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眼科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防范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分析眼科手術室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針對安全隱患實施有效的防范策略。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582例眼科手術患者,對其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深入分析發生安全事故患者資料,積極查找手術期間存在的安全隱患,針對安全隱患采取防范措施。結果此次納選的582例眼科手術患者中共有47例發生安全事故,發生率為8.08%,安全事故涉及冷凝機不制冷(17.02%)、激光燈無法開機(12.77%)、器械遺失(2.13%)、眼心反射(6.38%)、縫針刺傷(10.64%)、顯微鏡燈泡突然燒壞(14.89%)、服務態度差(10.64%)、人工晶體度數錯誤(8.51%)、血壓升高(12.77%)、術后感染(4.26%)等,造成事故的隱患主要是手術室缺乏監督意識、法律意識欠缺、操作人員技能、醫療制度不完善、設備不齊全、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等。結論眼科手術患者易出現安全事故,想要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可通過強化護理人員安全意識,加強規章制度管理進行。
關鍵詞:眼科手術室;安全隱患;防范策略
引言手術室為手術、麻醉、搶救的重要場所,手術室護理管理可直接影響手術的效果。眼部結構極為精細,一旦受到損傷可造成視力下降,嚴重時還會出現視力喪失的情況,而眼科手術量較多,連續接臺手術的可能性極高,且多數眼科手術患者為老年人,合并存在基礎疾病、行動不便的可能性較多,增加了護理難度[1]。此外,眼部結構較為復雜,治療難度大,加之護理人員普遍存在精神壓力大、長期疲勞等情況,均有可能增加手術風險。為保證患者安全接受手術,應加強手術室護理的優化,盡可能降低手術風險。本研究回顧分析了我院眼科近兩年以來收治的582例手術室患者資料,深入分析了安全事故隱患,同時對防范策略進行了總結,以下為具體研究情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本院收治的582例眼科手術室患者,時間為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參加研究的582例患者均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符合治療指征,其意識清醒,具備正常溝通的能力,且均為自愿參與。本研究已對精神疾病、溝通障礙、嚴重臟器官病變、合并其他疾病、慢性疾病等病例進行了剔除。582例患者包括女性246例,男性336例;患者年齡為13-75歲,均值(44.19±4.79)歲。所有患者病歷資料保存完整,手術類型包括:斜視矯正術127例,抗青光眼術63例,視網膜脫離修復術102例,玻璃體切除術98例,眼外傷手術119例,其他73例。
1.2方法
認真分析582例患者病歷資料,選擇發生安全事故的病例資料進一步分析,組織相關科室人員進行討論,了解患者年齡、手術類型、操作人員、手術時間等情況,查找和確定造成安全事故的隱患[2]。
1.3觀察指標
分析582例患者的安全事故發生率,以臨床資料為依據確定造成安全事故的隱患。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采用的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74.0,計數資料采取例數及百分比進行表示,即“[n/(%)]”,組間比較采取c2檢驗,將P<0.05視為數據存在研究價值。
2結果
2.1安全事故情況
通此次納選的582例眼科手術患者中共有47例發生安全事故,發生率為8.08%,其中冷凝機不制冷發生次數最多,占比為17.02%,見表1。
2.2安全隱患分析
分析患者出現的安全事故資料可發現,導致事故出現的原因主要是:手術室缺乏監督意識、操作人員知識與技能單一、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醫療制度不完善、護理人員配備缺陷、設備不齊全、法律意識欠缺等。
3討論
手術室是醫院為患者提供搶救治療的重要場所之一,其護理質量可對手術效果造成直接影響。眼睛為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其結構極為精細,一旦發生損傷或者病變,可導致視力下降,甚至是失明。眼科手術具有難度大、要求高等特點,手術量較大,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較高,由于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自身抵抗力及耐受力較低,因而進一步提升了手術風險。此外,受眼科手術特點影響,眼科護理人員工作量繁重,神經壓力大、疲勞過度現象普遍存在,均有可能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對此,為保證患者手術安全,應對眼科手術室護理工作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合理、有效的措施來規避風險,從而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醫患間的糾紛,促進醫患關系綠色發展。
3.1眼科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
由于眼部結構較為精細,因而眼科手術難度較大,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臨床對于眼科手術室護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保證患者安全為前提來提高治療效果。回顧分析我院近兩年來收治的582例眼科手術患者資料發現,治療期間共有47例患者發生安全事故,發生率為8.08%,安全隱患包括冷凝機不制冷、激光燈無法開機、器械遺失、縫針刺傷、人工晶體度數錯誤、血壓升高、術后感染等。其中,冷凝機不制冷占比最高,達17.02%,其次為微鏡燈泡突然燒壞,占比為14.89%。經深入討論后發現,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隱患為手術室缺乏監督意識、操作人員知識與技能單一、后勤保障工作不到位、醫療制度不完善、護理人員配備缺陷、設備不齊全、法律意識欠缺等。針對上述安全隱患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可保證眼科手術室患者的安全性,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手術室護理質量[3]。
3.2眼科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的防范對策
3.2.1完善和優化眼科手術室制度由于眼部結構較為復雜,眼科所接收患者多伴有視力不同程度下降情況,術后均需要對眼部進行包扎,進一步影響了視力,影響行動,因而必須要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4]。例如,在手術結束前的5分鐘,護理人員可準備術車,術后將患者送回病房,避免出現跌倒情況,上床時,告知患者放松頭部并張口輕微呼吸,雙手托住其頭部,緩慢將患者移至病床。護理人員嚴格交接班制度,同時嚴格執行三到位、十二對、七查制度,可對現有的排號制度等進行優化,建立風險管控小組,降低安全事故發生風險[5]。此外,管理者還需根據眼科實際情況以及相關醫療法規制定適宜的手術室制度,及時對制度進行調整,盡可能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以保證手術安全。
3.2.2全面完善患者手術條件眼部病變可對視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受此影響,患者負面情緒較嚴重,手術治療、預后等可進一步加重負面情緒,不利于安全手術及術后康復。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注重術前健康宣教,耐心傾聽其訴求,有效疏通負性情緒。此外,還應協助患者完成術前檢查,創建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為其創造最佳的手術條件。
3.2.3強化管理眼科手術室應當加強與各部位間的交流,做好后勤工作,完善巡查、監督等工作,保證手術器械安全運行,消除手術室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證手術室患者的安全。實施手術操作時,保證無菌,避免出現交叉感染,嚴格限制非手術室人員的進出,以免出現醫源性感染[6]。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要求,充分調動起積極性,增加護患間交流,及時掌握患者情況。
3.2.4強化監督在強化眼科護理人員管理的同時,還應加強安全監督,進一步消除安全隱患。醫院可成立專門的監督團隊,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對眼科護理工作進行檢驗,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
3.2.5優化護理人員配置組織眼科手術室護理人員學習法律法規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良好保障護患雙方的權益,消除安全隱患[7]。培養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對于護理質量的重視度,對于伴有基礎疾病的患者,還應加強基礎疾病的護理,避免基礎疾病導致的不良事故,從而影響患者安全[8]。隨著醫療技術和水平的提升,不斷有新的醫療器械、手術方法出現,應注重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能培訓,保證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9]。護理人員需及時了解和學習新知識,拓展知識面,積極參與醫院培訓,提升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明確對護理人員職責進行劃分,培養其綜合素質,進一步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10]。此外,醫院管理者還應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的配置,對其職責進行明確,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保證眼科護理安全性。綜上所述,眼科手術患者易出現安全事故,想要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可通過強化護理人員安全意識,加強規章制度管理進行。
參考文獻
[1]郜文欣.眼科手術室護理中的安全隱患及防患對策探討[J].心理月刊,2020,15(04):156-157.
[2]宋云云.眼科手術室護理中的安全隱患與防范策略探究[J].名醫,2019,13(12):170-171.
[3]鄭貴榮.眼科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及規范化管理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7):64-65.
[4]徐紅艷,鞠維娜.護理眼科手術室的安全隱患調查與預防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雜志,2019,4(23):121-128.
[5]張翠美.眼科手術室的護理安全隱患及規范化管理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9):260-261.
[6]艾偉.眼科手術室護理中的安全隱患與防范策略探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9):118+120.
[8]張莉,方樂,李盼盼.護理眼科手術室隱性安全隱患的探討及預防策略[J].臨床醫學電子雜志,2015,2(14):2819-2820.
[9]劉鳳琴.探討手術室護理的安全隱患與防范策略[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88):218-219.
作者:何東恩 單位:德陽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