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產養殖情況分析及發展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普洱市擁有良好的水產養殖條件,2017年全市水產養殖總產量達115220噸,占全省16地州(市)養殖總產量的11%。養殖產量較大,但與之匹配的需求市場未得到培育和拓展。現有的養殖水域條件也正在發生著變化,并因此引發全市養殖規模、產量削減變化,筆者通過對全市水產養殖情況分析,提出應對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水產養殖;分析;對策探討;市場;制約;品種結構
1普洱市水產養殖情況
1.1發展概況
普洱市水產養殖起源較早,長期以羅非魚為主要養殖品種,其次為青、草、鰱、鳙等四大家魚,蝦、蟹、泥鰍等名特優養殖時間稍晚,但近年來養殖品種(名特優類)、養殖規模有小幅增加擴大之勢。其發展進程以時間分段而論:20世紀80年代末以前,處于養殖技術落后、養殖產量低、養殖規模小且分散的狀態;自90年代初開始,一是獲益于從廣東、廣西及海南等地引進全雄性羅非魚取代原長期未經選育、雌雄同池共養的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全雄性羅非魚在全市大規模推廣養殖成功,成為主要養殖的品種;二是受益于魚料使用的改變,以全營養型的魚用配合飼料取代原用的糠麩、油枯,在養殖品種、養殖飼料及養殖方式上求新求變,使全市水產養殖產量由此至2010年前得以逐年快速增長;最近10年,其養殖規模、養殖產量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1.2水產養殖情況現狀
以2013年至2017年最近5年的養殖面積、養殖產量等反映養殖情況的主要指標相比較,全市水產養殖情況總體為飽和穩定狀態,不同水域、不同養殖模式的具體養殖情況見下表:
1.3養殖品種
全市的池塘養殖、庫區養殖以羅非魚為主養品種,混養4%~5%(尾數比)的青、草、鰱、鳙、鯉等品種;網箱養殖以單養羅非魚為主,也有少數以鯉魚、青魚、草魚、花鰱等品種的網箱單養模式;稻田養殖以鯉、鯽、泥鰍為主要養殖品種。2013年至2017年,羅非魚養殖產量依次占全市養殖總產量的68.26%、64.22%、64.63%、66.68%、66.99%。
2水產養殖發展的制約因素
2.1養殖水面
為順應國家治理江河生態環境政策,普洱市政府于2017年9月頒布《普洱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糯扎渡庫區綜合整治行動的通知》,全部取締糯扎渡原已養殖的網箱,實行禁養;墨江縣政府等縣區多個庫區也作出了限養、禁養規定。由此,全市養殖模式將進一步單一化,養殖面積將被大幅縮減,每年原有養殖產量難穩難增,對全市水產品總量的保有穩定形成直接不利影響。
2.2市場制約
近十年來,有多重原因在制約著水產養殖產品的銷售問題,一是受產品質量的影響,由于人們對產品質量的認識不到位,在養殖過程中不求質量只重產量,盲目追求高產量(尤以池塘養殖為甚),高密度養殖、過量投飼,使魚病增多、用藥量加大,水體生態環境質量變差,進而使養成產品口感等質量下降,使產品市場歡迎程度受挫;二是養殖品種結構不合理,羅非魚等品種養殖量過大,市場無消化空間,蝦、蟹、泥鰍等名特優養殖量過低,多種產品主要于外地調入供給;三是羅非魚片加工外銷市場萎縮及因質量問題等原因使外銷渠道不暢。因以上種種因素,全市水產品總量雖大,但與之相匹配的市場一直未得到培育拓展,養殖產品常年供過于求,產品售價常年處于低價徘徊狀態,嚴重影響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
3對策建議
3.1以稻田養魚為抓手保障水產養殖趨穩向好發展
普洱市有宜漁稻田40萬畝(據《普洱市“十二五”漁業規劃》),而2013年至2017年僅養殖97354畝、93228畝、97711畝、98500畝、100638畝(據“普洱市漁業統計年報”),已養殖面積僅占可養殖面積的23%、24%、24.9%、24.6%、25%,可進一步擴展養殖規模的潛力巨大,以2017年全市稻田養魚平均畝產49kg計,全市宜養而未養的近30萬畝稻田可養殖產量可達14700噸,以同年全市池塘平均單產1361㎏計,與10800畝池塘養殖總產等量。簡而言之:抓好稻田養魚這一水產養殖模式,不但能在養殖面積、養殖產量上較大程度對沖彌補因庫區限養、禁養而削減的養殖面積和養殖產量,而且稻田養魚魚產品具有生態、綠色、有機等優良品質。優質的魚產品自然會受消費者歡迎,市場空間得以拓展,魚產品價格會有提升,使養殖者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3.2提升水產品質量突破市場制約瓶頸
水產品外銷渠道通暢與否,內需市場受消費者歡迎程度的高低,無不與水產品自身的質量優劣情況有直接而重要的關系。普洱市水產品量大而價賤,究其主要原因: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在羅非魚魚片加工出口的外銷市場上,往往因部分質量低劣的產品影響整批次的出口標準合格率,產生“一粒老鼠屎糟蹋一鍋粥”的破壞效應,導致外銷渠道受阻。也因大多水產品從口感變差到有機、生態等整體質量不保障,影響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弱化消費群體。有鑒于此,水產養殖行政管理部門及水產技術推廣部門應該對水產養殖業者加強有機、綠色生態健康的養殖生產理念宣傳,并對養殖生產過程符合有機、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條件的水產養殖企業進行相應的認證,讓他們的產品在市場上有明顯的優勢。水產養殖者應將追求產量與保障質量有機結合,二者并重,在充分保障養殖品種賴以生存的水體環境優良的前提下,理性降減養殖密度,從養殖源頭一以貫之地抓好抓實產品質量,在質量效益上下功夫。在養殖用水方面:勤換、勤調節(于池塘);在用料方面,選用正規廠商生產飼料,所選飼料無影響養成產品質量的添加劑、激素等,且不過度投飼;病害防治方面:以預防為主,盡量避免病害發生,盡量少用藥或不用藥,若需用則選擇對養殖產品低殘留或無殘留的藥品。在全程養殖過程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飼養管理,保證自身產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以優質的產品質量作保障重拾消費者信心,拓展銷售市場,獲取更大的養殖效益。
3.3合理調整養殖結構
以何種模式進行水產養殖主要是由水域狀況、水體條件等客觀因素決定,養殖者無更多主觀擇優選擇的條件,而普洱市大多縣區因具有良好的自然宜漁條件,可供選擇養殖的宜養品種較多,養殖者應全面了解、利用好自身的養殖自然條件,充分調查市場需求,豐富養殖品種,使養成產品適銷對路。連續多年來,全市水產養殖品種單一而不合理,大量養殖羅非魚,而羅非魚的魚片加工出口外銷渠道不暢,致使產品嚴重供大于求;而消費者大量需求的蝦、蟹、泥鰍等名特優養殖又極為滯后,本地自產供給占比份額極低,市場外調供給份額大。水產養殖者應有清晰的判斷,理性選擇養殖品種,使自身的水產養殖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王吉橋.世界水產業及其養殖業的現狀與展望[J].水產科學,2001(01).
[2]李洪彥.調整結構加強管理實現海洋與漁業經濟跨越式發展[J].水產科學,2002(02).
[3]舒廷飛,羅琳,溫琰茂.海水養殖對近岸生態環境的影響[J].海洋環境科學,2002(02).
作者:溫清宏 單位:普洱市漁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