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物醫學進展”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物醫學人才是目前生物醫學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目標。本文通過比較、分析國外知名高校“生物醫學進展”的教學現狀,改革“生物醫學進展”的教學模式、考核方式以及加強教材建設等,建立國際化視野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對培養有國際化視野的生物醫學人才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生物醫學進展”;教學改革;國際化
一、國外同類課程教學現狀
“生物醫學進展”作為生物學與醫學交叉的前沿學科,凝聚著各個學校的靈魂。“生物醫學進展”課程在國外知名大學的教學現狀有如下特點:(1)課程設置:強調“新”和“前沿”,這個課程設置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緊抓科學前沿,不斷更新。“生物醫學進展”不僅擔負著傳承文明的責任,更是發展文明的重要方面。(2)教學方式:多采用“研討式教學”,以“問題”為導向,帶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專題報告”也是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通常會邀請本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匯報,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生物醫學領域的前瞻性課題;國外同類課程更加注重研究型教學,即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強調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先進性、探索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這類教學方法非常適合生物醫學研究型人才的培養。(3)課程考核:高校學生的課程考核作為教學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得到了國內外高校的普遍重視。國內外知名高校多采用多樣化的課程考核模式,如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針對相關新領域的PPT展示,撰寫課程論文,生物醫學相關研究的課題設計,等等,均可以作為考核指標。
二、我校“生物醫學進展”的教學現狀
我校的“生物醫學進展”教學經過多年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但是問題仍然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教學方式:通常采用“教師”為主體,“以教為主”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且“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培養的學生,綜合思維能力訓練不夠,不具備科學研究的前瞻能力、主動進取精神,并且多層次謀劃能力弱。2.授課內容:課程內容老套,內容的設置缺乏學科系統的規劃和總體設計,不能根據當前生物學和生物醫學等生命科學發展形勢的需要及時調整授課內容。3.無固定教材及參考書,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參與知識灌輸以外,不能很好的鞏固授課內容。4.考核方式單一:多采用期末考試的形式進行考核,考核內容相對固化。
三、基于國際化視角的教學改革
1.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我們引入英、美STEM課程等課程資源、教材,并與本土課程進行整合,使之成為適合我國研究生的課程。課程授課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組織課堂,打造“以教學教研引領的、內涵式發展的全球化課程體系”。同時,該課程建設了以高科技為支撐的現代化高校課堂,支持教師基于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培養學生基于互聯網的學習行為,讓課堂更有趣、高效,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案例教學與實踐:通過建設“生物醫學進展”國際化課程,采用案例教學,從醫學及生命科學發展的需要出發,結合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能力素質構成和經驗體會,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科技發展前瞻能力、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主動進取精神以及多層次謀劃能力等。(2)啟發式教學:一改傳統的“滿堂灌”,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通過以問題為導向,構建“對話”為旨趣的課堂,建立學術對話,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了學術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學術理性思辨能力,也有效避免了研究生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形式化和機械化傾向。(3)專題教學:定期邀請國內外生物醫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學生可以零距離地感受國際生物醫學研究動態,這樣有助于學生更精準地把握生物醫學的前瞻性課題。(4)雙語教學:課程設立為雙語教學,鼓勵學生用英語參與課堂討論,使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英語聽說能力均得到有效的鍛煉,為培養高質量、國際化的生物醫學人才提供保證。2.順應教育國際化趨勢,加強教材建設。“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知識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們將近三年的“生物醫學進展”的精華內容編寫為參考資料,以后每年增添當年“生物醫學進展”的最新研究動向,同時針對當年生物醫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制作PPT,并以資源包的形式建設網絡課堂,包括課堂實錄片段、教學課件和教學反思等,通過以上途徑,便于學生對授課內容進行課后鞏固和吸收。3.多樣化的課程考核模式。基于國際化視角的教學改革,采用多樣化的課程考核模式,包括:(1)理論考核。課程設立期末考試,考試內容既在教學范圍之內,又有適當地擴充和延伸,這樣既考察了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又考察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2)課堂測試。在授課過程中,授課教師結合授課內容,組織學生閱讀文獻,并進行PPT展示,教師記錄學生成績。這種方式有助于教師及時掌控教學效果,同時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公眾展示能力也是很好的訓練。此外,通過文獻閱讀與展示,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把握當今生物醫學研究的熱點。(3)課堂參與度考核。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程度作為課程考核的指標,使學生不僅僅依賴于出勤率就可以拿到“平時成績”,而是必須參與課堂討論,這樣可以更好地鞭策學生主動學習。通過以上改革,學生對“生物醫學進展”課程的興趣顯著提升,學習效果提高明顯。同時,用英語參與課堂討論及課堂PPT展示,拓展了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英語聽說能力均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對國際學術環境也有了較為整體的了解,提高了學生在聯系國外知名高校并繼續求學深造時的競爭力。我校的課程教學改革對生物醫學、生物學研究生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有重要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志坤.教育國際化下生物教學方式改革的探析[J].新課程(下),2016,(3):17-18.
[2]焦旸,聶繼華,曹建平.中美生物醫學博士研究生課堂教學比較分析[J].新課程研究,2017,(35).
[3]黃進勇,位芳,劉鑫,等.優化國際化辦學環境,培養生物技術國際化人才[J].教育現代化,2017,(31):105-106.
[4]汪銘,陳聚濤,楊昱鵬,等.研究型教學在研究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1):33-37.
作者:趙沙沙 單位:武漢科技大學 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