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學生宿舍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動態性
動態性是高職學生宿舍文化的又一顯著特征。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大學生宿舍文化也處于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之中。青年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們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也正處于動態發展中,很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接觸的新事物較多,他們追求個性和時尚,強調自我,思維活躍且獨立,加上現代社會形形色色的傳媒手段及其影響,使得大學生宿舍文化很容易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和沖擊,這就決定了大學生宿舍文化處于不斷變化狀態,呈現出一種動態性。
2)感染性
高職學生宿舍是一個有機整體,宿舍每一位成員的一舉一動對其他舍友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某宿舍大多數成員學習刻苦認真,那么就會帶動其他成員勤奮好學,使該宿舍發展成學習型宿舍;若宿舍有人喜歡學校組織的籃球、乒乓球、輪滑等運動,也會帶動其他同學踴躍參加,使之發展為運動型宿舍。相反宿舍里如果有不止一人不思進取厭學逃課,其他成員也會受其影響不求上進,使之發展成為懶惰型宿舍。這可能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緣故,體現出大學生宿舍文化的感染性。
2高職院校加強宿舍文化建設重要性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時期,高職教育成為高等教育新的增長點,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速度迅猛,發展規模空前,在校生人數也急劇膨脹,人口密集度較高,管理難度較大。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將直接影響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廣度與深度,關系到高職學生的身心能否健康發展,加強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意義重大。
1)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是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的需要
2004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生活社區、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該文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方式嚴肅而認真地將宿舍管理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疇,凸顯了學生宿舍管理在高職院校工作中的地位。同時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也是評價高職院校日常管理工作好壞的標尺,深層次上反映了高職院校管理水平和學生素質的狀況。《意見》還提出要大力建設校園文化,繼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要以按班級調整學生住宿為有利契機,深入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公寓、進宿舍。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形成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就必須加強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大學生成才是科學素質和人文修養的融合。在大學生各方面素質中,心理素質、健全的人格是核心。而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又離不開良好的宿舍環境。和諧相處、互信互助、互幫互愛的宿舍人際關系,有利于塑造出民主利他的人格和自尊自信自強的品質。一方面,勤奮好學、積極上進、團結友愛的宿舍文化氛圍,對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位成員無疑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大學生學習專業文化知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宿舍里對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經過宿舍成員的交流可以得到進一步鞏固,對一些不解或存在疑惑的問題通過同學的共同探討可以得到解決,從某種角度上說它比第一課堂更為重要。另一方面,積極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大學生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能夠為大學生在學習知識和鍛煉能力方面提供最直接最重要的條件,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康獨立的人格,有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2)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凝聚著中華民族對自然及人類社會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動力源泉和精神支撐。沒有文化強國就沒有現代化強國。作為國家棟梁的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力量源泉和中堅力量,承載著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程中起到基礎性文化建設作用,成為民族文化復興和民族精神崛起的重要組成部分。
3加強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措施
1)建立和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增強學生紀律觀念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的約束,人們的行為就會陷入混亂。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規模的不斷擴大,生源質量卻不斷下降,迫切要求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宿舍管理制度,強化宿舍文化制度建設。如建立衛生督查制度、按時作息制度及合理的水電管理制度等日常生活制度;建立長效的學習規章制度及文化活動制度;建立宿舍電腦登記和網絡管理制度,規定宿舍成員要文明上網、安全上網、定時斷網等;建立宿舍文化藝術節制度,定期舉辦宿舍文化活動等,讓高職學生在各項有益活動中健康成長。以上制度的建立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對學生的生活管理,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寢室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提升宿舍管理水平,促進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當然,制度的制定要做到“以人為本”,要充分考慮到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各項制度的具體實施細則應能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同時還要使建立的制度具有約束性,即制度要有獎勵和懲罰作用,對學生的日常表現要能做到賞罰分明;宿舍管理人員要切實加強對學生寢室行為的督察力度,各項保證管理制度落實到位;另外制度還要具有延續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修訂,以適應新的發展需要。
2)加強宿舍管理隊伍建設
學生宿舍的教育管理服務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課堂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的延伸,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應在實際工作中抓好三支隊伍的建設:一是加強宿舍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宿舍管理人員素質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宿舍文化建設的質量,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良好的道德和行為規范、保持正常的教學與生活秩序、維護校園穩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二是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建設。要鼓勵輔導員和班主任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傾聽學生的呼聲,真心實意地為學生解決好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回答好學生遇到的種種思想困惑,真正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學生作為宿舍文化建設的主體,應充分發揮他們自我管理機制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宿舍文化建設的全面開展。學生干部、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在宿舍文化建設中,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通過他們的帶頭作用,不但能充分喚起廣大學生的自律意識,真正達到管理的主客體統一;同時,通過他們具體承辦宿舍文化建設的設計和實施,能團結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宿舍文化建設中來,讓廣大學生真正成為宿舍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3)尋求有效載體,拓寬宿舍文化建設新渠道
一是開展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動。宿舍文化活動是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宿舍文化和宿舍精神文明得以實現的基礎。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動有利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活動能力,使宿舍絕大多數成員從中能夠得到展示自我、表現自己的機會,從而更加樹立信心,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可以舉辦“大學生文化節”、“公寓文化活動節”及“大學生廢品藝術節”等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能夠繁榮宿舍文化,濃厚宿舍學習氣氛,而且還能促使學生自覺維護宿舍文明,展現良好素質;同時還可以開展以宿舍為單位的各項比賽活動,如書法大賽、象棋比賽、籃球比賽、足球比賽、演講比賽等,寓教于活動之中,更易為學生所接受。另外,還可以通過在公寓樓道內設置名人事跡、經典專業作品等宣傳板報,增長學生知識,激勵學生奮斗意識,營造公寓文化氛圍。通過這些活動能夠大大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養與集體榮譽感。二是大力開展“文明宿舍”評比活動。“文明宿舍”評比活動是以學生公寓文明衛生工作為重點,以抓寢室文化為依托,緊密聯系黨員組織與學生會,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積極性,從學生日常衛生和寢室行為著手,大力宣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多途徑、全方位加強教育,讓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嚴格依據相關制度對學生宿舍衛生進行檢查、公布、通報、評定,并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各班級,做到共同教育,共同解決,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并以此為契機,將學生公寓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為廣大學生創造一個整潔、舒適、和諧、溫馨的生活環境。高職院校通過“文明宿舍”評比活動,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深化學生宿舍管理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味,促進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形成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局面。三是大力宣傳和表彰宿舍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和個人。為了將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推向深入,應注重對宿舍文化建設中涌現出的各類先進集體和個人的宣傳和表彰,對諸如學習標兵、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產黨員等成功學生的先進典型事例,可舉辦“身邊的榜樣、前行的力量”等主題教育活動,大張旗鼓地以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學生自覺追求進步,爭當典型,促進高職學生宿舍文化建設。與此同時,還要大力加強舍風建設,通過抓舍風、促班風和學風活動,保持學生宿舍良好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優良的班風、舍風是培養高素質學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宿舍風氣能在無形中陶冶和引領宿舍每一名成員自律自強,從而有力帶動宿舍文化建設。要鼓勵舍長發揮其模范帶頭作用,落實舍長點名制度,對“夜不歸宿”等違反舍規校規者要及時登記上報,將各種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4結束語
高職學生宿舍在一定程度上不只是單純意義上的休息場所,而是一個重要的育人環境。積極健康的宿舍文化不僅關系到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更關系到一所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與和諧校園的創建。因此,必須十分重視良好高職院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使宿舍成為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陣地,也使宿舍文化走上文明、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作者:徐九春 單位: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