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地區學報青年編輯繼續教育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繼續教育是高層次的、具有追加性質的教育,其對象是完成教育體系中的學歷教育并且已經參加工作的成人,目的是對在職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儲備的拓展以及職業技術能力的提升。青年編輯應該通過參與在崗人員繼續教育等各種方式著力提高自身品德操守、知識儲備、才華能力等多方面的業務素養,在適應與堅持的平衡中發展自身的個性、意向、認知能力,實現新技能的學習和人格的完善。
一、引言
學術期刊通過系統地發表某行業或者某學科領域之內的相關論文,針對性地討論或者解決理論與實踐方面的難點。學術期刊編輯人員的工作主要包括對稿件的篩選、審核、編輯等內容,以學術研究成果為目標,科學合理地為學術論文劃分類別、進行整合、編輯出版。作為學術期刊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其發展與我國高校科研事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民族地區高等學校的學報能夠展示學校的特色學科研究成果、引領學術研究方向、培育學術新秀。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的編輯,需要關注相關專業的國內外學術界前沿,了解出版界的發展趨勢,收集論文作者與學報讀者的反饋。為了符合這一要求,編輯人員,尤其是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的青年編輯,應該著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加強業務修養,訓練專業特長。因此,繼續教育是他們提升業務能力的必要途徑之一。
二、繼續教育的特點與功能
德國教育學家愛德華•斯普朗格認為:“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所以成為教育,正因為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1]繼續教育是高層次的、具有追加性質的教育,其對象是已經完成教育體系中的學歷教育并且已經參加工作的成人,目的是對在職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儲備的拓展以及職業技術能力的提升。繼續教育的參與者通過獲得有組織的學習機會,使自身素質得到提高,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繼續教育具有廣泛性、銜接性和貫穿性的特點,可以根據受教育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使人的后天習得性素質達到更高的層次,具有更廣闊的發展性,挖掘人的潛能,優化人的工作狀態。從責任角度來說,繼續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的一個途徑,其方式方法比較成熟,易于理解和把握,目標指向明確,有利于將各種資源聚集,而且相關的教育內容既可以傳遞生產經驗,又能夠培養社會責任。心理的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編輯,從就業開始,就應當通過繼續教育,在適應與堅持的平衡中發展自身的個性、意向、認知能力,樹立成為業務骨干直至成為業內專家的遠大目標,重視自身長期發展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從而增強職業興趣,端正價值觀,明確職業責任。從自律角度來說,繼續教育具有教化和示范功能,能夠對培養受教育者的社會道德發揮燈塔和風向標作用。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實現自我評價、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充分領會工作的職責和意義,將教育認知與具體的工作實踐相結合,使受教育者進一步學習繼續教育的內容,在思想上認同自律道德準則,并且在行為上加以內化,從而培養受教育者的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品格。
三、繼續教育對民族地區高校學報青年編輯的意義
在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的日常工作中,青年編輯應該有意識地通過多種繼續教育的途徑獲取相關信息,為學報的發展提供持續的、有效的發展助力。從對高校學報讀者負責以及對高校學報本身負責的角度出發,青年編輯不僅需要對編輯出版理論知識了然于心,而且需要讓這些理論知識在本職工作中發揮實際作用,敏銳抓住學術研究領域中的熱點和要點,有針對性地展開策劃組稿,通過刊發論文的方式傳播相關研究成果。因此,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的青年編輯要牢牢把握參與繼續教育的機會和條件,提高業務能力,不僅有利于青年編輯開拓職業前景,而且對高校學報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編輯工作的職責、方式、內容等都出現的極大的轉變。《新聞出版業“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總體思路》明確提出,要“鼓勵新聞出版企業實施高端復合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及從業人員科技應用素質培訓”[2],到“十三五”末,實現“科技創新與應用人才隊伍發展壯大”[2]的目標。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編輯要深刻認識到,作者和讀者的需要是學術刊物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的青年編輯,要增強自身與社會的聯系,積極了解社會的新情況和新動向,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選題,主動進行市場調研,從學術發展新思想這一角度組稿,推動高校學術期刊步入知識經濟時代,服務于學術建設。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指出:“人才是指其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3]在人才觀念創新方面,有學者指出:“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4]興起的新業態、升級的產業結構、變化的競爭主體,使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也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以往相比表現出質的提升。“當前,青年編輯在編輯隊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提高青年編輯的素質是確保學術期刊質量的根本保證。”[5]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的青年編輯需要盡量多地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除了應加強對編輯工作的敬業精神和獻身精神以及堅定的思想政治修養等基本素質培養外,更應加強與編輯對象相關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加強對編輯(下轉第168頁)出版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加強對文字的鑒別和駕馭能力,加強與人溝通和社交能力,提高計算機的操作水平和英語水平等相關方面的素質培養”[5],提升個人能力。
四、結語
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學報的青年編輯,必須深刻認識新時代意識形態領域的復雜形勢,也要“不忘初心,傳承工匠精神,做學者型編輯,全面提高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創新素質,樹立職業的自豪感與榮譽感、加強職業的培訓和繼續教育”[6],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自己對社會負責的責任心和對讀者負責的責任心,將優秀精煉的研究成果篩選并且呈現出來,使自己成為科研型、專家型的學報編輯。
參考文獻:
[1]鄒進.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73.
[2]張毅君.新聞出版業“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總體思路[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16-01-28(007).
[3]國務院.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4]楊金戈.內蒙古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6(3):24—28.
[5]孫久龍.論學術期刊青年編輯的素質[J].長春大學學報,2016,26(10):80—83.
[6]劉飛燕.淺析工匠精神背景下內刊編輯素質的提升[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6):86—90.
作者:高宇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