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持續深化教育改革下,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也應當緊跟教育發展趨勢,主要從教學內容、教育方式等各方面入手,深入落實飼料學課程教學改革,從而有效提高該課程教學成效。基于此,結合多年教學經驗以及具體教學實例,針對如何有效落實水產養殖學中飼料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提出幾點相關策略。
關鍵詞:水產養殖學;飼料學課程;教學改革;教學實踐
0引言
在以往的飼料學課程中,多以陸生動物為主的課程內容以及偏向于對學生進行大量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灌輸的傳統教學方式等,已經無法有效滿足現如今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有必要對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本文通過對此展開相關分析研究,可為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提供必要的理論參考與指導幫助。
1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教學內容優化
1.1結合專業內容補充
當前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中,在向學生解釋說明具體研究原理與研究內容時,通常會選擇以陸生動物為例,且主要表現為列舉大量相關研究數據。因受到課程內容局限性的影響,使得學生難以深入接觸與水產動物有關的飼料學課程內容。因此在大力開展水產養殖學中飼料課程教學改革時,首先需要從教學內容改革入手,通過充分結合具體專業特點,及時對其欠缺的教學內容予以補充和完善。例如筆者在飼料配方設計的教學當中,除了利用現有教材中的陸生動物教學案例,還增加了包括淡水魚與海水魚等在內的諸多水產動物品種,并從網絡中精選出和“浮性、慢沉性以及沉性飼料”相關的海水魚、淡水魚實際生產中設計使用的飼料配方案例。要求學生采用比較分析的方式,對比陸生動物和水產動物在配制飼料與開發利用飼料等方面存在的差異與共性,進而在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達到豐富教學內容、擴展學生學習視野的效果。
1.2豐富更多教學資源
為了能夠進一步滿足學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學習欲,使得學生在課下也可以自主開展飼料學課程的探究與學習,教師在深化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教學內容改革時,同樣也需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等多種途徑與渠道,挖掘更多的教學資源,為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奠定良好基礎。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具體教學內容,從知網、萬方數據庫等資源庫中,精心篩選出與本課程相關的國內外研究論著、學術論文,使得學生可以通過閱覽大量研究論文、學術著作,全面掌握飼料學科最新發展與研究動態,加深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與記憶[1]。與此同時,筆者也主動向學生分享包括中國飼料網和飼料工業網等在內的一系列具有較高權威性和專業性、學術性的網站,鼓勵學生在課下通過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瀏覽這些網站,獲取更多與本學科有關的知識內容,進一步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
2水產養殖學飼料學課程教學手段創新
2.1靈活運用多種現代教育技術
在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改革中,教師應當盡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學習需求等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內容,采用多種多樣的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在增強飼料學課程教學新穎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身學習成效。例如在講解飼料配置的相關內容時,筆者便通過運用電子白板,向學生展示目前在海水魚、淡水魚等水產養殖中,實際使用的各種飼料的圖片。在此基礎上,利用Flash軟件制作了一個有關飼料配方設計與配置的動態教學視頻,在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對視頻內容進行認真觀看,進而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飼料配方設計與配置的具體步驟及相關內容,在有效幫助學生降低學習難度之余,使得學生可以深化飼料學課程學習。
2.2采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模式
在實現水產養殖學飼料學課程的教學深化改革中,為有效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更多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原本的純理論式灌輸教學模式,轉變為使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有意識地提高教學的實踐性。例如在講解花生粕飼料對蝦生產養殖的實際影響中,筆者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其分為若干學習小組。隨后通過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將水產飼料企業中真實的飼料實驗項目引入課堂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充分運用以往所學知識技能,以小組討論與合作探究的方式,嘗試圍繞該飼料實驗項目,設計有關花生粕飼料對蝦生產養殖影響的實驗。引導學生選取蝦增重率與成活率等生長性能指標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利用實驗的方式適當調整添加使用的花生粕飼料量,對花生粕及其使用量對蝦生產性能的具體影響進行實驗分析。從而使學生可以在親自參與實踐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完成對本課程內容的消化理解與熟練運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實地參觀當地水產飼料廠,使學生可以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飼料廠選用飼料原料、設計飼料配方等方法過程,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接觸企業管理、生產流程管理等其他領域的知識技能,對促進學生在飼料學課程中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水產養殖學中飼料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
在對學生進行實際考核時,改革下的水產養殖學中的飼料學課程考核,要求教師除了采用傳統的理論考試這一基礎考核方式之外,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運用多元化的考核手段,進而可以更加客觀、全面地評估學生學習情況與學習水平,檢驗自身的教學質量成效。例如在對學生飼料配方設計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時,除基本卷面考核檢驗學生相關基礎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現場隨機抽選考試題目,以面試的方式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根據其抽選的考試題目,運用自身所學知識技能當場設計出相應的飼料配方,并對其設計理念、設計方式、原料選用等予以清晰闡明。教師則可以通過認真觀察學生的具體表現,并結合其所設計的具體飼料配方,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等予以全面考核,由此有效掌握學生在飼料學課程中的實際學習情況,以便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效。
4結語
在水產養殖學飼料學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具體教學內容,積極運用互聯網以及各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豐富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并主動對教學考核模式進行優化,在不斷增強教學創新性與實踐性的基礎上,使飼料學課程教學改革工作得以深入落實。
參考文獻:
[1]孫龍生,沈勇,董小敬,等.將研究過程融入本科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50):100-101.
作者:王旭 羅永成 王丹生 單位:遼東學院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