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在眾多場合提到“中國夢”的話題,“中國夢”對于我國的民族富強和民族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當代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成員,因此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至關重要。本文闡述了“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并對“中國夢”的內涵與思政教育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解讀分析,努力探索“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中國夢;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內涵意義
的“中國夢”概念是在十八大結束后提出的,且在各種的場合都有提及“中國夢”話題。“中國”不僅能夠深刻提現當今中國人每個人的理想,而且也反應出了先人們不懈努力追究發展的優良傳統。而高校承載了培養祖國高素質人才和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義務和使命,應深入解讀“中國夢”的內涵與思政教育工作的關系,將“中國夢”思想融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協同發展。
1“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1.1有效推動了高校全面培育人才的目的
“中國夢”精神的提出,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影響,不僅改變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且還推動了高校培育人才目的的全面實現。首先,“中國夢”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實現中國夢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強大支撐,這樣使得當代大學生更加確立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2013年5月4日在各界優秀青年座談會上也提出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新的青年一代應樹立起自己的遠大理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到了,真正實現中國夢。其次,“中國夢”激勵著大學生成長成才。俗話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想實現中國夢不僅需要有艱苦實干的精神,而且還需要大學生掌握過硬的知識本領。提出的“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大學生承擔著祖國未來的建設,同時也深深激發了大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只有大學生努力學好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專業技能,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有用之才。第三,“中國夢”在大學生愛國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對實現民族的繁榮昌盛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激發了大學生愛國主義的思想情感,大大增強了他們報效祖國的決心,努力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2“中國夢”的思想內容豐富了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反應出歷史的潮流,通過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寫入課本教材具有很好的時代性和開放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載體,自改革開放后高校的思政教育課程體系經歷了多次的體系改革,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調整,以確保思想政治內容能夠緊跟時代步伐,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還對教材修訂版的形式和教育體系進行調整以便及時跟進時代變化。將中國夢思想進入教材是利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來武裝大學生的必然趨勢,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而且還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時代的接軌。
1.3極大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
“中國夢”的提出了很快傳遍了整個祖國大地,中國夢摒棄了所謂的“假、大、空”思想,其話語方式極具親和力,社會大眾愛聽愛講。它的通俗易懂大眾化的思想教育方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起到了很大的啟發。我們要傳播被大眾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理論知識,必須將深奧的教育理論通過接地氣的表述方法進行傳播,通過對表述方式進行改革,以被大眾所認知和接受的理論。另外“中國夢”的傳遞方式主要借助于移動互聯網通過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途徑進行廣泛宣傳和參與,形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論形式,這種教育方式有效啟發了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學習。
2“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途徑分析
2.1調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材
通過對教材體系的分析可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中國夢”的內容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節中,《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分別在第一章、第五和第十一章中進行了中國夢解讀。通過對中夢的理論解讀及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及建設中取得的偉大成就的講述,形成了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及改革創新發展的精神,即“中國精神”對高校大學生進行了精神教育,例如某省結合本省的改革發展專門編寫了愛國主義的教材,以提高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所以只有正確認識“中國夢”的內涵意義讓大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信念,將單純的知識教育轉化為信仰教育,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2加強對正面人物形象的宣傳,以傳遞社會正能量
學校可以讓學生查找中國歷史一些愛國英雄人士,將相關資料制作成課件進行宣傳。通常高校都設有一些道德講堂及崇德講壇等,通過讓學生們聆聽或者觀看一些歷史先進人物的事跡報告或記錄片來進行正面人物的宣傳,傳遞社會正能量。可以通過“最美人物”“最佳精神”等進行正面形象的宣傳工作,以便讓大學生根據深入體會先進人物的精神,增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信念和力量。
2.3借助于新媒體來傳播“中國夢”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在移動互聯網中大學生的人數占很大比例。當下互聯網在給我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的同時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那就是現在的網絡環境比較亂,真偽難辨,所以為了增強大學生理論上的自信,需要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新媒體中對“中國夢”進行深入解讀并進行正面的點評,此外還有通過接地氣的傳遞方式積極傳遞大學生創業、寢室文化、志愿服務等正能量內容。大學生承載著祖國的未來建設,應肩負起社會責任和義務,因此必須將“中國夢”的思想融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來。
參考文獻:
[1]劉法,林晶.“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旨歸[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30(01):174-175.
[2]孟慶新,劉秀榮.基于“中國夢”時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34(03):80
作者:謝承炎 周延波 彭斌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