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較高,是數學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成為數學的“學困生”。在新課程標準中,數學文化作為重要要求被提出,日益受到教育領域的廣泛關注。作為重要精神財富,教師應重點分析數學文化內涵,并將其融合到數學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識,改善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固有印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數學文化小學數學滲透策略
一、增強數學與實際的聯系,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魅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將數學視為簡單的數字計算和推理,而未能將生活實際與數學練習起來。實際上,數學文化包含的范圍很廣泛,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加之教師不關注對學生應用數學的指導,導致學生難以掌握數學文化的內涵,這種情況與數學教育的初衷相背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增強數學文化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知識的魅力,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為例,教師可聯系學生生活,恰當舉例:“將一塊蛋糕分為兩份怎么分?那么三份怎么分?”并通過逐步引導,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分數的實際應用和原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折紙游戲,讓學生嘗試以不同方式折紙,并以分數表示,以此加深學生對分數概念及應用的理解,提高學生對數學文化內涵的認識。
二、引入趣味游戲,培養應用能力
小學生具有其特殊性,表現在自控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影響,可能導致學生錯過課堂教學重點,進而影響學習質量。針對該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趣味游戲,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消化和理解數學理論及應用,實現數學文化的高效滲透。為實現該目標,教師應深入挖掘數學文化的游戲資源,精心設計課堂內容,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幾位學生到黑板上畫出一個“圓”,然后由學生評比誰畫得最圓,以此帶動課堂教學氣氛。同時,教師拋出問題“圓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觀察圓的對稱性,引出圓的定義,即圓上任何一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隨后,教師可讓學生以圓規繪制圓形,加深學生對圓概念的認識。
三、鼓勵學生提問,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提出問題是數學知識應用的前提,也是理解數學文化的基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問和質疑,通過不斷地啟發學生思考、交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為教師教學提供反饋,從而幫助教師找到學生學習的難點問題,并采用針對性方法加以解決。同時,通過引導和啟發學生提問,能夠激發學生數學精神,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從而提高課課堂教學效率。例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故意設置失誤,口中說著2499,但寫成為2449,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學生們紛紛指出教師的錯誤,借此,教師表揚學生們“你們都是小老師”,并引出一定要注意對數字書寫的檢查,避免出現類似錯誤,提高數學運算的準確率。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圍繞學生學習目標而展開,深入探索和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開展數學學習。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或手段,其最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應用數學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數學課程資源,增強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系,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構建趣味化的高效數學課堂,鼓勵學生提問和思考,促進學生發現數學的獨特魅力,實現數學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付天貴,宋乃慶.數學文化及其在小學素質教育中的價值[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06):58-63.
[2]聶曉穎,黃秦安.論數學課堂文化的內涵與模式及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價值[J].數學教育學報,2017(02):71-74.
作者:張榮奎 單位:莒縣安莊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