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索新媒體對高校宿舍文化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當前高校宿舍文化的內涵及功能界定
高校宿舍文化的功能大學階段是自我意識分化和矛盾逐漸走向統一、身心急劇發展時期,個人道德觀念尚不完善,思想可塑性還很大。作為大學生生活與學習主要場所的宿舍,在其道德形成中的功效是不不容小覷。第一,育人導向功能。在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的大學生活,他們集體生活的主要形式是宿舍生活,宿舍生活環境和文化直接影響在其中生活的個體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和思想行為。健康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有利于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和諧的生活氣氛,這些對大學生個人的成長起積極的導向作用。第二,倡導文明功能。充滿趣味性與知識性的宿舍文化有利于豐富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由于學生養成勤奮自學的良好習慣,建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第三,約束規范功能。在宿舍集體生活中宿舍個體依據規定的宿舍制度,會遵循宿舍共同制定的要求,自覺把宿舍共同制定的要求融為自己的目標。第四,愉悅身心功能。大學生在校期間需面臨來自學業、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和諧融洽的宿舍文化氛圍能夠促進生活于其中的個體,通過與其他成員的溝通、合理的宣泄等途徑去調整、抒發自身負面的情緒。
二、現階段高校宿舍文化的狀態
考量宿舍文化的優良與否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與發展,但宿舍生活又涉及到學生較為關注的私人生活空間,因此極易成為高校文化建設的盲點。目前高校宿舍文化的現狀不容樂觀。
(1)宿舍服務管理模式陳舊化。當前的高校宿舍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利于提供有質量的符合當前大學生需求的服務。宿舍管理人員在宿舍文化的引導上無力與現代的服務理念相結合,導致管理服務模式仍停留在常規的水電費收取、日常的事務通知等。
(2)宿舍文化建設流于形式化。當前大學生宿舍文化意境營造與日常宿舍管理往往停留于宿舍表層的衛生狀況、布局構建與內部設施建設等,忽視了宿舍行為文化、宿舍觀念文化與宿舍制度文化的建設。
(3)宿舍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薄弱化。由于宿舍主要涉及到是學生私人生活空間,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點主要在班級、在日常的社團活動、校園活動中,往往忽視了占據學生生活時間中很大宿舍中的教育,導致高校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薄弱化。
(4)學生與新媒體結合的密切化。當前高校學生主體已逐漸從“80后”向“90后”過渡,“90后”學生不管思維方式、學習還是生活與“80后”相比而言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與普及,學生與新媒體的結合日益密切化。
新媒體是1967年由美國人戈爾德馬克提出的,它主要指移動通信、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等新技術向廣大受眾提供大量信息服務的新興媒介。主要包括搜索引擎、博客、微博、微信、虛擬社區等。新媒體具有互動方式的靈活隨意性、信息傳播的便捷即時性、信息內容的原創獨特性等特性。同時,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傳播突破傳統媒體的局限,能夠即時更新、即時、即時傳播,實現了客戶端的同步更新。高校作為一個聚集喜歡追求潮流事物、樂于接受新事物、學習能力強、思想活躍的特殊環境,是大學生生活、學習期間的主要場所。因此,合理、有效把握新媒體的特質,建立與完善符合當前大學生需求與發展特點的高校宿舍文化傳播方式、渠道,是新媒體技術為服務學生所用的平臺,有利于更好地為新時期高校學生宿舍文化建設服務。
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宿舍文化建設的路徑探析
(一)以制度化建設為根基,規范宿舍顯性文化工作力
首先,建立規范的宿舍制度文化。建立和諧、高雅的宿舍文化,需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宿舍規章制度,使宿舍管理服務工作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一方面,可以主動認真聽取來自生活其中的大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引導鼓勵學生參與制定相應的制度規章來規范學生責與權,培養學生對宿舍共同體的歸屬意識、認同意識和責任意識。其次,要建立一個以宿舍管理人員與輔導員為核心的宿舍管理機構。高校宿舍管理人員作為學校宿舍各項管理措施與宿舍規章制度的落實者和執行者,受其管理服務的學生宿舍文化建設的有效開展受其隊伍素質高低的影響最為直接,因此,建設一支業務水平高、思想素質好、認真負責、關心學生的學生宿舍管理隊伍,能夠有效促進宿舍文件和諧健康地發展,從而提高宿舍文化的服務育人能力。
(二)以信息化管理為新方向,增強宿舍文化的媒介生命力
在新媒體日益發達的環境下,高校一方面應當豐富充足校園網絡教育資源,如可及時推出豐富大學生宿舍文化生活的網絡資源,以此來增強校園網對大學生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專業特色與個性等,開展豐富多彩、為其所需的線上宿舍文化生活。這樣,既有利于大學生正確正面引導大學生合理、有效地使用網絡,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規避不良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從而推動和諧、高雅的宿舍文化建設。第一,創建“宿舍網絡服務站”,完善高校宿舍管理服務模式。建立“宿舍網絡服務站”,是對傳統宿舍服務模式的有效補充,同時將服務模式及對大學生的教育實現長期化,無線網絡化,使大學生在正常的教學活動、校園活動外也能便捷、快速獲得服務,從而形成網上網下教育的合力。第二,建立健全宿舍滿意度網絡民意調查和民意反饋制度。在新媒體環境下,開展以服務為宗旨的網絡服務活動,通過深入同學宿舍,及時傾聽同學的呼聲,了解學生對宿舍文化構建的需求;建立宿舍管理的協調機制,充分運用網絡民意調查和民意反饋機制的作用。通過郵箱、微博、網站等形式,增進溝通與了解,協調學生在宿舍生活中當中的利益關系,妥善調處矛盾糾紛,提升高校宿舍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影響力。
(三)以人文環境營造為依托,推進新媒體下宿舍文化的育人能力
1.加強宿舍網絡管理與建設,引導大學生合理使用新媒體。一方面,引導學生積極了解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科技動態、國內外新聞等,提高思想層次,提高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逐步改善物質層面的住宿條件和顯性的宿舍文化設施,如設立宿舍樓的閱覽室和自習室,給學生提供便利的討論與交流的場所,促進不同宿舍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建設文明宿舍而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條件。
2.提升宿舍文化氣息,共同創造和諧環境,抵制破壞行為。在文明宿舍評建中,可以廣泛運用網絡如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宣傳,帶動其他宿舍參與建設,如制作各類文明標識和安全標識,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設計過程,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布置宿舍環境,如開展“雅室設計大賽”“舍藝大賽”等通過小范圍交流或者文字交流的方式提高宿舍文化氛圍,在后期依托新媒體進行成果宣傳,提升新媒體在宿舍文件建設中的影響力。
作者:黃智勝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作物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