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北方生態農業中的沼氣產業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沼氣產業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它對生態條件、地域經濟及地區人文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本文通過大量調查后,就地處塞北的朔州地區在發展沼氣產業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作研究,從而,提出在北部寒區發展沼氣產業時應當注意和必須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一些解決辦法。
關鍵詞:北部地區;沼氣;沼氣產業
1發展沼氣產業的意義
1.1既能解決群眾生活用能,又能加速農民收入的增長當前農村戶用沼氣池的建池體積一般是8~10m3,如果使用新型高效沼氣池技術,1a可產生沼氣380~450m3,提供的熱量能夠解決3~5口人的農戶10~12個月的生活燃料,年可節省柴草2000kg以上,節約電200°左右,僅此2項可節約200~400元的開支,還能減少作物秸稈的燃燒帶來環境污染,利用沼液、沼渣浸種、追肥,使種植業增效350元左右。這樣1口沼氣池帶來的直接效益在800元左右,2a即可收回成本,相應增加了農民經濟收入。
1.2沼氣建設能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沼氣是一種廉價的能源,在使用方法上優于秸稈,既杜絕煙熏火燎,又減輕了勞動強度,它是一次性投資不多,又能長期使用。沼氣生產既使生活垃圾實現了資源化利用,又清潔了環境,也改善了廚房衛生,提高了農村生活質量。
1.3沼氣建設能促進農村生活環境巨大改善人畜禽糞便任意堆放,柴禾秸稈滿街積存,既影響農民生活質量,又威脅農民的身體健康。如果將人畜糞便投入沼氣池中厭氧發酵,既能沉降和殺死寄生蟲卵和致病菌,消滅疾病傳染源,減少蚊蠅孳生場所,阻斷疫病傳播途徑,又能降低傳染病發病率,把環境衛生問題解決在家居、庭院之內,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2朔州沼氣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及其根本原因
2.1不良氣候條件成為制約沼氣發展的關鍵
沼氣是多種有機質在一定溫度、濕度、酸堿度及厭氧條件下,經微生物分解代謝所產生的一種可燃性混合氣體。朔州地區地處塞外,一年四季分明,通年溫度高少低多,且晝夜溫差較大,能滿足沼氣正常發酵的天數較少,因而,部分用戶感到當地沼氣用途不大,就自然放棄使用了。
2.2媒體宣傳不夠,群眾認識不充分
目前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對沼氣產業的社會宣傳不夠,有關能源利用新產品、新成果信息沒有完全深入到村、組、農戶,使廣大干部、群眾對農村能源建設重要性認識不夠,僅僅停留在“省柴節煤、點燈燒飯”的層次上,沒有真正把農村能源建設列入到新農村建設的議事日程。
2.3畜牧業發展水平不高是沼氣產業發展的瓶頸
沼氣的主要原料來自于畜禽糞便,沼氣產業與畜牧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但是,朔州市雖然在不斷擴大養殖規模,但多數畜禽圈舍建設標準較為低下,大部分農戶圈舍簡陋,多為土木結構,有些農戶甚至實行散養,黃土墊圈,家畜糞便無法入池利用,從而出現了沼氣池可利用的原料仍然不足,也有個別農戶異地購買糞便入池,增加了生產成本。
2.4資金短缺,全面推廣有一定困難
建設1個沼氣池需費用約為2000元左右,對一般農村居民而言本身就是筆不小的開支,況且,沼氣產業技術含量較高,要對從業人員和農民進行必要的培訓,這筆經費也不少,都需要政府將沼氣建設工程作為農村基礎建設工程來加以扶持,這對于一個發展中的城市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3推進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必須立足長遠,多策并舉
3.1加強宣傳引導,做好技術培訓
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宣傳媒介,宣傳沼氣綜合利用在保護生態環境、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質量、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大意義和作用;適時組織干部和群眾代表到沼氣產業發展較好的地方進行參觀學習,用事實和典型說服和教育群眾,以激發群眾建設和發展沼氣池的積極性。
3.2拓寬投資渠道
從收入水平的人群分布來看,一般農村人均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農戶占全部農戶的比重偏少,大約在1/5以下,按戶均農村新能源固定資產投資2000元計算,農村新能源固定資產投資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較大,對低收入農民來說更難承受。因此,在籌資渠道上主要采取向上爭取一點,市里安排一點,各部門支持一點,沼氣戶自籌一點的辦法。
3.3制定激勵政策
在沼氣發展中,經濟效益的受益主體是農戶,而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受益主體則是整體社會。因此,在提高沼氣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時,提高沼氣的經濟效益是擴大沼氣應用、推動沼氣快速發展的最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政府進一步強化其規劃、協調、監督和服務的職能,統一擔負起指導、管理、服務的重大責任。把沼氣生態農業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并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和雙文明考核目標管理,簽訂責任書,安排部分資金,建立目標管理獎勵基金,實行獎優罰劣。
參考文獻
[1]楊建華.啟用沼氣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模式、作用及思路[J].能源與環境,2007(2):79-80.
作者:段翠蓮 單位:山西省朔州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