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文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大力實施,我國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僅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化,也越來越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不但可以幫助其更好地學習、生活,對其今后的發展以及國民素養提升的重大目標等方面都緊密相連,所以教學中必須要引起重視。
【關鍵詞】人文素養;小學數學;教學現狀;教學措施
我國自古以來即有教書育人這一理念,也就是說,在學校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也要教會其做人的道理,以及通過各種途徑來幫助學生完善人格,建立健全素養體系。當下的教育環境也要求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并在學習中不斷強化自身的人文素養,種種新的教學要求為當代小學數學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打造人文課堂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人文素養概述
人文素養屬于人類內在品質的一種,其可以被劃分為人文和素養兩個方面,人文一般指人文科學,如哲學、法學以及經濟學等;而素養則是指人們的能力要素、精神要素。兩者合二為一就是人文素養,屬于一種內在品質,人文素養以人為中心,以人文科學為載體,通過學習人文知識,人們能夠擁有相應的知識體系,也會具備一定的能力。在人文素養中,其更加崇尚人們思想的解放,倡導人們積極探索新的領域[1]。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我國經濟實力不斷攀升,使得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教學條件也有所改善,越來越多的教學輔助工具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得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不再枯燥無趣,同時也很好的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但即使如此也不可否認的是,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方面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體現在:第一,部分教師依然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中將大部分目光都集中在如何提升班級學生的數學成績上,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簡化為知識的傳遞和技能的訓練,更多地關注了數學學科知識,而較少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精神世界;第二,雖然如今一直在倡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但依然有一些教師對此方面視而不見,或是其能夠意識到此方面的重要性,但其自身能力不足,無法做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機滲透人文素養。
三、人文素養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措施
1.優化教學理念
人文課堂的建設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若要打造出真正的人文課堂,首先教師應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并重新審視數學這一學科,教師應明確的一點是,小學數學知識并沒有想象中那么枯燥無趣,在這些知識中不乏有蘊含豐富情感、人文因素的內容,教師要依托這些內容來構建人文課堂。除了教學內容外,教師也要針對評價體系進行優化,我國教師已經習慣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對學生進行評價,事實上這一方式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并不公平,也不符合人文素養教育的要求,因此今后教師應徹底摒棄這一陳舊的評價方法,而是能夠全面的、公正的看待每一位學生,積極尋找學生們身上的閃光點,并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2.充分挖掘教學內容
無論是哪一學科的教學工作中,教材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有限的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探究,找到與人文素養相契合的切入點,然后從這一方面來進行人文素養的融入。例如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的滲透集合思想,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平移、等積轉換等理念進行滲透。再以百分率應用題的教學為例,這一類習題往往困擾著很多學生,如部分學生在計算百分率時往往會出現誤差,或是對應用題目的理解不到位等。基于此,教師可以將此方面與實際生活案例進行結合,以生活化的口吻來對這一知識進行講解,或許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另外,我國有很多優秀的數學家,教師也可以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向學生普及相關數學家的生平事跡,以及其創造這一知識的契機等,以圓周率為例,古代數學家劉徽的割圓術以及數學家祖沖之的圓周率計算等,都可以作為此方面的拓展內容,同時告知學生們,關于圓周率的計算,我國整整比國外其他數學家提前了一千多年。當學生們了解這一點后,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會有更多的興趣去學習數學知識。數學并非獨立的學科,其中很多部分都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連,教師可以通過學科交叉滲透的方式,使學生具備整合不同學科知識的能力,這樣不但能夠強化人文素養,更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2]。
3.教學方式多樣化
第一,情境教學。情境教學的實現方式有很多,如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或是制作微課,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其優勢在于可以利用相關工具,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能夠便于理解,教師也可以在相關內容中找到切入點,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意識和行為的培養。如在學習組合圖形體積,或是立體圖形容積的相關內容時,若教師單純的在黑板上進行畫圖教學,很多學生往往都是一知半解,畢竟有些部分教師難以用筆勾勒出來,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實現這一操作,如在網絡中下載一些相關的圖片,或是視頻,使學生能夠清晰的看到每一個部分,這樣一來學生的理解程度和速度都會得到提升。第二,合作教學。合作教學法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師生合作,另外一種是生生合作,在人文課堂中可以以生生組合作為主要的模式。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能夠使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互動中實現雙向提高,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這對于強化學生人文素養來說能夠起到很好的積極作用。以測量方面的知識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或是由學生自行組隊,每隊平均5-6人,之后將學生帶到操場上,由各個小組自行選擇相關區域,在地面上測定直線和測量較短的距離等。在這樣過程中,每個小組的學生不僅都能夠充分的參與進來,也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并非只能夠在呆板的課堂中進行,其也是一種可以通過實踐、同學相互合作來獲取知識的學科。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有了新的認知,也能夠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學會了如何與他人進行合作等。第三,體驗教學。人文素養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一種素質、一種信念,更是人們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指導意識。數學知識雖然相對而言較為抽象,但小學數學的抽象性并不高,若教師能夠靈活應用體驗教學法,也可以讓學生們在很短時間內了解相關的定義和概念。解決問題是數學教學的重點,而有關于行程的問題不僅數量較多,且形式多樣,很多學生在關于行程的學習中常常會迷失方向,找不到解題思路,或是對相關的概念認識不到位。如相向而行、相背而行以及相遇這三個概念,如果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那么教師可以請兩個同學上臺,然后根據不同的概念指揮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或是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雙手來進行比劃,同時教師再進行相應的講解,這要比教師一味的用語言和板書進行講解會更有效率。綜上所述,若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人文素養教育,首先教師應明確何為人文素養,然后掌握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價值觀念以及各項能力的程度如何,同時要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綜合考量,最后利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打造全新的數學課堂,使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高寶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小數加減法”一課數學素養的有效落實[J].學周刊,2019(05):59-60.
[2]晏麗霞,徐志營.基于翻轉模式的數學建模課堂對提升大學生數學素養的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35):129-130.
作者:林清鑫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峰尾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