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學生物教學滲透營養健康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中學生吃飽飯的問題已經解決,吃好還有待提高。對于生物教學來說,要從呼吁營養教育,生物課堂滲透,一日食譜制定和食品安全四個方面滲透營養健康教育的點滴積累,
關鍵詞:生物教學;營養健康;滲透
健康教育首先要使個體或群體掌握健康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建立健康理念,從而促使人們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中學生適逢身體生長發育和學習升學的重要階段,對營養的需求尤為重視。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吃出”健康來是中學生及其家長后勤工作的第一要務。
一、渴望健康,需要營養知識來引領
健康知識和認知水平的提高作為行為改善的先決條件,發揮著重要作用。美國臨床營養學會(ASCN)推薦標準是中學生在校期間不得少于10個學時的營養教育。我國衛生部在《全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規劃綱要》中指出“至2010年中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90%”。但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1600名中學生進行營養知識與飲食行為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對營養知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比如食用鹽加碘的好處的回答的正確率只有47.8%。曹春杰的調查顯示中學生每年平均接受營養教育的時間為2.8個學時;63.33%的學生愿意獲取相關營養知識,愿意接受營養宣傳教育。李建軍調查結果顯示,1年后健康教育組與對照組學生對健康概念和內涵的理解差別明顯,對以往所學健康教育內容不滿意和不很滿意的比例超過2/3。通過1年的教育,83%的學生認為概念比較清楚。這種意識是激勵學生自覺鍛煉、營養膳食的主要動力。
二、健康教育,承責生物課堂來滲透
初中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用一個學期時間學習人體,主要學習組成人體八大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若在課堂上適當拓展、滲透營養健康知識不僅不會沖擊雙基教學,還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健康飲食。例如,在講述《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一節中,給學生印發一份《常見食物營養成分一覽表》,各類營養物質所占比例祥列其中。學生看后容易判斷哪些食物屬于富含淀粉的、蛋白質的和脂肪類的,省時省力還便于記憶。再如面對學生偏食問題,以蛋白質為例進行糾正:借用《竹桶效應》文化展示,學生知道決定竹桶盛水量的不是最長的竹子,而是最短的那支。食物所含營養被人體消化吸收后的利用價值同樣存在“竹筒效應”。食物蛋白質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含量與人體蛋白質的越接近,必需氨基酸被機體利用的程度就越高,營養價值也就越高。動物性蛋白質中的蛋、奶、肉、魚等以及植物性蛋白質中的大豆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能滿足人體需要,在營養學上稱為優質蛋白質。其中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與人體的最為接近。如果食物中蛋白質的氨基酸與人體的相差較大,則某些含量相對較低的必需氨基酸不但不能滿足機體合成蛋白質的需要,還會使其他必需氨基酸在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為了提高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學生自然就想到了混合食用多種食物,不吃雞蛋的學生已經后悔了,決定改變自己,接受雞蛋。這樣,偏食問題很快解決。
三、膳食指南,需要“一日食譜”來助力
中國營養學會根據營養原則,結合我國國情制訂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為輔)(飲食金字塔最底層,量最大,富含糖類,提供熱量);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飲食金字塔中層,量少,富含蛋白質,滿足人體骨骼、肌肉等生長發育的需要),少吃肥肉和葷油(飲食金字塔上層,量最少,富含脂類,攝取人體必須脂肪酸);如果飲酒,應限量;吃清潔衛生、未變質的食物。經科學論證,早餐約占一天熱量的30%,午餐占40%,晚餐約占30%。一天食譜的設計要根據膳食指南的種類和飲食金字塔的量比進行,不可偏廢。例如中學生早餐食譜比照如下:饅頭一個、小菜一盤、稀飯一碗,課間加蘋果一個(補充大腦消耗、緩解課堂壓力)。此為最底層,雞蛋一個為中間層,小菜里有少許油為最高層。也可牛肉面加雞蛋和小菜,課間加梨一個(增加維生素、清除牛肉面帶來的燥熱)。好的食譜設計要做到營養全面、均衡,以確保各項生命活動和生長發育最佳。
四、健康生活,需要食品安全來監護
歐玉英的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中學生選擇食物時最關心的是個人口味和愛好。把既有營養衛生,又利于健康作為第一考慮的僅有19.1%。而沒有包裝的麻辣條、五毛錢的辣好吃、果凍等有學生每天吃!2012年4月,央視主持人趙普在微博上爆料稱果凍很可能是破皮鞋制成;2014年10月22日,鄭州市現場查獲假食用鹽28噸;2014年11月,《新京報》記者調查到北京“泡藥”豆芽日銷20噸;2015年6月1日,海關總署查獲僵尸肉42萬噸,部分已經流入餐桌;經濟導報記者報道,山東章丘大潤發商業有限公司于2016年8月29日購進的小白菜等氧樂果檢出值為1.85mg/kg,與≤0.02mg/kg的限值超標近百倍!因“利”而生的“黑暗食品”流向消費者的餐桌,我們可能都消費過。愕然!我們此后如何吃得下,又如何擁有健康!我們除了依靠國家的食品安全保駕護航以外,還要自我防范“病從口入”:盡量食用當地時令蔬菜、瓜果,吃的時候使用蔬果洗滌劑等方法去除農藥殘存后用流水清洗;盡可能食用新鮮的魚、肉、蛋、奶類;定型包裝食品要看是否在保質期內,是否注明廠名和產品批號等。
參考文獻:
[1]況自然.中學營養知識、態度及行為分析[J].宜春學院學報,2013(6):98-128.
[2]高永清,吳小南,蔡美琴.營養與食品衛生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作者:李玉蘭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