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現狀
(一)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初步建立了起來,主要建立了消費品、生產資料、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和房地產等市場,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我國人均國民收入4930美元,已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廣大城鄉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但還要看到,目前還存在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政府過多干預市場等問題。
(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是決定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兩個主要方面。目前,國際環境方面處于金融危機影響中后期,國際形勢總體穩定,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發展主流,有利于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國內方面,新一屆政府堅定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領域的改革,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可以說機遇大于挑戰。主要表現在:第一,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更加強固。第二,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社會總需求不斷增加,消費拉動增長潛力巨大。第三,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綜合運用經濟、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及時果斷調控,取得積極成效。第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日益顯現。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首先是經濟增長處于“穩增長、保質量、增效益”的宏觀調控時期,經濟增速回落,市場需求環境發生變化。其次是經濟結構調整比較緩慢,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進一步暴露。再次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整體產業技術水平偏低,新興產業帶動作用較弱。總之,當前和今后一個較長時期,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面臨著不小的風險和挑戰。我們要更加注重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搶抓機遇,沉著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努力實現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穩步健康科學發展。
(一)繼續深化體制改革
1.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條件。新一屆中央領導人上任伊始,就開始推進新一輪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朝著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改革方向邁進。依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政府職能轉變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政企分開和政資分開,完善政府宏觀調控經濟與市場監管的職能,為市場主體與市場環境服務;二是政社分開,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規范發展社會組織,完善社會管理體系;三是政事分開,轉變公共服務部門的職能,構建公共服務組織,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目前,全國各地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中推行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行“兩集中、兩到位”的改革舉措,做到了便民服務,就是一個成功的探索。
2.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我國當前社會市場體系建設的現狀看,培育、發展和完善市場體系,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要培育市場主體企業;二要培育各類要素市場;三要發展各類社會中介組織,有償承接政府部分社會服務職能;四要健全市場運行機制,價格決定權交還給市場,政府不再干預;五要建立市場秩序規則,加強市場監管。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優化產業結構作為主攻方向,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重點是
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堅持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傳統產業的創新發展能力。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減排,推動全產業鏈整體升級換代。
2.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要制定優惠政策,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新興產業領域,提高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3.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涉及點多面廣、帶動就業多、消耗資源少、拉動增長作用強,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優化產業結構一定要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戰略重點,不斷提升服務業比重和水平,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繁榮。
作者:張秀 單位:山西省大同市財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