關鍵環節,課程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教學效果是否可以達到預期都有賴于該環節的實施運行。該環節中教與學雙方要細致考量教學的實施與控制、具體授課形式(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分組討論、時政教學、實踐教育等)的靈活運用、學生互動環節的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實踐環節的積極拓展、班級授課的規模與形式(小班授課、個別化教學等)內容。實施環節學生有效的參與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政學習積極性,便于引導學生主動體驗、參與實踐,科學提升各方面動腦、動手能力。2.4參與課程教學評價。任何課程都離不開科學的總結與反饋,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最終環節,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個環節一般包括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與總結和教學過程的反思與反饋。對于思政教育傳統教學,以往的教學評價或考核以考試為主,側重對理論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而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情感認知、問題反饋等則沒有過多涉及,因此總體的課程教學評價并不十分準確且缺乏總結、反思與反饋。“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包括評價標準的制訂、評價主體的明確、評價形式的優化、評價內容的多元、教學效果的反饋、過程問題的反思、意見建議的提出等,有助于全面真實地反映教師講授與學生學習的情況。同時,針對傳統教學評價模式的優化改善,如調研、談話、網絡測評等多種新評價手段的應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評價的直觀性及有效性,從而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具體教學的實施及師生互動。
3“參與式”教學模式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相關啟示
3.1切忌形式化參與。對于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感興趣的學生并不多,想讓他們真正參與進來,提高興趣是必要步驟,而不是單純為了參與而參與。形式化、表面化的參與可能帶來更深的學習抵觸與被動,對于課程的革新與發展反成障礙。所以在實施“參與式”教學時,我們務必摒棄形式化的參與學習,提倡實質性、自發性的積極參與。必要時,也可根據需要為學生參與教學提供制度或政策上的保障,采取相應激勵性舉措。3.2注重教師培訓。“參與式”教學是雙向的教與學的過程,學生的積極參與固然重要,但教師教學思維、心態及方法上的改變也很關鍵。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師一方不再是課堂中心,不再是教學信息的提供者、標準答案的者、教學內容的灌輸者,教學地位從權威走向平等[4]。這樣心態的變化有利于拉近師生距離,和諧師生關系,但也需要教師從根本上去適應改變。此外,教學的方法與教學思維也要隨之改變,講授要更有互動、更具啟發性,給予學生充分的平等與認同。這樣將更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知識的傳播和掌握,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充分實現。3.3拓展體驗教育。“參與式”教學鼓勵提倡的是平等開放性的課堂,除了課堂授課,我們也要關注社會實踐教育。在開放狀態下將課堂從校園延伸到社會的廣闊空間,為師生之間的參與、互動、交流、對話等提供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教學素材,才會使廣大學生參與教學的可能成為現實[5]。我們要積極搭建相關平臺,拓展素質教育,激勵廣大青年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在相關教育基地,用親身體驗開闊視野、拓展學識、了解社會,保障教學參與的廣泛性、真實性、趣味性和實效性。在體驗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調研、深入研究、收集材料、提升總結,相關材料成果等也要積極交流、宣傳。
參考文獻:
[1]張小平,曾裕華.主體性教學模式下高校思政課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9):137-139.
[2]葉方興.政治性?抑或意識形態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理論辨明[J].求實,2010(10):85-88.
[3]張陽.“參與式”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州大學學報,2014(3):113-115.
[4]劉麗娟.“參與式”教學模式在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0(23):244-245.
[5]王永強.“參與式”在高校貧困生素質拓展中的應用探析[J].文教資料,2010(31):228-230.
作者:張敏 單位:徐州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