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人力資源會計推行途徑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我國企業的自身特色,探討了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企業中推行的必要性,并從理論方面、管理方面、經費使用方面,提出了人力資源會計優化推行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推行;途徑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革新,企業間的競爭已從物質轉到人才的方面,對人才的引進、培訓和管理都將是社會經濟和企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元素。傳統會計主要以物力資源作為會計確認、計量的主體,忽視了人才的重要性,普遍認為機器、設備等物力資產為企業創造了價值,實現了經濟利益的流入。由于人才重要性的日益提高,這種傳統會計的計量越發暴露出了諸多弊端,由此人力資源會計出現了。自20世紀60年代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出現,到80年代引入我國,再到21世紀的今天,人力資源會計依然是諸多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話題,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國企業在人力資源會計方面的應用還不成熟。因此,探索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企業中優化推行,顯得尤為迫切。
1人力資源會計相關概念
1.1人力資源與人力資產、人力資本的概念及關系
對于人力資源的理解,可從兩方面進行闡述。①從人力資源的基礎部分來講,其更傾向于人力資源是在特定的范圍內,在適齡的勞動人口所具備的工作能力的人口總數。②在人力的方面來講,認為人力資源是表示在特定的范圍內適齡的人口中有工作能力的人才所具備的創造經濟價值的能力。企業的人力資源可以被看作是除了傳統的資產之外的,企業的一種特別的資產,可以定義為人力資產。而人力資產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特殊性質的資源,是企業通過與產權主體(人)進行交易,所掌握或控制的,能夠通過貨幣進行計量的,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是不相同的。人才作為一種經濟資源,有稀缺性和價值性,是通過探究而形成的有一定勞動力、智力水平和技術能力的生產要素的形式。它著重強調的是人才作為重要的要素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體現出的創造能力;人力資本的概念著重從資本的方面來反映人力,而人力資源會計則更傾向于從生產的要素方面來反映人力。它通過一定代價來獲得的能力和技能的價值,投資的支出可以在提升生產效率的過程中以更大的利潤來收回。
1.2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
有關人力資源會計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幾種。1.2.1美國會計學協會的概念。1973年,美國會計學協會人力資源的委員會把人力資源會計定義為:人力資源會計是用于計量有關它的資訊,并把資訊轉給利害關系相關人的過程。由于這一含義包括了人力資源會計的計算對象、方法和目標等具體概念,所以目前被大多數專家承認最有權威的闡述之一。1.2.2弗蘭霍爾茨教授的概念。著名人力資源會計學專家弗蘭霍爾茨教授認為,人力資源的會計是將人才的價值作為企業的資源來計量的。這一含義確定了人力資源會計的計算對象是人力資源,計算的內容是人力資源的成本或價值。并且還指明了人力資源的價值實現要在“組織”這一特定范圍內才可能夠計算。1.2.3閻達五教授等專家的概念。我國的會計學專者閻達五教授和徐國君教授則認為,人力資源的會計應該從人力資源財務會計和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兩方面來講。人力資源的財務會計是分辨、計算和提供和人力資源的貨幣性有關的資訊,人力資源的財務會計主要針對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或價值來確認、記錄、計算和報告,以向企業以外提供人力資源的會計信息作為主要工作,以至于讓企業的利害關系相關者通過這些財務資訊,能夠更加完整和準確地分析企業的財務和經營狀況,進而做出準確決策的系統。很明顯,這一含義是在會計職能的基礎上提出的,有我國會計制度等特色。
2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企業中推行的必要性分析
由于受到許多原因的影響,當前人力資源會計在中國企業中的發展情況還不夠成熟。目前,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出現了許多的難題,概念性的論文占了多數,表述實踐操作的論文卻很少見。比如,在人力資源會計計算的論文中,普遍只探討了人力資源的支出和價值計算模式,而缺少經驗實踐來驗證而得出的方案,并且企業缺少人力資源會計應用的推動力量。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財務會計核算、財務信息使用者、企業內部管理等的需要,在企業中應用人力資源會計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1財務會計核算的需要
在目前企業的經營中,人力資源的投資逐漸增大,若把人力資源的投資全部歸入支出中,就會與權責發生制的會計原則相違背,導致會計信息不準確。企業在人力資源投資上的支出是劃到資本還是費用,需要進行探討。①人力資源投資的盈利期一般會大于一個會計核算期,應該將其資本化,再進行攤銷,而現在的會計制度卻把它當作即期支出。當職工離開的時候,還沒進行分配的人力資源的支出作為其變化的損失,劃入即期支出,但現在的會計制度還不能體現出其損失,會影響決策者進行準確的決策。②把支出費用化,一定會使其盈虧的信息不準確,從而導致判斷錯誤。
2.2財務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在經濟高度發達的時期,人力資源對企業經營成敗的影響顯著提升。由于經營者對人力資源的資訊要求變得越來越依賴,管理者也會核算和剖析人力資源的價值,但是一般人力資源的價值信息幾乎不能在傳統的財務報表中體現。對于規模效益顯著、技術較為集中的產業,人才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如若因為當前企業對其人才支出、成本與價值的認識不足,忽視了對人力資源價值的核算,導致許多的精英流失掉了,在該種情況下,人力資源價值的核算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3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
當前的會計制度把人力資源的支出歸到當期支出,不另行和透露人力資源投資和變化狀況、人力資源投資和經濟價值等方面有關的資訊,因此不能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但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把企業的人才當成資產,能更準確地剖析人才和物質資源的投資份額和效果,為股東們提供更準確和具體的判斷標準。從企業治理的方面來說,將人力資源應用于會計很重要。綜上所述,無論從堅守會計的核算原則,還是從符合財務信息使用者需求方面,還是對企業的內部管理來說,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都是必要的。人力資源會計是人力資源的使用情況、投資的使用情況和創造價值的重要手段,將人力資源會計應用于企業顯得非常重要。
3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企業優化推行的對策建議
3.1理論方面
理論的深入研究為實踐的應用奠定基礎。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研究使得其在企業中推廣應用有章可循。20世紀6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進行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探索,80年代引入我國,將會計的計量主體從物力資源轉向人力資源,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人力資源會計計量制度和指標體系,其計量的公允性和準確性需要根據人力資源的特性來確定,為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應用做了理論鋪墊。任何一個學科的產生,除了有本身發展的外在條件之外,還要有比較成熟的學習理論作為它的基礎。因此,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在哲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的大融合下,進一步適應我國企業的基本情況,為實踐應用做好準備。
3.2管理方面
勞動人才規章的發展為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人力資源市場因人事規章的發展而產生。企業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雇傭許多職工,其中有一些來自企業的職位聘用,另一些來自人才市場的雇傭。若兩方達成一致的雇用意向則簽署長期的勞動合同,終身簽訂的制度已經沒有了。人力資源和人才自身是兩個不同的含義。在現在的社會中,人才不是物品,不能夠進行商品交易,但人才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使得人力資源可以為企業產出價值,是可計算并能買賣的。由此可知僅僅是人力資源才可被當作資產。這個思想理念的形成,為企業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企業若是傳統的知識和技術集中型的企業,人力資本在企業的擁有者權益中占有很大的份額,特別是企業的管理者和技術工作者的人力資本比重。目前,我國的企業中有些企業已經實現了管理者的人力資本投入,為企業中確認人力資本的效益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3.3經費方面
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絕對的優勢,就需要理性的、具有專業能力的培訓人才,培訓掌握先進技術和資訊的專業人才和熟練掌握技術的實際操作人員。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企業要加大人力資源方面的支出,用高待遇聘用一些優秀的人才,對替企業帶來經濟利潤的技術人員加大獎勵。對已有的職工進行培訓,開發他們的潛力為企業進行的工作,并且防止人才的離職還要進行一些留住職工的對策。這必定會使企業加大人力資源方面的投資支出。當前我國企業中大都發現了這個問題并加大經費投入的力度,為其會計的應用奠定了經濟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包玉香.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應用研究[D].廣州:廣東財經大學,2017.
[2]劉暢.人力資源會計問題研究[J].商業經濟,2012(23):93-95.
[3]羅新華.人力資源會計確認與計量研究綜述[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60-66.
[4]吳瀧.對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創新及其模式的構建[J].會計之友,2010(2):7-11.
[5]閻達五,徐國君.關于人力資源會計的框架———以勞動者權益會計為中心[J].會計研究,1996(11):20-25.
[6]白光.基于人力資源會計視角的薪酬體系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0(9):10-11.
作者:吳振濤 單位:山東濱盛文旅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