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化學化工學院應用化學專業社會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地方高校從師范性向技術應用性轉化的背景下探究應用化學專業社會實踐發展模式,著重從辦學定位、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研究應化專業的課程設計、化學實驗、化工見習、化學實習及畢業論文等社會實踐模式的轉化,結合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應化專業2009-2014應化等五屆學生的社會實踐的經驗,探索應用化學專業在社會經濟轉型下社會實踐開展,有利于應用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提高應用化學專業學生技能和就業率。
關鍵詞:轉型;應用化學;社會實踐;就業
1應用化學專業辦學定位
從傳統的單一性、演示性、驗證性實驗轉變為綜合性、設計型實驗;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的敏銳洞察力和創新設計能力;從強調學術性轉變為注重應用性,逐步建構了“2+1+1人才培養模式”。依托貴州川恒、甕福磷礦、貴州金正大、貴州芭蕉田等含磷公司及黔南州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所、黔南州環保監測站、黔南州藥品食品檢驗所、貴州有色物勘地質隊、廈門纖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實踐實訓基地,構建化工見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實踐教學模式。通過實踐教學模式培養有利于企業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滿足社會的需求,同時增加學生的就業率[5]。
2教學模式的轉化
化學化工學院在轉型下培養適合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應用人才,在2015年修訂應用化學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強調應用化學專業的應用拓展的模式,切實從2+1+1人才培養模式入手,縮短理論學時,增加學生實驗和實習實訓學時,把學生從學究性轉向應用技術性[6]。
2.1應用化學專業課程設計
課程體系包含公共基礎課、素質拓展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拓展選修課、實踐教育課等課程等。主要實踐項目: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應化專業的學生的教學課程設計,除了掌握高等化學專業基礎知識外,著力拓展學生應用能力,將原有專業課和專業選修課體系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調整。改變了原有的專業課程設置中各個方向課程都有涉及、面面俱到的布局,增加兩個專業選修模塊,增加實驗學時和學分及實訓周期,增加頂崗實習和試用實習,拓寬了學生社會實習的時間長度和實習能力,有利于學生適應實社會,增強學生就業的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提高學生適應企業實習工作需要[7]。
2.2應用化學專業實驗教學
把實驗課程體系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基礎化學實驗;專業基礎理實驗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它包括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及化工等基礎實驗。實驗的教學環節將原有300個學時、10個學分的專業基礎實驗課程群,轉變為新的實驗核心課成群,學時提高到440學時、學分提高到16學分,通過整合逐步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同時增加專業特色及創新實驗學時比例。這樣整合專業基礎理論及實驗課程的整合與結構調整,可以避免知識低層次重復造成的學時浪費,為實踐課程學時的增加提供可能,使課程的結構和內容更合理,更重要的是在這樣整合的基礎上重構的專業課程體系,更容易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理解化學的本質,學習和掌握化學科學的研究方法,在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高度上,增進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為專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8]。第二層次為專業實驗或者開放性實驗;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術知識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該環節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具備在化學、化工、制藥等技術領域從事研究與管理工作的能力,針對應用化學專業,我們培養的學生盡快適應社會的轉型的需要,適應工廠的需要,從事技術檢測和工產技能,我們著力對分析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等應用實驗所涉及工作的需要,進行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的、原子吸收、電位差計、電導、X衍射實驗等專業實驗的訓練,還有化工制圖,CAD制圖等技能訓練,強調學生實驗和技能的應用性,同時開放實驗,讓對實驗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的在開放實驗室做自己的實驗,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開展社會上應用性實驗,例如豆腐制作,酒的蒸餾、中藥提取。茶葉檢測和提取,礦物質成分的分析和食品腐敗的分析及鋼鐵電化學腐蝕等實驗,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在生產實際中獲取知識和掌握知識,并獲得專業技術技能,使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落到實處。第三層次為專業特色實驗和創新實驗。在設計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按照我院應用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特色,立足黔南地區的磷煤化工、民族中藥材深加工和茶葉生產技術等資源優勢,我們就地取材開展了一系列磷礦石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課題:區域熔融法凈化磷酸的初步研究、結晶凈化法提純磷酸的研究、溶劑萃取法凈化萃余酸制備磷酸二氫鉀工藝研究、硝酸氧化法凈化黃磷,除砷的研究、磷石膏中微量元素氟、碘含量提取、磷礦硝解液法提取中稀土元素、化學凈化技術在三聚磷酸鈉生產中的應用、磷石膏在工業上的應用等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學生查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利用課后時間在實驗室工作,處理實驗數據,在老師指導下寫出研究論文,有的學生將在省級及核心期刊上,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提高了學生綜合實驗素質,滿足了黔南州地區對磷化工技術人員的需求,拓展了學生就業率。
3社會實踐模式-應用化學專業工廠見習
化學化工見習是化學化工學院應化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化工基礎、化工制圖基礎課程的重要環節,其目的是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使學生通過見習,鞏固拓寬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見習,讓學生了解實踐、了解社會、了解國情,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
3.1見習的內容
了解見習單位的生產概況,并對所生產產品的原材料來源、產品性能、規格、用途、檢驗方法及成本等進行初步了解;掌握工廠生產的反應原理、生產工藝條件,并與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比較;了解產品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環保問題及解決方法。
3.2見習的工廠
見習著眼于黔南州社會占星經濟發展模式,緊密聯系產學研發展方式,因此選擇黔南磷礦企業和公司及黔南工業,黔南州附近的劍鋒公司、甕福磷礦、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等是見習的單位。化工見習時間為期一周,主要讓學生了解工廠生產情況與書本知識的不同之處,了解生產工藝及生產安全,尤其了解黔南磷酸、硫酸、磷肥生產工藝,以及黔南磷礦企業的發展,激發學生對家鄉企業的投身和貢獻;還有污水處理及生產垃圾、生活垃圾處理,了解身邊環境與污染,保護自身環境、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4社會實踐模式-應用化學專業工廠實習
應用化學專業實習是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應用化學專業畢業實習是本專業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科學研究訓練,是綜合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研究問題及分析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對學生的素質、工程的思維方法的一種綜合性檢驗,為將要撰寫的畢業論文奠定重要的基礎,更是為將來服務社會、工廠作了充分的專業和思想的準備。
4.1實習內容
應用化學專業實習項目設定為5個模塊:安全生產技術、化工生產操作訓練、化工生產工藝技術、化工研究性實驗和企事生產實習。前3個項目根據實習企、事單位特點設計培訓實習計劃和實習方案的實施,化工研究性實驗項目,是指導畢業學生的教師根據學生的時間制定實驗計劃項目,此研究實驗可以在實習之前、實習之后完成論文實驗內容,也可以根據實習的內容將畢業論文的研究實驗在實習中實施,生產實習主要是在大四第七學期(下學期)進行專業實習,由企業、事業和研究所與學院(學生)根據雙向選擇原則或實習前雙方簽訂的就業協議的規定進行實習工作。在實習階段,提倡學生與企業、事業、研究所建立深層次的協助、合作關系,鼓勵學生參與事企單位、研究所的各項工作,包括生產勞動、工藝技術革新、產品研究開發、產品營銷等工作。
4.2實習要求
專業實習是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學生一律不得免修。組織學生在企事單位進行專業實習(頂崗實習),不僅有利于學生畢業后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的提高,而且為學生大學畢業之前提供一個熟悉的貼近的實際工作環境和試驗職場,這個試驗職場一定為學生提供合法權益和人身保障,不能傷害學生的合法利益。同時實習的學生一定要明確自己實習的意義、義務和責任,使之實習順利地進行。對學生實習的基本要求:(1)全面了解實習所在的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組織管理體制、生產或事務的運作機制;(2)了解實習所在的企事業單位企事業文化、人事組織、經營狀況和管理理念。(3)了解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組織機構、技術前瞻和管理模式,與之溝通交流,虛心學習。(4)掌握實習各個環節生產計算特性、生產工藝技術和科學研究方法。(5)通過實習,觀察,模仿、實驗和體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6)熟練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編輯和整理實習生產工藝數據和研究成果。(7)實習結束,撰寫實習報告或實習論文。
4.3實習方式與場所
實習方式:按教師帶隊集中實習、分散實習、教師巡回檢查三種方式,學生結合所學專業和自身條件自主選擇一種實習方式。結合2009-2014等五屆應化專業的實習,實習實際采用分為分散實習和集中實習,我們主要以集中實習為主,由學院院長、應化系主任與實習單位聯系。實習單位的選擇一般能滿足專業實習基本要求的校外掛牌的實習基地或化工企業、檢測中心、分析化驗室、研究院所(本省或省外)等。在2009應化、2010應化、2011、2012、2013應化、2014應化這五屆應化專業學生實習在檢測部門及單位是:黔南州質量技術監督檢測所、黔南州環保監測站、都勻市環保監測站、黔南疾病疾控中心、黔南糧油檢測中心、黔南質量技術監測所、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貴州省水環境監測中心黔南分中心、黔南州藥品食品檢驗所,貴州有色物勘地質隊,工廠及公司分別是:甕福集團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金正大諾泰爾化學有限公司、貴州芭田生態工程有限公司、貴州川恒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廈門纖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其中,在廈門纖化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通過中介組織介紹的,對于山區民族高校的學生有意去廈門大城市,帶隊老師和中介親自廈門纖化公司了解公司內部情況,通過兩屆學生實習的情況,反應良好,學生通過實習鍛煉自己,而有了一定經濟收入。貴州金正大有限公司、貴州芭田生態工程有限公司、貴州川恒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都位于黔南甕安縣和福泉縣,以磷礦石為主,生產磷肥的化工公司,為我們應用專業的學生的實習提高了良好實訓基地,學生從事公司的管理、營銷、科研、檢測、班組工段工序操作等各方面的實習,從各方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得到了很好的實習鍛煉。的確培養了學校不能培養的應用能力。
4.4實習時間分配
應用化學專業畢業實習工作從每年年5月開始啟動,外出實習時間為半年,即每年7月初至12月31日。增加實習時間,就是讓學生在實習單位得到更高應用性培養,同時定期檢查實習情況,了解實習學生面臨的問題,并結合實習單位共同解決實習住所、就餐、相應的報酬實際問題。
4.5實習考核
實習考核很重要,它是衡量學生實習階段的工作能力。40%學生實習單位鑒定評分成績(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成績×40%)+60%化學化工學院鑒定學生表現成績分(尊敬師長、團結協作成績×10%+出勤情況、紀律表現成績×10%+實習記錄×20%+實結報告×20%),對實習階段違反實習單位紀律,不能按時完成實習任務,拈輕怕重。就不上進的人,除了做好思想工作外,可以采取鼓勵或處分,甚至退回大學校。總之實習是學生適應社會,具體實際工作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集中的體現,不能掉以輕心。
5社會實踐模式-應化專業-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是進行綜合訓練以培養學生知識、能力和科研意識、開拓精神、創新能力、科學作風等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論文啟動工作在每年的五月,十二月結束,學生與老師進行雙向選擇。為了提高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學院對應化專業的學生實行新的政策。由于實驗條件有限,應化專業的學生只有50%選擇實驗,另外50%的學生選擇文獻綜述。為了培養應化學生實驗能力及畢業論文的質量,學院從大二上學期開始,由實驗中心選拔部分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跟隨有科研項目的指導教師進入實驗室,輔助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的實驗和實驗設計。這樣一部分的學生可以由指導老師指導其畢業論文,學生根據科研實驗得到的實驗數據,可以。同時,有一部分學生參與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通過一年或兩年的實訓獲得一定有益數據,在大學生創新項目上有所突破,有成果發表,并順利結題,指導老師可以推薦學生申請學校的優秀畢業論文。還可以給予學生科研上的物質鼓勵。在畢業實習中,可以讓實習單位有中級職稱以上的技術人員給予實習學生畢業論文指導,在黔南州環境保護監測站、貴州省水環境監測中心黔南分中心和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重點實驗室、及貴州晟揚管道科技有限公司、甕福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中心實習的2013級應化、2014級應化學生可以根據實習不同內容,由所在實習單位的工程師和研究員指導其畢業論文,學生將在畢業論文與實習內容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既解決了實際生產問題,又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還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校內畢業設計與校外生產實際脫離的不足。大大地拓展學生畢業論文的創新及應用,多方位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畢業論文的質量會有很大的提高。
6社會實踐模式-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畢業之前的工廠(公司)試工
在大學最后一個學期,在學生做完畢業論文,所有課程將結束時,還在學校沒有畢業的學生,有這樣一段時間,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招聘考試,為尋找工作做準備。而有的同學在實習期間有意留在實習單位工作,或有意向簽下合同,但因為沒有畢業證書,不同于公司和工廠的正式工,我們將這種狀況的學生稱之為頂崗試工[9]。雖然還不等同企業的正式工,但企業也有意簽下他們,給他一段試用期間的工作,但他們仍是化學化工學院的學生。作為化學化工學院的學生,盡管還沒有畢業,我們老師殷切希望他們安全試工,遵守試用單位一切規章制度,同時有權要求試用單位給與他們合法利益,我們還可以嚴格要求他們約束自己言行,以一個大學生正能量的形象樹立化學化工學院的學生的榜樣。2012級應化和2012級化工專業的學生大概有21名學生在貴州川恒公司、金正大、芭田公司有意留下來繼續在這三個公司工作,2012級應化專業畢業后有1名學生留在貴州省中科院天然產物重點實驗室研究所做助理研究,我們希望這些學生發揮應化專業的學生的素質,為學院爭光,為這三個公司和研究所的發展做出貢獻。試工為學生在最后學期準備了一個走出學校踏進社會的歷練的過程,同時給學生一個思考的階段,他們是否適應社會的需要,他們的化學基礎知識、應化技能和實習素質是否在轉型的社會里還需要怎樣的提高?同時給我們化學化工學院一些啟示,轉型下的應化專業的教學模式、社會實踐模式打造該怎樣盡快滿足社會轉型經濟人才培訓的需要?的確給我們很深的思考。
7結語
地方高校從師范院校向應用型技術性方向轉型,極大刺激地方高校轉型的思維和高校改革力度和必然,從治理結構、專業結構調整、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探究地方高校的發展。黔南師院化學化工學院應化專業定位應用技術性、社會服務性、地方特色性,尤其教學模式和社會實踐模式上,加大實訓和實訓創新能力,為黔南及西部地區培養社會發展技術技能人才,在服務地方、產教融合中實現了自身特色辦學和多樣化發展,提高應化專業學生應用能力,拓展就業渠道,打開了一線勞動者成長的通道,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社會地位。
參考文獻
[1]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秘書處.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資料匯編[Z].2014,2(002).
[2]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秘書處.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轉型發展資料匯編[Z].2014,4(004).
作者:柏任流 毛海立 周靜 羅小虎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