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近代主體性哲學的解構與重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陳晉旭 單位:淮陰工學院
20世紀是高揚人類主體性的時代。主體性作為人的特性,在哲學理念和社會實踐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成為現代主義的核心內容。因此,以反思、批判、終結現代性為己任的后現代主義就把顛覆主體、消解主體性問題視為自身的重要使命。具有極其豐富和復雜的理論內涵的后現代主義被西方學者普遍地區分為相互沖突的“兩翼”:“極端的后現代主義”和“重建性的后現代主義”,無論是“極端的后現代主義”還是“重建性后現代主義”,都是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作出的反應,都是同現代性與現論的決裂,都致力于批判現代性及其話語。我們對后現代主義的主體性批判問題的考察自然是包括這“兩翼”都在內的后現代主義整體圖景。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更力圖在超越現代性的基礎上建構出新的“主體性”理念,從而達到對自然、對人、對世界的終極關懷。
一、后現代主義對主體性的解構
后現代主義將解構主體性的矛頭首先指向了主體概念本身。在后現代主義看來,把人、自我設定為天然的主體是缺乏根據的。后現代主義對主體性的顛覆決不僅僅是表現在對這一概念的簡單割舍上,而是觀照西方現代化客觀進程所引發的一系列消極后果從思維的深層結構對人類理性缺失的批判。這種批判涉及到對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重新詮釋,更重要的是它對現代主體性的內源性根據進行了多維度、多視角的“解構”,以徹底摧毀現代主體性的基礎。首先,對二元論的解構,二元論作為在主體、客體分離對立中提出和解決問題的理論模式,被后現代主義看成是西方哲學步入迷途的根源。因此,后現代主義對主體的顛覆和對二元論的解構實質上是同一個過程。后現代主義思想家對二元論的解構內在地體現出了他們在批判主體性時持有一種明顯的“去中心”論或“非中心化”哲學立場,傳統的作為中心的自我也就被非中心化了,人成為了非統一、多元化和相對的存在[1]。其次,對理性中心主義的解構,正是憑借理性的力量,人才成為主體,才具有主體性。因此,解構理性中心主義也就成了后現代主義消解主體性和反判現代性的重要任務與必然走向。雖然后現代主義陣容龐雜,理論傾向各異,但解構現代主體性,并進而徹底摧毀現代主體性,卻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二、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對主體性的重建
“極端的后現代主義”側重于對現代主體性的“狂轟濫炸”,至于在后現代主義社會應有什么樣的“人”的理念、主體解構后將以什么面貌出現則缺乏思想的創意,可以說是“只事破壞,不事建設”。[2]“重建性的后現代主義”反對的是現代主體性,但并不完全否定主體性本身。他們消解了現代主體性后,從正面道出了自己對主體性的理解。后現代精神承認,人類具有非凡的自決能力,并有明顯的自由,也不否認人的價值要高于其他物種,但他們認為人的主體價值是有正負雙重效應的,他們關心的只是主體正價值的發揮,其任務是在現代主義的“廢墟”上構建起具有自身特點的后現代“主體”話語,使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得以重建。“重建性的后現代主義”在構建后現代主體時體現出了鮮明的特色,從他們構建“主體性”觀念的認識取向上看與“極端的后現代主義”比較有其突出之處,它把對人的福祉的特別關注與生態的考慮融為一體。首先,強調作為“主體”的人的構成性。把人理解為“關系中的自我”,從而也就瓦解了人類中心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合法性。其次,強調“主體”的有機性。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強調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超越了現代哲學在人與自然關系上的二元對立;在人與人的關系方面,倡導主體間性以消除二元論在人與人之間設置的人我對立。再次,強調主體的創造性。對后現代精神來說,最重要的挑戰是如何學會更好地把創造性的新事物同破壞性的新事物區分開來,后現代主義的主體創造性表現為對環境的適應性。最后,強調對過去和未來關心。建設性后現代主義強調內在性、倡導有機主義,注重歷史的連續性和統一性,要求發揮人的創造性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的意義[3]。
三、合理的主體性原則是未來哲學的基本走向
客觀地審視后現代主義對主體性的批判,既有積極的有價值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不合理的一面。首先,通過對現代主體性的批判和解構,暴露了現代主體性的諸多理論缺陷,這對哲學在更高形態上闡發主體性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資料和借鑒。其次,通過對現代主體性失弊的揭露,對于以實現現代化為目標的中國如何吸取發達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因主體性的無度發揮而陷入種種困境的教訓,繞過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彎路而選擇一條健康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和警示作用。再次,后現代主義重建主體性的努力,盡管還是初步的,但畢竟表現出了其以建設性的態度克服現代主體性的弊端的強烈愿望和不懈努力,這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一些后現代主義者站在自己的哲學立場上完全摒棄了主體,對于這種由發現人類滄桑和困境的睿智而走向主體價值虛無甚至是泯滅主體的思想途徑,我們不能不說它是當代西方思想的一種極端形態,尤其是“極端的后現代主義”對人本主義采取一種完全拒斥而不是重建其核心價值的態度,這種剝奪了主體的道德責任和道德自律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總之,后現代主義通過對現代主體性的顛覆,構建了具有后現代主義特點的主體理念,這其中既有精華,亦有糟粕。我們應該本著辯證否定的態度,加以批判吸收,使其思想融入新時代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更好地為哲學理論的發展及人類歷史的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