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實踐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強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系列重要講話多次論述了社會實踐對于青年教師、學生的重要意義。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作用,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從辦好社會實踐的三向維度著眼,提升社會實踐的高度,擴展社會實踐的廣度,挖掘社會實踐的深度。在開展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活動探索過程中,應從創(chuàng)新主題內容、創(chuàng)新工作形式、創(chuàng)新宣傳推廣三方面發(fā)力,做好方案設計、普及科學方法、提升實踐效果、建設長效機制等,實現(xiàn)實踐育人的實時化、全程化、縱深化,確保社會實踐的育人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社會實踐;思想政治工作;宣傳推廣;現(xiàn)實路徑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是高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長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以及為誰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1]。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作用,在實地調研、志愿服務中提高教師立德樹人水平、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意識,營造理論聯(lián)系實際、師生服務社會的良好氛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
一、社會實踐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處于社會變革的加速期、經濟轉型的關鍵期,新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環(huán)境日益復雜,面臨不少新的情況:一方面,社會問題復雜化,主流思想文化面臨的挑戰(zhàn)愈發(fā)復雜;另一方面,網絡技術迅猛發(fā)展,改變了社會交往和生活方式。這都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活動組織高校師生直接接觸社會、認識社會、服務社會,進而提升思想政治認識的作用和優(yōu)勢愈發(fā)凸顯。多次論述了社會實踐對于青年教師、學生的重要意義。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寄語廣大青年,“要堅持學以致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熔爐中,在社會的大學校里,掌握真才實學,增益其所不能,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2]。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強調“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都必須躬身實踐。要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加強磨煉、增長本領”[3]。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教導“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社會實踐、社會活動以及校內各類學生社團活動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對拓展學生眼界和能力、充實學生社會體驗和豐富學生生活十分有益”[4]。深入研讀關于社會實踐、青年發(fā)展、學生成長等方面的重要論述,可以總結出社會實踐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道路和基本特色。開展社會實踐,有助于高校師生磨煉專業(yè)技術、提升人文素養(yǎng)、培育精神品質、拓寬思路視野,最重要的是有助于高校師生了解新時代中國的國情實際,更加自覺地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開展好社會實踐的三個維度
開展社會實踐,就是要抓住當前大學生和青年教師的思想特點和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把黨和國家對他們價值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的要求轉化為其自身的思想觀念和政治品質,并在此基礎上轉化為相應的行為和行為習慣,實現(xiàn)從“外化-內化-外化”的思想轉變過程。以社會實踐為抓手,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著眼以下“三個維度”。
(一)社會實踐的高度要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升師生思想認識的作用,其前提是提高活動高度,不斷學習、吸收、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社會實踐。北京團市委于2016年首創(chuàng)“青年服務國家”首都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活動。2016—2019年四年來分別結合“十三五”規(guī)劃、黨的勝利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歷史事件,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精神等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每年設置一大主題、引領十大專題,如2018年結合黨的勝利閉幕、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召開在即等歷史契機,實踐主題為“青年服務國家———學習踐行青春奮進新時代”,并結合實事要點設置“精神學習宣講行動”“鄉(xiāng)村振興青年作為行動”“綠色北京世園助力行動”等十大專題行動,引導師生自覺學習、宣傳、踐行黨的理論和政策,堅定教師政治立場、提升教師育人水平,堅定學生理想信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社會實踐的廣度傳統(tǒng)社會實踐活動主要面向本科學生,在活動宣傳和推廣方面存在不足。要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的思想政治育人作用,必須著力提升社會實踐的廣度。一是擴大覆蓋面,結合不同年齡、學歷、特長的師生實際,修訂傳統(tǒng)上主要面向高校本科生的實踐活動方案為面向涵蓋大專學生、高等院校本科學生、高等院校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相關教師的專項方案,提高師生參與度;二是做好宣傳推廣,結合網絡信息技術發(fā)展的優(yōu)勢,充分統(tǒng)籌運用電視、報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宣傳媒介,運用融媒體平臺對實踐活動內容和成果進行宣傳推廣,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的育人作用。
(三)社會實踐的深度開展社會實踐不是簡單的發(fā)起活動倡議,動員師生選擇主題參與其中、走馬觀花、撰寫流水賬。而是精心策劃、多方調研、深入學習研討,制定邏輯清晰、條理清楚、結構合理的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活動方案,指導師生從課題方案、隊伍建設、物資保障三方面進行充分實踐準備,在吸引力、實效性、影響力上下功夫,深化實踐過程和實踐成果兩方面的效用,真正以實踐為載體,統(tǒng)籌社會資源、堅定理想信念、深化育人效果。實踐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設置主題、自擬課題、5—10人小規(guī)模組隊乃至20人以上大規(guī)模組團;在宣傳動員、廣泛參與的基礎上,開展評獎評優(yōu),做好宣講示范。在設置實踐主題準備實踐方案的過程中、在實地調查研究開展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在總結實踐成果撰寫調研報告的過程中、在進行評獎評優(yōu)宣傳推廣的過程中,多層次、全方位地貫徹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做深做實社會實踐。
三、發(fā)揮社會實踐作用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現(xiàn)實路徑
社會實踐可以引導廣大青年了解國情、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可以充分統(tǒng)籌、調動社會資源,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輻射效果,建立長效育人機制。在充分認識社會實踐重大意義的基礎上保證實踐活動有高度、有廣度、有深度,從而充分促進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創(chuàng)新主題內容,緊密聯(lián)系社會發(fā)展精準對接需求要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學習貫徹對北京重要講話和關于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指導下設置社會實踐主題。同時研究并結合當代青年思想特點,結合社會發(fā)展時事熱點設置各類實踐專題和具體實踐方向。要特別注意結合當代青年教師的思想意識和工作生活特點,鼓勵青年教師帶著課題投入社會實踐之中,切實實現(xiàn)教學相長,推動青年師生共同提升思想政治意識。
(二)創(chuàng)新工作形式,有效對接社會各界共同參與要保證實踐育人取得良好效果,廣泛吸引青年師生和社會各界參與其中,就必須創(chuàng)新工作形式,結合高校師生特長和社會需求,結合上級指示精神和社會資源現(xiàn)狀,系統(tǒng)謀劃、精準對接、全面互動,保障實踐活動取得良好效果。“青年服務國家”暑期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活動以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學校首創(chuàng)“雙眾籌雙中創(chuàng)”的實踐模式。“雙眾籌”指的是面向高校師生眾籌實踐項目,面向社會企業(yè)眾籌實踐支持;“雙眾創(chuàng)”是指動員相關高校團委牽頭專題行動,協(xié)調對接相關國家部委團組織(或業(yè)務司局)、對口部門支持對應的專題行動。“雙眾籌雙眾創(chuàng)”的實踐模式,充分調動、有效對接各方資源和需求,為實踐活動把好方向、做好指導、用好成果。
(三)擴大宣傳推廣,結合傳統(tǒng)媒體平臺和新媒體技術提升宣傳效果一是對實踐過程和成果中出現(xiàn)的先進事跡進行深度挖掘,做好總結推廣;二是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手段,注重創(chuàng)新性、時效性、靈活性,在網絡上即時有效傳播社會實踐各項主題內容和實踐實況;三是著重掌握網絡輿情,在注重實踐活動效果的同時把握青年學生思想導向,多層次、多方面做好思想引領工作。“青年服務國家”暑期社會實踐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以來,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和新載體主動作為,布局全新宣傳渠道,尋求與新聞媒體和互聯(lián)網企業(yè)的深度合作。2016—2019年,新華社、北京衛(wèi)視、新浪微博、網易新聞、百度明星號、《北京青年報》等新聞媒體對首都大中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了專題關注。在充分運用傳統(tǒng)媒體的同時,引入新媒體前沿技術,重視個性定制產品的開發(fā),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設立相關賬戶,通過這些平臺實時全網直播實踐過程和內容,第一時間滿足家長、學校和社會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關注和期待。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載體,社會實踐需要黨政機關、高校部門、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共同投入、共同關注,從辦好社會實踐的三向維度著眼,做好方案設計、普及科學方法、提升實踐效果、建設長效機制,實現(xiàn)實踐育人的實時化、全程化、縱深化,確保社會實踐的思政育人效應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4].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0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79.
[3].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6-4-26).
作者:崔洋 單位: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機械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