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企業管理中的精益生產管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間的競爭加劇,企業若想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則需要通過提高企業生產力改善管理水平。目前出現的精益生產管理為企業管理提供著新理念,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生產水平,符合經濟發展需求。本文主要闡述的是在企業管理中如何應用精益生產管理,從而為有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精益生產;企業管理;應用
引言
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若想在此環境下生存則需要實施科學化管理措施。精益生產管理是企業升級管理的有效方式,它可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系統化的改善思路和改善方法,以最短的時間,讓企業得到最大的利益。
1精益生產的核心思想
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消除浪費。精益生產將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包括流程的管理和人的動作)分為非增值活動和增值活動。非增值活動又細分為非必要非增值活動和必要非增值活動。非必要增值活動是必須完全消除的浪費,必要非增值活動則可以被進一步壓縮、減少的。例如,張三是一名生產線裝配工,每次他需要將一個螺絲安裝到產品上。在這個過程中,張三“安裝”螺絲的動作,客戶愿意付錢,視為增值活動。而之前張三拿取螺絲的動作,客戶不愿意為這個動作付錢,則視為非增值活動。拿取螺絲這個動作我們進一步可以拆分為,“拿”這個動作和為了拿螺絲,身體產生的移動過程,其中“拿”為必要非增值的動作,我們可以想辦法減少張三“拿”的時間;“身體的移動過程”為非必要非增值動作,我們必須消除。因此,消除浪費,我們可以理解為將企業經營管理中各環節的非必要非增值活動完全消除,將必要非增值活動進一步改進壓縮,讓增值活動在管理鏈中的比例不斷放大,從而達到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2精益生產的基本內容和特征
我們可以借助精益屋來了解精益生產的基本內容。精益生產的基礎:全員參與、持續改進、標準化、信息化是精益生產管理的基石。精益生產的支柱:流程制造和制造質量。精益生產的目標:安全、質量、效率、成本、組織發展。通過推行精益生產改善,從而達到企業經營的目標,實現利益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形成符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精益生產文化———企業的文化。那么精益生產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實現拉動式生產;靈活反應市場需求,實行小批量生產;產品多樣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充分發揮設備效益;改進生產組織,發揮小組作用;改善公司與員工的關系,提高員工參與的積極性;消除重復的錯誤,最大限度地降低返修率(全員維修等);采用看板作業,實行準時化生產;新產品開發采用精益措施;改善與供應商的協作關系,變“買賣關系”為“利益共同關系”;開展主動銷售;注重市場調查,建立快速反應顧客需求的營銷系統。
3探究企業管理有關問題
目標管理、體系管理、經營計劃管理、數據管理是一個企業運行是否高效的保證,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影響企業的健康。
3.1目標管理問題
企業的發展首先需明確一個目標,然后再集合整體資源向目標奮進。但是目前很多企業的目標管理存在著諸如沒有目標,目標不明確,或者制定了目標但是沒有為實現目標采取的具體行動———目標空談,甚至目標與行動計劃是相左的現象。這樣的后果就是企業發展盲目,資源浪費。
3.2體系管理問題
體系是企業正常運行的基礎,一個好的體系管理,表現為包含全經營活動的運行流程,按運營功能劃分的系統組織,合理的組織機構和職責分工,運營資源的合理分配。它可以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反正,就會造成工作質量和效率的低下,出現企業諸多部門各自為政,不能形成一個系統,資源浪費,嚴重的甚至會給企業發展拖后腿。
3.3經營計劃管理
經營計劃的存在可以保證企業發展目標能得到具體的實施,讓一個企業從最高領導者到最基層的員工在當期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知道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它可以統合企業運營資源,提升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如果經營計劃缺失或者失效,那么企業目標就會得不到貫徹,各系統部門和人員的工作方向發散,無法得到有效整合,產生極大的經營資源浪費。
4精益生產如何在企業管理中應用
4.1了解現狀
精益生產是一種改善,要改善,首先就需要知道問題是什么。企業創造利潤的成果就是產品。如一個汽車制造公司,它的產品就是汽車;一個管理咨詢公司的產品就是咨詢服務等。那么我們如何去有效地了解企業現狀?方法就是價值流分析。下面我們看一個案例。圖2是一個制造企業通過以產品為中心繪制的一份簡單的價值流程圖。在這個流程圖中系統地展示了圍繞從產品訂單產生至客戶接收產品全過程的經營活動。價值流程圖的運用就是精益生產的一個重要工具。大到企業全過程的現狀展示———價值流程圖,小到一條生產線的現狀展示———工序平衡墻,它們都是精益生產管理中現狀分析的有效工具。
4.2建立標準
標準來源于目標,通過目標制定標準,然后用標準來判定現狀。這種標準依據不同的經營活動,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如產品訂單的編制周期,一定生產效率情況下的工藝定編人數,產品生產周期,生產線員工裝配作業的標準(SOP),過程質量合格率,產品出廠驗收合格率,物料出入庫管理流程等。通過這些標準我們就能和現狀進行對比,知道生產現場的人員是否不足,生產周期是否滯后,產品質量是否合格,物料領取是否違規等。因此建立標準化管理對一個企業是非常重要的,精益生產管理中也是將標準化管理視為企業管理基石來推行的。
4.3問題分析
有了現狀和標準,管理者就能很容易地發現哪些經營活動出現了與標準的偏差,即問題。通過對人、機、料、法、環、測等要素的分析,可以幫助管理者了解的問題本質。這過程需要許多精益生產的工具,如七大浪費知識運用、5W2H分析法、頭腦風暴法、魚骨圖等。
4.4制定措施
發現了問題,就必須制定措施改善問題。在這里同樣運用了許多的精益生產工具,PDCA循環、SWOT原則、BPE、防錯法、危險源辨識與控制、快速換型等。
5如何在企業中高效地推行精益生產管理
5.1領導層的支持
一般意義上的改革,時間短、見效快,對管理流程和員工意識的改變不多。精益生產的改善,時間周期長,見效慢,對管理流程和員工意識的改變可能非常大。因此很多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的初期都是轟轟烈烈的,但是越到后期推動力越小。那為什么我們還是要推行精益生產呢?原因在于改革是階段性的活動,有時限的,而且初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外在的刺激。精益生產主要是以挖掘企業自身潛力為目的的變革———內在的促進。精益生產理念也不提倡大資金的投入,這也是當時豐田汽車公司創造出精益生產理念的環境所造的———20世紀50年代日本嚴重缺乏資金和各類資源。精益生產改變的是企業的經營理念,培養員工積極參與改善的意識,因此它是可持續推行的。所以我們必須大力地推行精益生產管理。這就需要企業領導層,尤其是高層領導的有力支持,將精益生產看做是一項必需的工作,督促和支持下屬積極開展。
5.2全員參與
精益生產的推行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參與。它要求管理者是一位改善者,職位越高就越關注改善。同時它還要求管理者也必須是為培訓師,培養下屬改善的興趣和能力。精益生產將企業每一位員工看做是企業的管理者,所在崗位的主人翁,鼓勵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積極改善,以量變促進質變,從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5.3將精益生產與企業經營目標相結合
兩者的結合,可以把“將精益生產管理進行到底”的決心傳遞到企業每一位員工,促進各部門、各崗位人員積極推行精益生產。反過來,精益生產的推行又可以提升部門和個人的工作績效,提升管理水平。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6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管理能夠確保其健康、穩定的成長,節約生產費用,加速施工效率。精益生產管理是借助高效化管理措施消除企業各環節的浪費,提高企業信譽和產品品質,增加客戶信譽度,深受各企業的喜愛,是當下企業慣用的管理模式之一。
參考文獻:
[1]許靜.淺談六西格瑪精益生產管理法在企業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商訊,2019(28):124.
[2]孫延雪.探討業財融合在企業成本精益化管理中的應用[J].納稅,2019,13(22):138.
[3]胡萬花.標準化作業在企業精益生產中運用[J].價值工程,2018,37(20):52-53.
作者:唐旭 單位:重慶三峰卡萬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