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中,大數據的形勢逐漸地滲透到我國的教育領域中。我國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應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在現代大數據的背景中開展創新教育的實踐工作,高效地發揮出思想政治在教育工作中的實際效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數據形勢思政教育
1大數據的含義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未來學家———阿爾夫•托夫勒最先提出“大數據”的概念,并認為:大數據形勢可以算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最佳佐證”。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很多專家學者都在不斷地加強對大數據的探索與研究。近年來,在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移動終端等技術的興起與應用,大數據技術開始在社會各個領域進行全方位覆蓋。其中,美國最初關于大數據方面的研究為相關專家、學者對現代大數據進行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然而,當前國際上對大數據的定義依然存在分歧。我國很多學者都認為,現代的大數據是一種超過了傳統分析數據軟件的單位;大數據技術的容量非常強大,可以在信息交換過程中產生很多新的價值,推動了現代知識經濟的發展。綜合學術領域的相關理論,可將大數據當作傳統的IT技術,在一定的程度中感知、獲取數據信息的集合。總之,大數據時代下呈現以下優勢,即信息海量化、傳播快速化、知識的獲取多樣化。
2高職院校在大數據形勢中開展思政教育的創新體現
2.1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數據化
大數據背景下,一些數據信息僅需通過相關的計算機軟件的分析,就能夠將數據載入到思政教育的數據庫里,因此,將大數據結合在高校的思政教育體系中,可以創新教材內容,實現內容的數據化。數據化是指學校的教育工作人員對教育客體展開信息的采集,并量化地分析、處理相關信息數據。另外,教育者能夠利用一些文字信息、關鍵詞等,可以判斷客體的思想在發展、變化中的實際效用,以便把握好客體的思維流向。同時,教育工作者還可以借助教育客體在微信、微博、搜索軟件等其他現代信息載體上的使用情況,數據化地分析出教育客體的情感變化的人際關系,這樣可以有效地保證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體系得到更加精準化的發展方向。
2.2高校思政教育的資源豐富化
大數據形勢的不斷發展,使得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能夠有更為寬廣的信息獲取途徑。思政教育渠道中的信息包括了圖片、文檔等傳統化結構的信息數據,還有視頻、音頻等非結構、半結構的信息。教育人員可以將客體的詳細信息,例如:年齡、性別、家庭成員等完備地儲存于教育系統,以便獲取客體關注的閱讀、購物、搜索引擎的資料,以及客體已經上傳至網站的各種資料數據等。這種海量的數據資源和多元化信息獲取方式,有利于學校的教育人員更好地掌握教育客體的思想動態,并進行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工作,創新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體系。
3高職院校在大數據中開展思政教育的部分困難
3.1教育人員的地位
長期以來,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思政教育活動中,教師是作為知識的重要輸出者。同時,師生之間建立的是單向的關系,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正因如此,開展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并不太好。而大數據的發展形勢中,思政教育的這個現狀得到了有效的改變。大數據具有共享性、開放性、即時性和互動性的優勢特點,是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衍生物,學生們在教育中沒有了拘束限制,能夠有效地提升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在現代大數據形勢的發展中,新媒體的衍生使得學生們的身邊有了越來越多的不良信息和虛假信息。而高職學生們涉世不深,極易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使得教育人員的主導身份受到極大的沖擊。在學生們受到錯誤社會思想的誤導時,教師不能及時地進行歸正干預,使得虛假不良的信息不斷地影響和侵蝕學生們的思想,讓高職院校在大數據形勢中開展思政教育的工作面臨著困境。
3.2教育技術上的困境
大數據形勢中科學技術不斷地發展,使得高職院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不斷地依賴于大數據的技術模式。雖然現代的電子平臺、信息網絡中心、社交網站均可作為獲取信息的途徑,然而,為了讓海量信息有效地應用于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活動中,數據的儲存、篩選和分類等工作都是我們要面對的重點難題,一定程度上影響數據信息的有效利用。大數據的信息技術具有真實性、密度大、分布廣等特征,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一定要做好信息數據的技術處理工作,這樣才能夠保證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另外,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85%的教師都不能有效地對大量的信息數據進行真實精確的篩選,使得高職院校在大數據形勢中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面臨著另一種困境。
4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策略
4.1改進教育方式,突出教師的主導性
大數據時代為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了創新性的特征,同時,也讓教育工作面臨了一定的困難。為了有效地管理好海量的數據信息,保障思政教育工作有精準的發展目標,創新教育工作的實行模式,高效地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從以下兩點開展工作。第一,發揮大數據技術的預測功能。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師應當明確大數據時代的雙面性,并積極地做好預測。重點注意科學化分析信息數據的工作,預測學生在特定環境中的思維想法,在其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預先設計好思政教育的教學環節和內容,以防學生受到虛假、不良信息的影響迷惑。第二,教師在工作中創新話語方式。教師應當不斷加強自身在社交網絡語言的學習和認識,提高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正確地引導學生,讓虛假的信息遠離學生。
4.2科學化組建教育團隊,促進大數據的融合
大數據形勢中,保證大數據的技術和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不斷地進行創新性的融合,才可以更有效地發揮出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因此,采用更科學化的方式打造教育團隊,提升教育工作者掌握技術、綜合性分析能力非常重要。組建高職院校的教師團隊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第一,提高學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運用大數據技術的能力。不斷地開展針對學校教育者的教育培訓工作,以此提高教育工作者對信息數據的運用意識與敏感度。遇到實際的教育問題時,應該運用信息分析的篩選功能,來預測思政教育的工作,實現學校創新性優化教育模式的目的。第二,選擇一些網絡技術能力強、分析數據能力強,且具有先進政治思想的綜合性人才,充實我國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團隊,促進教育團隊提高綜合性的能力。
4.3樹立現代大數據的理念,保證大數據技術的充分運用
在創新高職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實踐中,樹立起大數據技術的信息理念是運用教育技術的有力保障。在大數據發展中,數據的運用價值不斷地彰顯在實際發展中,信息數據的運用中,讓個人的信息也失去了安全上的保障,人們的網上聊天數據記錄和的信息都可以輕易地被他人獲取。因此,完善地保管好個人的信息數據,樹立起現代大數據技術的理念,明確現代個人信息的共享性和隱私性,是我國高職院校里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數據信息意識。另外,教育者還要不斷地強化對數據信息的敏感度,能夠在搜索學生信息時,及時地發現信息數據里存在的部分問題,運用信息數據進行準確的判斷和推理,有效地樹立其大數據的技術觀念,提升我國高職院校在大數據形勢中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精準度。
5總結
在大數據形勢中,信息技術不斷地發展,因此,高職院校一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技能,與時俱進地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遵循高職學生們在思政理論上的認識,更好地利用大數據的重要發展平臺,為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工作和人才的培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劉琳.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11):127-128.
[2]張娜.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創新對策分析[J].高教學刊,2015(15):112-113.
[3]朱堯.高職院校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5(17):32-33.
[4]黃海燕,楊大春.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5):90-92.
作者:繆小燕 單位: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