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出國境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出國境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環節。涉及出國境交流生的數量種類、年級專業以及目的國境不斷增加,給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機制帶來了諸多挑戰;文化習俗、地域距離和時間差給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難度;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猖獗的間諜行動給學生的政治信仰、人身安全和財務安全等帶來了極大威脅。通過加強出國境交流生的人員選拔、行前教育、過程管理和歸國再教育各個環節的完備性和協同性,實現全過程育人;通過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平臺,解決出國境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地域性痛點,實現全方位育人;創新地構建學生、家長、思想政治輔導員/(班)導師、國際處項目管理專員的“出國境交流生‘四位一體’育人模式”,實現全員育人。
[關鍵詞]出國境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國家安全;改革
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而“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也是高校出國境交流生管理者的必答問題。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管理盲區,但其關系到國家安全、高校國際化水平的提高、交流生在海外的學習生活安全、中外文化的友好交流和交流生學成是否歸國投身祖國建設等方面。所以,“高校出國境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是具有很強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一、高校出國境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背景和意義
高校出國境交流生是指中外校際簽訂協議而被派遣到國境外高校參加學習、實踐、文化交流、國際會議或科研項目合作等,且具有中國高校學籍的大學生,下文均以“交流生”表示“高校出國境交流生”。改革開放40年來,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到519.49萬人,目前有145.41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其中,每年交流生也是數以萬計,他們肩負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使命,促進著學校國際化水平的提高,推動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開展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加強引導青年正確認識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講好中國故事,做好中國人,培育交流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幫助交流生平安健康順利地成長成才,有利于豐富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的內涵發展,有并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二、高校出國境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狀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留學生生源輸出國,各大高校的交流生數量也在逐年遞增。出國境項目數量、涉及的國家地區和學生數量逐年增加,項目類別包含了校際聯合培養、學分交流/交換生、國境外實踐/文化交流、國家公派留學等,學歷層次包含了本科、碩士和博士,交流的國家地區涉及了亞非歐美乃至全球。多層次多級別多類別的交流項目給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高校出國境交換生的人員選拔、行前教育、過程管理和歸國再教育四個方面介紹這項工作的開展現狀。
(一)關于交流生選拔現狀及問題
對于交流生選拔,普遍采取自主申報、資格審查和組織面試幾個環節。首先,學生結合申請條件,填寫個人基本信息,擬定學習計劃,提供成績單和英語水平證書等,國家公派項目還需在國家公派留學信息管理平臺進行網上申報;然后,再由國家留學基金委或學校國際處/港澳臺辦公室組織評審;最后,再對符合硬性要求的學生進行面試,面試內容包括外語口語能力、學習計劃陳述等方面。其中,存在對被選拔者的心理測試不足、對被選拔者的思想政治狀況和出國動機調查不充分等問題。
(二)關于交流生行前教育現狀及問題
為貫徹落實黨的精神,順應新形勢新要求,做好出國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切實維護留學人員在外合法權益,根據教育部國際司《關于做好2018年“平安留學”行前培訓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各高校均在組織開展2018年“平安留學”出國留學行前培訓會。依舊存在國情教育和國家安全意識教育不夠深入、培養目標宣講不夠充分和教育內容缺乏系統性等問題。
(三)關于交流生過程管理現狀及問題
高校出國境交流生進行短則三五天的國際學術會議交流,長則兩三年的中外聯合培養學習。交流生的學習、生活的地域發生了改變,管理交流生的主體也從國內高校變化到國外高校或科研機構,按照慣例交流生會定期向國內管理人員報平安、遞交學習及思想報告。但這樣的管理模式存在著力點不足、形式單一等問題,未能形成完整高效的網絡思想政治育人平臺、實現高效的家校聯動機制和執行嚴格的過程考核。
(四)關于交流生回國后續教育管理工作現狀及問題
交流生回國后,學校主要將進行課程學分兌換、學習經費補貼、撰寫交流學習心得等常規工作,繼續回歸思想政治輔導員管理為主體。而對交流生的政治信仰和心理狀況變化關注不足,開展對國情制度、人際關系適應性教育不多、“反哺”行動不足和“圈子”建立不持續、交流生創新創業教育引導不夠。
三、高校出國境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路徑
交流生所處的地域、文化、宗教等巨大差異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著力點和時效性,網絡思想政治育人平臺給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案,促進形成一個完整協調的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同時也響應了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結合出國境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需求,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利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構建出國境交流生的“三全”育人模式。
(一)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平臺,實現全方位育人
創新高校網絡思想政治育人平臺,解決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時間和空間差異的痛點,最大限度地覆蓋了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新媒體傳達學習內容,通過電子郵箱定期收取黨員的思想匯報,從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增強交流生黨員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做到交流生黨員政治理論學習的全覆蓋。同時,國內的思想政治輔導員可以通過社交媒體,了解交流生的生活、學習和思想狀況,定期進行視頻會議、語音集中等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創新地構建“出國境交流生‘四位一體’育人模式”,實現全員育人
以往“家長-交流生”“輔導員/(班)導師-交流生”“國際處項目管理專業-交流生”三條聯絡線是同時存在、相互交叉,但一直表現為職責劃分不清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存在盲區、育人合力未達到最大。創新地構建學生、家長、思想政治輔導員/(班)導師、國際處項目管理專員的“出國境交流生‘四位一體’育人模式”,從而從家校、親子、師生多個維度鞏固全員育人關系,形成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共育英才的育人模式,實現全員育人目標。
(三)增強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連續性和系統性,實現全過程育人
人員選拔、行前教育、過程管理、歸國再教育是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個著力環節,在每個環節中開展主題工作,按照循序漸進、層級遞進的原則,有組織、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薦教育活動,實現主題鮮明、目的明確、效果顯著的過程管理,增強四個環節的連續性和系統性,實現全過程育人。
四、結語
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形成育人合力,做到全員育人;將交流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其交流學習前、交流學習中和留學歸國后的全過程,做到全過程育人;突破交流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時間空間差異,做到全方位育人。
作者:白銀 張亮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先進制造工程學院 重慶郵電大學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