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審計實務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二十一世紀開發出來的新型審計模式,在審計實務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通過風險導向審計可以及時發現企業運營中的風險,并針對風險可以提出一定解決措施。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文章首先闡述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概念和優勢,然后探討了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分析了完善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應用的策略,如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降低審計成本、加強軟件設計以及信息庫建設等等,旨在提升我國企業的審計水平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審計風險;審計實務
1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概念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以設計風險作為依據,將企業的經營風險作為立足點,對企業即將面臨的重大風險進行識別、評估的審計模式,在審計過程中可利用戰略管控剖析工具,對高風險領域進行分析,通過審計的決策、監督作用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是由制度基礎審計模式發展而來,審計重點是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各個環節進行審計,從而發現內部控制環節中的弱點,并尋找形成這些弱點的原因,圍繞這些存在弱點的環節擴大審計范圍。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審計的優點是可以縮小設計的范圍,簡化審計的流程。在這種內部控制的同時,還需要注重審計風險方面的問題,將內部控制測試報告與風險設計報告結合起來,對重大錯誤以及舞弊現象進行如實報告,達到通過審計工作降低企業發展風險的目的。
2應用風險審計模式的優勢
應用風險導向審計可以有效提升審計效率,及時發現企業運營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提高審計的效率。風險導向審計主要采用“從上到下”和“從下到上”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的經營環境、發展戰略以及存在風險等方面進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并利用實質性測驗以及控制測驗的方式進行進一步的重大錯報風險分析,最后通過提高審計效率降低企業發展中的風險。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主要的特點是合理性的職業懷疑,這種職業懷疑不僅能夠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徇私舞弊現象、管理層誠信做出客觀的評價,還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發展中潛在的風險問題。在審計過程中合理應用風險評估,可以有效降低審計風險,提升審計效率。
3風險導向模式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3.1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風險導向審計之中,內部控制制度是注冊會計師用來分析重大錯報風險的主要內容。一般情況下,企業會在專業的審計單位聘請專業的審計人員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審計,審計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出具審計報告,但是有些注冊會計師為滿足自身的利益,會出具與企業實際情況不符合的審計意見報告,這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就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另外,在企業中普遍存在管理層只能高于內部控制制度之上的現象,這樣就使內部控制制度不能起到應有的約束作用。審計人員為出具更加準確的審計報告,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控制實驗,往往在花費時間之后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由于管理層的原因,使審計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從而影響最終的審計結果[1]。
3.2缺少相關法律法規
針對審計工作我國已經頒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并起到一定的約束和規范作用,但在實務審計應用之中還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法律不配套、操作性能差、意圖不明、法律條框之間相互沖突等等。法律法規首先強調的是行政責任,然后刑事責任,最后才是民事責任,這就導致民事責任受到的重視程度不足,可操作性比較差。例如,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與審計人員之間的責任不清,在賠償方面沒有明確的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審計風險。另外,相關法律法規對于很多責任的劃分比較籠統,這樣審計人員有了鉆漏洞的機會,不能認真對待審計工作,當法律法規風險較小時,不會出現明顯的審計風險損失,這樣審計人員不僅會在審計工作中抱有消極的態度,甚至對企業中的違規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3.3風險導向審計成本較高
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對于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比較高,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經濟成本對審計人員進行培養,不論是知識、流程的培訓,還是聘請更多具有豐富審計經驗的高級注冊會計師的加入,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另外,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需要對企業的固有風險以及控制風險進行風險評估,這就要求審計人員需要對大量資料進行收集,并根據資料對企業的經營模式以及內部環境進行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時間成本。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審計信息數據庫,并安裝相應的計算機軟件和硬件設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審計工作中的資金成本,但在審計內容多而得不到相應補償的情況下,審計人員可能減少對企業審計的實施步驟,提高內部審計風險[2]。
3.4缺少軟件設施和信息資料庫
在運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時需要從各個方面獲取企業經營情況、外部環境、內部環境等信息,這就需要很多針對具有不同風險的企業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審計軟件,但是我國在審計軟件開發方面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另外,由于數據庫性能較弱,對于數據的積累有限,導致很多審計需要的信息儲存量較少,審計人員在進行風險分析時效率不高。缺少軟件設施和數據庫資料更新不及時導致企業的運行狀況不能被很好地反映出來,不僅降低了審計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審計風險。
4在審計實務中使用風險導向審計的方法
4.1在制定審計計劃時應用
在制定審計計劃時需要對被審計單位有充分的了解,了解被審計單位所處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發展環境,既包括企業的整體結構,還包括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外部風險,進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首先,審計人員與企業管理人員對企業當前的發展情況進行討論,并在相關人員的帶領下對企業的重要場所進行查看,并對董事會記錄、備忘錄、企業手冊、相關行業信息等企業一系列活動信息進行查看,同時還要結合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底稿,對企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所處環境有所了解,對財務報表層次進行識別和評估,同時也要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等信息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從而明確審計實務應該關注的重點領域。其次,審計人員要根據企業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水平確定實質性測試范圍,進而及時發現企業在運行之中的風險。最后合理分配審計資源,并靈活運用審計時間,通過這些辦法降低審計風險。
4.2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使審計實務具有更多可行性,而且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可以明確會計師事務所與審計人員之間的審計風險責任,提升其法律風險意識,提高審計效率。首先,國家相關單位加快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尤其是在民事賠償方面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明確會計師事務所與審計人員的職責,從而加大審計行業的社會監督力度和處罰力度。其次,對審計規范體系進行完善,改進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應用方法,使審計人員可以在審計過程中有更多方案可以選擇,而且可以使其在審計工作中有規范性、原則性更強的技術指導,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審計工作。最后,對于大型企業、財政部門以及會計師事務所而言,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解決風險管理框架和風險導向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風險管理制度進行參考,使其成為審計人員進行風險評估時詳細的參考依據。
4.3降低審計成本
在審計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經濟成本,如何降低審計成本是審計實務中關注的主要問題。從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角度出發,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降低審計成本:首先企業建立審計信息數據庫,將企業經營模式、內部環境、外部環境等生產信息儲存在信息庫之中,以便審計人員可以快速地進行審計工作,減少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其次,各個會計師事務所要加強合作,取長補短,提高會計師事務所的整體水平,從而降低注冊會計師的培訓成本。最后,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開發一些增值服務,比如在審計工作結束后,審計人員可以從審計角度對企業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如,建立風險管理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財務制度等等,這樣企業在認識到審計人員建議重要性之后,便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審計費用,并相應地降低審計成本,促進會計師事務所的穩定發展。
4.4加強軟件設施以及信息庫的建設
對于企業而言,應該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以及經營中面對的風險加強軟件設施的建設,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對審計軟件進行開發,為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提供便利。會計師事務所要加強信息庫的建設,從而為審計人員提供更多審計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資料,這就要事務所加強對企業的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企業信息的收集,并根據不同的類型、行業進行分類。與此同時可以與相關企業共同合作成立一個數據信息平臺,實現風險導向審計工作走向大數據時代。通過這些方法,可以滿足在審計工作中使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要求,有效地提升審計效率,降低企業運行風險。
5結語
綜上所述,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提高審計效率、降低企業運行風險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政府、企業和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要積極為應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創造條件,如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降低審計成本以及加強信息數據庫建設等等,實現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審計實務中的應用。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夏詩筠.論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審計實務中的應用[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7(7):109-112.
[2]洪藝希,吳勛.風險導向審計模式在審計實務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20(2):27-28.
[3]金晨蓉.關于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邏輯梳理與審計實務[J].財經界:學術版,2016(13):294.
作者:周秋琴 單位: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