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行業的調查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方法
依據《江蘇省食源性致病菌檢測工作手冊》中的方法進行檢測,項目包括沙門菌、志賀菌、副溶血性弧菌、創傷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單增李斯特菌、大腸埃希菌O157:H7、蠟樣芽胞桿菌、空腸彎曲菌、阪崎腸桿菌等10種致病菌。
2統計分析
建立Excel數據庫,應用SAS9.2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
3.1致病菌檢出情況
550份食品中檢出食源性致病菌54株,檢出率為9.82%。2010-2012年分別為5.04%、6.91%、16.49%,檢出率呈上升趨勢(χ2趨勢=3.64,P<0.001)。共檢出5種食源性致病菌,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為副溶血性弧菌(15.00%)、蠟樣芽胞桿菌(12.70%)、金黃色葡萄球菌(3.47%)、單增李斯特菌(3.19%)、沙門菌(0.60%)。志賀菌、創傷弧菌、大腸埃希菌O157:H7、空腸彎曲菌、阪崎腸桿菌均未檢出。
3.2各類食品致病菌檢出情況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較為嚴重的前3類食品是米粉/涼皮/米線/盒飯(20.63%)、鮮凍水產品(19.80%)、速凍熟制米面制品(16.67%)。即食非發酵豆制品、生食類蔬菜、嬰幼兒奶粉、冰淇淋等4類食品中未檢出。
4討論
2010-2012年常州地區14類食品中共檢出5種食源性致病菌,陽性率略低于江蘇省平均水平;志賀菌、創傷弧菌、大腸埃希菌O157:H7、空腸彎曲菌、阪崎腸桿菌均未檢出,與江蘇省其他地區類似。致病菌檢出率最高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它是江蘇省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我國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菌。調查發現,常州市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檢出率2012年較以往增加顯著,其主要來源于某超市的鮮凍水產品,甚至在一份生食的三文魚中也有檢出。原因可能與超市食品擺放混亂、交叉污染有關,希望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為此,建議加強監督管理,做好宣傳,鼓勵居民食用熟透的動物性食品,海蜇等生食海產品食前用冷開水反復沖洗。蠟樣芽孢桿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能形成耐熱芽孢,極易污染食物。本研究結果表明,食品中蠟樣芽孢桿菌的檢出率僅次于副溶血性弧菌,米粉/涼皮/米線/盒飯是主要被污染食品,陽性率達12.70%,略低于經常食用這類食品的湖南永州地區(18.18%)。蠟樣芽孢桿菌極易污染含淀粉較多的米粉/涼皮/米線/盒飯,加上銷售時往往無任何防塵設施,一旦放置時間過長很容易被污染。污染后,食品外觀、性狀上又無明顯的腐敗變質現象,消費者購買時很難辨認。提示今后的工作和監測中要重視此類食品的污染情況,鼓勵居民少吃放置時間長的米粉/涼皮/米線/盒飯等高淀粉類食品,食用前需加熱充分,以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要加強市售食品的衛生監督,確保消費者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并做好衛生知識宣傳,以保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作者:杜強 張露杰 徐曉怡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