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手術室護理工作人性化護理效果觀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心胸外科手術室護理工作中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選本院2018年9月~2019年7月心胸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結果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明顯且并發癥發生率降低。結論在心胸外科手術室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心胸外科;手術室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入選患者均選自2018年9月~2019年7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手術患者(11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55例)和觀察組(55例)。對照組的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齡24~71歲,中位年齡為47.5歲;觀察組的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7例,年齡23~70歲,中位年齡為46.5歲。本研究已提前將有關內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屬,其表示愿意積極配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治療的分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在心胸外科手術室護理中,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在患者入院后,相關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掌握患者的疾病資料,比如患者的年齡、工作內容、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通過對上述資料的有效掌握,能夠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同時給予患者足夠的愛心與關心,將患者當作朋友看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加強對患者情緒變化的監控,如若發現患者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當患者提出不合理要求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向患者解釋不能滿足的原因,避免讓患者產生不滿,確保將人性化理念貫穿全程,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依從性。②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其家屬深入地認識到疾病的相關知識及其危害性,告知患者手術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事項等,囑患者家屬要多陪伴患者,多與患者溝通,讓患者感受到足夠的親情與家庭溫暖,以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術前準備:在手術前,護理人員應將手術中需要的物品及藥品等準備齊全,檢查手術設備是否能夠正常運轉,檢查藥品是否準備正確,以避免影響患者的手術;嚴格執行消毒操作,對手術室進行消毒處理,醫務人員在進入無菌手術室前,要提前1個小時進行層流凈化空氣消毒。④術中護理。在患者進行手術室后,認真核對患者的信息,幫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動作保持輕柔,合理控制手術室的溫度,做好保暖工作,及時建立靜脈通道,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麻醉方式,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體征變化,維持靜脈通暢,及時傳遞手術器械,如若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告知醫生,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1]。⑤術后護理。在手術順利完成后,相關醫務人員要及時將患者推入觀察室,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及時有效地將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清除掉,從而確保患者呼吸通暢。在此階段,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心率、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等,并認真做好記錄,定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有效的測量,測量間隔時間根據患者的病情予以調整,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⑥呼吸系統護理。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要為患者講解深呼吸功能鍛煉(腹式呼吸、縮唇呼吸、吹氣球等)的方法及目的,并給予指導,例如,在吹氣球訓練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深吸氣后,將氣體吹入氣球內,從而進一步促進患者胸腔殘余液氣的排出,規避患者出現液氣胸現象。同時,如若患者對氧氣的依賴較高,護理人員就需加大對此類患者的關注度,因為這類患者極有可能出現痰液黏稠現象,排痰困難,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護理人員要合理控制給氧濕化,將病房的溫濕度調至合適范圍內,及時更換濕化瓶,囑患者多飲水,保持呼吸道黏膜濕潤。另外,對于胸外創傷呼吸不適的患者,在手術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的呼吸道情況進行檢查,觀察其是否存在障礙,嚴格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降低患者毛細血管的通透力[2]。⑦疼痛護理。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會直接影響其呼吸功能,而由于患者各自情況的不同,所以疼痛的影響程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實際的護理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要加強巡視力度,可通過播放輕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疼痛感,針對疼痛難耐的患者,可遵醫囑用藥,用藥后護理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的反應,如若發現異常,及時與醫生聯系,避免發生意外。
1.3觀察指標
針對兩組心胸外科手術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采用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合理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觀察患者有無相關并發癥出現,認真記錄。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量、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x2予以檢驗,P<0.05則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理狀態評分
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明顯,通過與對照組相關數據的對比,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并發癥情況
針對兩組患者實施相應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出現并發癥的概率較低,通過與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對照組相關數據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針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而言,受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的影響,患者術后極有可能出現肺部感染等并發癥,促使其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利于恢復[3]。人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始終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在全面滿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規范、科學的護理措施,從而進一步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改善患者的預后。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后,患者的心理狀態改善明顯,發生并發癥的概率相對較低,通過與對照組相關數據的對比,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心胸外科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可明顯緩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手術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萍.人性化護理對胸外科住院病人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2(34):3208-3209.
[2]劉暢.心胸外科ICU患者焦慮恐懼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34(16):2478-2479.
[3]袁周祥.人性化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8,13(11):42.
作者:毛欣慧 廖璨 單位: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