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生入學教育策略與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于剛入學的大學新生,開展有效的入學教育引導,是占領思想高地、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策略的著力點在于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針對性,完善新生入學教育的系統性,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時效性。需要通過打造入學教育的品牌工程,發揮網絡思政的工作優勢、調動新生班級的基層力量等載體開展有效的入學教育實踐。
關鍵詞: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策略;實踐
一、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策略和著力點
(一)著力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針對性
為了取得有效的新生入學教育成果,需要準確把握大學生入學前后的迷茫和訴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入學教育,著力解決新生的切實困難,幫助他們建立融入新環境、展開新生活、實現新目標的信心。在策劃和實施入學教育內容時,既要兼顧覆蓋全面,更要突出重點,引導新生迅速解決最集中、最顯著的矛盾,實現其中學生與大學生身份之間的關鍵轉換。要有針對性地引導新生認知自己的專業,轉變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學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但大學階段的學習與中學階段截然不同。幫助新生迅速認識大學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和差別性是入學教育的重中之重。通過開展介紹、交流、參觀、個別談心等方式,幫助新生提綱挈領地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專業特點、課程體系、發展前景等,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學習這個專業、如何學好這個專業。通過這些有針對性的教育,新生可以快速適應大學專業教育與中學應試教育的轉變,從而較好地構建新的學習思路,培養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的能力。要有針對性地引導新生主動規劃大學生活,乃至規劃職業生涯。大學的生活方式趨向多元,大學生不再把考試升學作為唯一目標,如何充實、有意義地度過大學四年,是需要著力引導新生思考的問題。大學生不僅要考慮專業學習的問題,同時也要兼顧社會實踐、人際交往、集體活動等,要幫助新生認識到做好預先規劃和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性。同時,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對未來的就業方向和生涯有著較大影響,這就需要引導新生把大學規劃和生涯規劃結合起來思考。
(二)著力完善新生入學教育的系統性
在時間有限、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提升新生入學教育的系統性,著力開展科學的、規范的入學教育活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引導效果。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系統性體現在統籌安排、形式多樣、注重時序三個方面。統籌安排方面,由于入學教育工作的參與主體組成復雜,涵蓋學校、學院、專業、班級多個層面,涉及學工、教務等多個部門,如不加以協調,將造成入學教育有冗余、有盲區、無章法等問題,新生接受教育的效果勢必大打折扣。如果通過統一的協調,列出入學教育階段的詳細計劃,做好各層級、各部門的分工,不重不漏地覆蓋到十大育人體系,發揮育人功能,甚至形成入學教育大綱或教案,則可以避免上述問題。形式多樣方面,入學教育的系統性不僅解決整體協調的問題,同時也要克服形式單一的弊端,以期達到更優的教育效果。多樣的教育形式可以改變枯燥乏味說教式教育的現狀,激發新生的學習熱情,使之更加容易接受大學入學教育的內容。要用豐富的載體加深新生的參與感,幫助他們在潛移默化和寓教于樂中獲得教益和改變。注重時序方面,入學教育的開展要結合科學的方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客觀教育規律。為了使入學教育的內容更好地入心入腦,要綜合衡量各項教育內容的前因后果、邏輯次序,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的規律,以合理地時序灌輸給大學新生,幫助他們從容接受、根植于心。
(三)著力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時效性
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要樹立先聲奪人、先發制人的意識,占領大學新生的思想高地和輿論高地要求高校主動搶占先機。對入學教育時間點的準確把握對高校提出較高的要求。入學教育并非自新生報到后才開始,在網絡技術發達的今天,入學教育工作大可以依托網絡而前置。在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過后,很多未入學的準新生必然會關注錄取高校的媒體動態,應用這些媒體動態傳遞有效的教育信息亦即是入學教育的組成部分。通過網絡平臺獲取的學校校史概覽、專業設置介紹等信息,將幫助新生樹立愛校榮校意識,形成大學入學啟蒙,為入學后盡早適應新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新生報到之后,要把握好入學后關鍵的一個月,協調有序地推進各項入學教育工作。由于新生入學后尚有軍訓的任務,因此入學教育的時間安排尤其緊張,需要細致規劃,充分發揮時間作用。如果錯過時間點,會失去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和端正學習態度的最佳時機,甚至可能導致新生受到來自非主流、多元化渠道的信息的干擾。
二、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載體和實踐
(一)打造入學教育的品牌工程
教育的品牌是基于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建立的。結合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來說,一個優秀的品牌工程勢必經歷多屆新生教育實踐的磨合和檢驗,能夠調動起新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相應的教育效果。強化學院迎新特色活動的延續性和創造性,讓常規活動做得有意思,創新活動做得有特點,打造入學教育品牌工程,提高新生入學教育的吸引力和創造力。改變單一的入學教育模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內容,尊重教育教學發展規律,通過品牌工程激發學生對大學學習生活的內生動力,從而更好地接納新同學,適應新環境。
(二)發揮網絡思政的工作優勢
在新形勢下開展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必然涉及對網絡思政教育規律的探討和挖掘。在入學教育階段同樣需要充分發揮網絡思政的工作優勢。新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平臺是入學教育工作的必爭之地,把它們建設好、維護好,可以更加迅速和深入地把有效信息傳遞給新生。微信公眾號和易班是當下高校教育宣傳的重要口徑,同樣也是入學教育的重要陣地。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平臺所能開發和延伸的功能日益豐富,從而可以最大限度豐富入學教育的形式,加強入學教育的互動。視頻學習、動畫授課、網上展館、競賽測試等異彩紛呈的教育形式徹底改變了新生被動接受的單調局面,使新生真正成為了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智慧載體,既激發了新生的參與熱情,也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三)調動新生班級的基層力量
新生入學教育要突出大的整體性,也要體現小的差異性。每一名新生都是一名獨特的個體,不能一概而論。班級作為新生群體中的較小集體單位,在新生教育活動中呈現出重要的價值。一部分入學教育內容應當有意識地安排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可以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以新生班級為單位,從學風建設、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行為習慣養成等多方面多維度開展入學教育,充分調動新生班級的基層力量,一方面可以增加新生班級的凝聚力,以最快的速度促進大學新生間相互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入學教育的受眾活躍度,動員新生以多種方式參與到入學教育中,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增加新生入學教育的吸引力和教育實效。
三、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探索
(一)優化新生入學教育人員結構
加強對高校全員育人主體能動性的充分調動,擴大新生入學教育的工作隊伍,全員參與,挖掘多方師資力量、借助各種資源條件、采取多種教育措施,將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有機結合,積極構建大學新生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從學長學姐到輔導員老師再到專業課程教師和學院領導,為新生解答入學后適應性的問題,加強朋輩教育的實踐,使新生快速融入大學生活。教育引導新生在大學生活中培養自主學習模式,適應獨立生活狀態,妥善處理交往過程中的摩擦,兼顧社團工作和學習之間的關系等。細心呵護、正確引導、現身說法、旁征博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和提高新生思想意識和政治站位,引導學生努力提升專業知識,培養健康積極人格,培養學生成長成才。
(二)重視新生入學教育制度保障
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將全過程育人的理念融于新生入學教育,注重各個環節之間的階段連貫、環節緊扣、節奏緊密。從收到錄取通知書開始,開始入學教育的前置階段,將入學教育工作做實做細。新生報到后,重視各個環節間的教育效果評價反饋及考核督導機制,將評價體系覆蓋到入學教育的各個方面。針對入學教育內容涉及的新生家長會、優秀學長學姐報告會、新生入學教育教講座等內容進行系統化評價與督導,推動入學教育制度化建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徐國峰,楊俊靜,崔麗.基于易班的東北農業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探索[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3(3):82-85.
[2]柳曉燕,陸琳.系統論視域下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實踐探索[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3):141-144.
[3]禪永毅,牛顏冰,王宏偉.新時期大學新生入學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對策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1):159-160.
作者:宋一 單位:大連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