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文明建設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態文明首先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嶄新階段,是工業文明之后的一種新的文明形態。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的全面發展、持續進步、良性循環生存狀態。在十八大中,將其定義為“生態文明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制度成果的總和,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的系統工程”,生態文明全面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文明與發展程度,十八大報各中相關的表述對當今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很多問題,提出了一個指導性的思路。面對自然資源日益緊張和缺乏、環境污染持續惡化,生態系統退化嚴重等問題,必需堅持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的發展理念,通過生態文明建設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持續的動力[1]。
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早在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在其第八部分,第一句話就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主要針對我國社會發展和進步過程中出現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持續惡化、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等嚴峻的生態形勢,從黨和國家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的重要論斷,為建設美麗中國、富強中國、科學發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要求,從而為實現每一位國人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我們清醒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負責的態度,擔負起治理好環境污染、修復好自然生態、解決好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責任。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好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國人民人心所向的意愿,更是黨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可以說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利于當下,功在千秋。
三、湖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現狀
湖南省屬于農業大省,享有“魚米之鄉”美譽,雖然在近10年的經濟發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仍屬于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傳統工業所占比重較大,受諸多因素影響,排放的污染物總量一直居高不下,從而給環境保護造成較大壓力。當前,湖南省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階段,一方面要解決好經濟發展問題,另一方面又必須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好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切實解決好經濟發展與科學發展之間矛盾,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雖然湖南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生態文明建設存的一些問題[2]。
(一)公民生態意識淡薄
人的意識,決定行為。在生態環境中,因為公民缺乏生態保護意識,直接或間接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或破壞,一方面,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認識在不斷提高,人們也希望呼吸越來越新鮮的空氣,喝越來越干凈的水、吃安全放心的食物,但另一方面,對自己行為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影響認識仍不夠。主要體現在:
(1)人們對生態保護的認知上存在嚴重偏差,重視直接影響,而忽略間接破壞;重視治理手段,而忽視預防方法;重視嚴重生態破壞,而忽視生態文明教育和宣傳。這樣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
(2)隨著人們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視,如何保護和行使公民的監督權利,讓公眾更廣泛的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中,通過合法渠道反映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問題,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生態文明建設制度不完善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必須有相應的制度法規來制約,但目前,我國雖然制定了相應法律法規,但因相應條款沒有及時更新,對執法部門來講,存在一定的空白期,致使執法手段已經不能對生態文明破壞者起到威懾作用。另一方面也導致弱勢群體在受到損害無法依法得到相應補償,或者因無相關法律法規條款可適用,導致執法部門對生態文明破壞者采取縱容或瀆職行為的發生。再者,對當地政府的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和全面,沒有科學的政績評估體系,容易滋生地方保護主義,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統籌安排。
(三)生態文明建設任務艱巨
湖南省在過去的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更應該看到我們面臨的艱巨任務。
(1)節能減排工作壓力大,目前,全省高耗能的傳統工業比重仍很高,這些行業所消耗的能源占全省規模工業的70%以上,如何處理好節能減排與經濟發展的問題?怎樣進一步確定和落實節能減排任務?通過什么方式引進和發展低耗能產業?
(2)生態環境修復任務艱巨。湖南省目前有需要造林修復的礦山40萬公頃左右,需要退耕的坡耕地65萬公頃左右,需要綠化的無林地80萬公頃。
(3)生態產業比重偏低。生態文明建設中,需要提高生態產業在全省工業中的比重,而目前,生態產業僅占全省工業的20%左右。如何破除對傳統工業的依賴,提高生態產業比重和水平,通過科技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必需面對的一個難題。
四、針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對策分析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雖然湖南省經過省委省政府的科學部署和統籌安排,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就生態文明建設而言,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科學發展相互協調和統一,為人人實現“中國夢”創造堅實基礎。因此,需要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借鑒多方面的經驗,力求使湖南省的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一)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對生態文明的認識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與每個人的健康密切相關,對每個家庭、每個行業都有至關重要影響,也關系著國家長遠的發展,因此,必須將生態文明的觀念深入人心,從而促進社會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知識的宣傳,是培養公民良好的環境意識的根本,也是生態文明建設能否取得成功的群眾基礎。通過多角度、多渠道的生態文明知識的宣傳,在全省營造愛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良好風氣,通過廣泛的宣教工作,使更多的人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
(1)通過影視、網絡、廣播、報刊等渠道全方面傳播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性及相關科普知識,提高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
(2)充分利用學校教育平臺,統一布署生態文明建設的教育工作,將專業的生態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識,讓學生重新認識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傳播生態憂患意識和生態責任意識,樹立科學的生態觀。
(3)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生態倫理教育,只有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夠更好的享受生活所帶來的樂趣,因此,應該有針對性的開展生態倫理教育,構建良好的人文生態環境。
(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和法制建設,為生態文明
建設保駕護航完善生態文明的制度和法制,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1)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通過法律的手段,明確各級政府責任和義務,因主管部門決策失當導致的生態破壞,無論當事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工作出現什么變動,都應當對其決策失當承擔責任和受到監管部門的追責。從而規范地方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科學決策、依法決策。
(2)以法律形式將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標準以及執法規范化,并及時更新。目前,針對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指標、標準較低,這不利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發展。可參考相關國家或地區的指數、指標,分階段,進行更新和規范,從而解決生態文明建設過程出現的評價體系不完善、執法依據不規范等問題。
(3)尊重公民的環境權益。在目前的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公民參與不夠,也不夠積極,這與政府部門沒有充分尊重公民的權益有關,一方面,對企業污染造成的財產損失和健康損害的,應依據誰污染誰賠償的原則,依法追究責任。另一方面,在地方發展建設中,必須尊重公眾意見,給予公眾對生態環境的監督權[3]。
(三)科學統籌生態文明建設,層層落實建設任務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科學統籌,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將建設任務落實好。
(1)通過政府政策的的扶持和市場化的手段相結合,以稅收、價格、補貼、信貸等手段,來引導企業和社會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2)將節能減排任務層層分解和落實,將此做為政府和部門責任人的重要政績考核。多渠道提高民眾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監督力和對破壞生態文明行為舉報的便捷性。
(3)落實和利用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機遇,爭取多方資金來推進礦山復林、退耕還林。進一步融合民間資金,立足于“誰投資,誰受益”的方式,爭取更多民間資金進入生態修復建設中。
(4)摒棄傳統的發展思路,用科學的決策、堅定的信心,創新政府部門工作方式,將生態經濟、綠色經濟蘊含的潛能激發出來,推動工業方式升級。結語在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為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新的要求,也對各級政府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必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作者:祁瓊 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