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礁石水下的鑿巖除礁施工技術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榕江航道的RJ3段清礁項目為例,將原有航道情況及預計任務量作為切入點,探討除礁施工工藝的實踐應用。具體包括作業方案確定、設備材料選定、液壓劈裂機應用、鑿巖以及清渣處理。
關鍵詞:除礁施工;鑿巖棒;液壓劈裂機
去除水下礁石施工,有利于提高航行的安全性,主要的作業內容為清理覆蓋層與礁石。實踐施工中為控制施工行為引起的震動,維護除礁期間周邊的安全性,未選擇常用的爆破技術,轉用液壓劈裂機組合鑿巖棒的方式完成除礁。
1.工程概況
案例項目計劃清理兩處礁石,分別是雙溪咀礁石與曲溪礁石,前者在榕江大橋航道的上游200m左右位置,后者則處于北河梅東大橋的下游3.8km處,二者對應航道的同行級別分別是5000t和1000t。案例項目在工期方面的安排中,考慮到航道的日常交通情況,由于過往船只數量大,所以為確保航運和施工安全,大部分的作業任務均安排在白天,同時鑿巖施工推進效率低,預計三個月完成。雙溪咀礁石覆蓋層的任務量達到716m3,基建開挖量是1077.2m3;曲溪礁石的覆蓋層任務量是843.3m3,基建開挖量為1460.m3。根據設計標準,前者水深是8.4m,覆蓋層的邊坡設置成1:6,航槽的邊坡為1:0.75;后者水深是6.0m,覆蓋層的邊坡設置成1:4,航槽的邊坡為1:0.75。棄渣區安排在雙溪咀河段的深槽,水深超過18m。
在實地進行鑿巖操作前,除礁范圍內,根據0.1m×0.1m的尺寸進行鉆孔,改變原有巖石結構,輔助破巖處理。隨后安排專業人員下水,使用液壓劈裂設備完成破石,為之后鑿巖棒使用創設條件。再利用挖泥船完成表面開挖,直到滿足設計參數。結合除礁技術特征與案例項目實況,把處理區域按照20m×20m的規格劃分,并做好序號標記,方便現場管理。
2.1方案確定
案例項目選擇鑿巖法與液壓劈裂機完成除礁施工。其中,使用鑿巖棒進行施工,和爆破法相較,該項操作是借助鑿巖棒自由落地沖擊巖石,巖石在接觸瞬間發生物理變化,但由此不會形成強烈振動及噪音等,現場施工作業的安全性相對偏高。但此種處理方式也存在缺陷,施工效率低,且清渣環節處效果不佳,會耗費較長的施工周期,最終投入的造價總額較多。而選用液壓劈裂機原因在于:在楔塊插入石體后,巖石會出現粉碎及變形的情況,呈現出袋狀等形態。壓頭逐漸進入巖體中,插進深度和載荷不存在關聯性,處于均衡提高使得狀態。直至達到臨界值,會瞬間破碎。袋狀周邊的巖石發生崩碎,導致載荷短暫降低。繼續插入中,載荷隨之提高,插進與載荷逐漸形成比例關系。案例項目通過多方探討,結合橋體及堤圍的基本保護要求、除礁施工區域狀況、施工技術等,確定操作方式與次序。擬使用鉆機完成密集鉆孔,相鄰孔洞初始距離參數是1.0m。基于施工現場的情況,適當調整距離參數。派遣專業人員下水破石,最后開展鑿巖處理。
2.2材料設備
根據除礁施工程序,在鑿巖前,布置鉆機平臺,借助潛孔鉆機完成密集鉆孔。而后安排專業人員潛入水下,使用液壓劈裂機進行碎石,隨后使用15r鑿巖棒徹底擊碎巖石,操作4m3規格的挖泥船清理廢渣。案例項目擬使用的機器有:液壓式的潛孔鉆機,用于密集鉆孔;抓斗船及泥駁用于處理覆蓋層及廢渣;還有液壓劈裂機、鑿巖棒以及交通艇。除礁項目中應用的主要材料采油,預計使用量高達600t。
2.3液壓劈裂機應用
利用液壓劈裂設備,把握巖石的脆性特征,借助楔塊進行部署,在孔洞中心點進行施工,可產生極為明顯分裂力。此環節使用的設備包括泵站與分類器。在施工操作期間,從泵站內向外發射高壓油,啟動油缸,以形成強大的推力,使中間的楔塊伸出,把組內反向的楔塊往兩側撐開,然實施對象被分裂。實踐操作中,需按照特定的流程開展施工。專業人員要在對應的礁石縫隙上鉆出固定規格的孔洞,把液壓劈裂機中楔塊組放進孔洞內,中部的楔塊借助液壓壓力形成的推動力,促使其他兩個楔塊移動,產生外放的巨大能量,使礁石幾乎瞬間按照預計方向開裂。
2.4鑿巖處理
此項除礁施工技術的運用原理為:讓施工對象的巖石遭受沖擊,接觸點出現彈性變形,隨即形成微裂紋,逐漸擴大,呈現放射狀,巖石整體在此物理變化中發生碎裂。實踐施工中,利用吊機吊起鑿巖棒,提高至設定高度后,讓其進行自由落體運動,憑借重力加速度,沖撞目標巖石,利用縱向載荷擊碎巖石。該施工處理方式最突出的特征是鑿巖棒和巖石接觸的瞬間,應力值最大且相對集中,雖然被沖擊對象的動硬度高于靜硬度,但依舊能造成裂縫。并且在沖擊速度提高中,巖石本身的脆性會隨之提升,有助于產生裂縫。因而,即使沖擊能不高,也鑿碎巖石。目前國內使用的鑿巖棒由鑄鋼加工,一般呈現出筆狀與楔狀等,規格區間較大,重量在8~40t內不等,長度一般是3~5m,棒體直徑在0.6m~1.2m之間。其中,重量參數是按照施工對象形態、巖層厚度以及起重設備的能力等完成確定。若工程的巖石硬度偏高且巖層厚的情況,可使用規格更大的鑿巖棒。通過分析案例工程的實況,鑿巖棒重量為13t~20t,操作3~5次便可達到設計參數,在出現漏點與淺點的部分,安排7次施工。基于本項目的現實情況,應選擇4方挖泥船,組合13t~20t筆狀鑿巖棒,經過細微調整后,和普通的處理操作方式無過大差異。在現場處理前,按照水下地質條件,設置鑿巖點位,為保障該過程的鑿巖處理效果,通常是根據鑿巖棒的直徑參數確定點位間距,是直徑的1.5~2倍,本項目的鑿點間距是1m~1.5m之間,按照梅花樁的樣式布設。完成參數設定后,及時組織鑿巖處理,每鑿一次需進行清渣,循環往復,直到滿足設計標準。在完成一部分的鑿巖處理后,需再次查看水下巖石情況,結合開挖的情況,調整后續施工的點位分布,以提升鑿巖效率。
2.5清理棄渣
案例項目選用抓斗挖泥機開往,隨后運送到棄渣區。在除礁期間,能借助挖泥船處理覆蓋層,之后再安排清礁。在巖石已經被破壞至預期程度后,把產生的廢渣裝在泥駁,運到規劃好的發展區,注意要保證均勻拋灑。抓斗的容量規格通常是4m3,繩斗式是比較常用的一類,在此基礎上裝設絞錨定位裝置,以適應復雜的水下環境。挖泥船上配備GPS定位,現場操作展布的錨纜系統包括兩根主纜,并在兩側配備一根邊纜,可借此控制船尾,并避免施工船只占用正常通行的航道。對于開挖的深度方面,在除礁區域的水位比較穩定位置,布設水位尺,專業技術員需在開工前,查看并記錄水位,將施工計劃參數和實地測量數據進行校核。按照實際水位和設定開挖參數,確定施工深度,并在開挖中把控處理的深度。采用抓斗挖泥船控制深度參數,是基于水位變化與設定底高確定的,并通過鋼纜實現控制。在施工水深等于設計深度參數時,超深不能超過0.5m。如果施工水深小于設計參數,不可進行移位。應通過多次清挖,如若通過清挖處理后,依舊未能滿足設計標準,需劃定問題區域并記錄準確信息,而后實施移動,繼續完成施工處理。案例項目使用的挖泥船,通常是順流作業,并進行分段分條的網格式推進方式。通常一次作業寬度不會達到船體的寬度,且相鄰挖坑的重疊范圍控制在挖斗寬度的1/3~1/4之內。通常情況下,一次作業處理應達到設計參數,在未能滿足預計深度時,應組織分層作業。由于現實作業中的處理深度難以精準控制,所以需在實際作業中,注意對該方面的探測,以免發生超深甚至漏挖的問題。下一步是把挖出的棄渣裝進泥駁,另外在拋灑期間,應注意對棄渣區水下情況的探測,以免在該區域發生堆積及高于設計參數的問題。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除礁工程對于航道使用而言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使水下深度達到航行的需要,避免過往船只發生觸礁的事故。實際施工中,客觀條件允許時,盡量使用低震動的處理技術,并注意施工操作安全。
參考文獻:
[1]陳歡.錘擊破礁施工技術在閩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中的應用論證分析[J].中國水運.航道科技,2020,(05):46-51.
[2]李鵬,周猛.礙航礁石水下爆破施工工藝技術分析[J].中國水運,2020,(05):117-118.
[3]楊金鋒.超高硬度礁石水下鑿巖除礁施工技術探索[J].珠江水運,2019,(19):93-94.
作者:蔡振邦 單位:廣東正方圓工程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