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研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以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將大學生分為無創業意向、有創業意向無創業行為、既有創業意向也有創業行為三類群體進行分析,探討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有效的培養策略。力圖提升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緩解當前高職院校就業壓力提供思路和著力點。
關鍵詞:高職教育;創業能力;軟件技術
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否能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這是職業教育的關鍵。這些關系到畢業生和家長的利益,也關系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政府非常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政府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支邊、支教”、參軍入伍、選拔大學生村官等,這些解決了部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每年隨著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還存在很嚴峻的就業形勢。采取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方針政策,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高校積極引導大學生創業,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畢業生的高水平、高質量就業[1]。
1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教育研究現狀
很多學者對創業教育進行了研究。李剛等提出了“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模式,即“創業教學+創業模擬+創業實踐”三者結合的形式。通過創業課堂、創業實踐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費黎艷指出創業教育具有層次化,并將創業教育分為激發創業意識、培養創業技能、提高創業實踐能力和創業后續支持四個層次。劉華斌系統歸納了高職創業教育模式遵循的六個質量評價體系,包括心理輔導、社會實踐、課程教學、能力提升、組織保證等。劉玉娟指出優秀的創業教育教材和高素質的教師是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必備條件,而且優秀的創業教育教材編制不但要學校教師參與,還要吸納具有鮮活經驗的創業成功人士參與。此外,創業教育的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教學和第二課堂等方法。李梅考慮到創業者的能力差別、知識結構變化及品質等不同因素,提出將創業基礎知識、創業實踐環節和創業能力作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黃志純等認為完善的創業教育評價體系應由師資隊伍、組織領導、學生素質、社會聲譽和環境建設五個指標組成,該指標有助于檢驗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實施效果。馬斌認為應依靠有效的激勵機制、績效考核機制及服務保障機制來保證服務體系的正常運行,并認為有效的高職創業指導服務體系應從制度建設、團隊建設和環境建設三個方面著手[2]。在我國創業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畢業后去創業的學生非常少。在校期間很多學生可能會有強烈的創業想法,由于家庭、個人、社會影響,畢業后真正自主創業的人卻不多。有統計顯示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是3%,世界平均水平是10%。統計顯示我國1%的學生進行了創業,國外大學生創業比例高達20%~30%[3]。
2高職學生創業能力分析
2.1創業能力水平不高
大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水平不高,欠缺把握機會的能力,欠缺組織管理的能力,欠缺創新創造方面的能力。商業敏銳性缺失,對市場的變化、商機不能正確把握;大學生在進行創業活動時對企業運作方式、企業注冊、企業營銷、國家的宏觀政策等不了解;決策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非常欠缺,自主實踐和創新能力尤其不足。
2.2創業能力差異分析
(1)經調研發現性別對創業能力沒有影響,女生和男生的整體創業水平沒有很大差異,在創業學習能力方面女生比男生高。(2)根據調研發現專業不同,創業能力存在差異,文科學生比理工科專業學生創業能力高,但是在創新創造能力方面理工科學生高于文科專業學生,這個研究表明高職院校創業教育應根據不同的專業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3)根據調研發現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創業能力水平沒有很大影響,來自城市與來自農村的學生沒有大的差異。綜上,如果大學生的心理應對、機會把握、組織管理、創業學習、創新創造等能力越高,那么創業能力總體水平就會高。
3創業能力不高原因分析
從上文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能力不是很高,經分析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4]。
3.1大學生自身條件限制
(1)創業知識缺乏。雖然在平時的學習中打下了很扎實的基礎,但是創業活動相關知識和技能欠缺,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方面知識以及技術技能缺乏。學生創業激情很高,但在進行創業時遇到一些具體的事情就會一頭霧水,比如企業怎么注冊、如何經營和管理、企業的商業運作、企業的融資與流通等。除此之外,對國家的宏觀政策、法律知識不了解。所有這些問題都會制約大學生的創業活動。(2)經驗的缺失、創業資源匱乏也是大學生的一個弱點。他們生活在單一的社交圈,人脈資源會很欠缺,遇到問題特別是處理社會問題時會很難。(3)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缺乏。創新意識缺乏,運用傳統思維去分析問題,缺少自己的觀點和原則,特別是質疑和批判精神缺失。創新創業就是要打破常規,改變思維方式,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發現和把握機會。如果沒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只是簡單模仿,那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當代大學生創業意識弱,沒有敢于冒險的精神。主要是大學生受傳統教育影響,就業觀有偏差,對職業的理解也就存在偏差,很多學生以為就業才算找到了工作,自主創業不是工作。同時,學生不敢也不愿意嘗試,對創業活動不關心甚至反對。(4)心理素質不高。大學生平時主要是在校學習,基本沒有和社會接觸。在進行創業活動時難免會受到種種挫折。有的大學生心理素質不高,遇到困難就會放棄,失去信心。
3.2創業教育水平不高
(1)高職院校創業教育培養目標不科學。高職校依舊沒有把創業教育真正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仍然采取傳統的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創業綜合素質被忽略。部分高職校開展創業教育僅僅面向經濟管理專業類的學生,沒有真正意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對創業教育理解存不足,開展一些流于形式的創業教育。比如,每周上幾節創業教育課,其實創業教育應是學生開展創業活動,以創業活動帶動學生去創業,從而帶動就業。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和倡導創業教育,但部分高職院校只注重創業理論知識的講授,沒有真正重視創業活動的開展,認為學生能寫出一份好的創業計劃書就達到目的了。其實這樣做學生在真正創業時就不知道該怎么做,遇到問題就不知道該怎么處理。(2)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到目前為止,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課程不完整,教材不系統、權威,課程設置、教學目的、考核標準也不明確。創業教育在大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受到重視,很多高職院校把創業教育放在就業教育中開展,只是作為就業課程的補充,沒有形成全面、系統的學科體系。還有很多高職院校把開辦創業大賽、創業講座等作為他們的創業教育。沒有把創業教育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與人才培養方案相割裂,缺乏系統性與規范性。課程體系也很不完善,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業理論和創業精神,更談不上創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3)師資力量缺失。創業教育課程不是簡單傳授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活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是在職教師傳授創業知識,這些教師大多沒有很多實踐經驗,個人都沒有創業經歷,在進行創業教育授課時很難到位。有些院校聘請了一些成功的企業家,以講座的形式進行創業教育,其實那些都只是企業家個人成功經驗的分享。高職院校缺乏能夠真正指導學生創業活動的導師,這些都嚴重制約了高職校創業教育的發展[5]。
3.3創業環境的營造不夠完善
(1)創業體制和政策環境有差異。近年政府也非常重視大學生創業活動,相繼出臺了很多政策,比如銀行貸款、稅收等政策,但沒有建立全面、系統的社會支持體系,扶持力度和資金支持的額度有限。同時,我國大學生創業歷史不長,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也不完善,這些都是不利方面。(2)校外創業實踐平臺欠缺。創業需要實踐,培養創業能力關鍵是實踐。如果大學生沒有創業實踐,那么創業能力的培養就無從提起。目前,很少有高職校能提供創業孵化器,校企合作的校外創業實踐基地幾乎沒有,企業沒有整合資源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活動平臺,這樣高職創業教育還是只能停留在理論。(3)社會沒有形成創業氛圍。社會對大學生創業不很認同,甚至認為只有在校不認真學習,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學生才會選擇創業。這種社會的輕視、不尊重,也嚴重影響大學生創業活動開展。(4)沒有構建有效的社會支持體系。沒有構建整套政策法規,創業氛圍缺失,家庭支持缺失,很多父母反對創業。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父母都希望孩子畢業能拿鐵飯碗,父母對創業活動不支持甚至是反對。大部分家庭在經濟方面不扶持,在精神層面也不給予關心與認同,這樣就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4創業能力培養的策略
4.1無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策略
在大學生創業活動中,政府應積極鼓勵、引導、支持,要有針對性地扶持,對暫時還沒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在高職院校和社區設立創業指導站、創業咨詢點、創業體驗中心等機構促使大學生關注創業、了解創業,喚醒他們對創業活動的熱情,激發創業意識。高職院校有很多社團,要充分利用學生社團,在社團中加強創業意識的培養。政府也要引導企業配合高職院校,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激發大學生創業熱情。大學生也要培養創業興趣,樹立創業意識。社會也要營造支持創業的氛圍。
4.2有創業意向無創業行為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策略
政府加快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從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給予資金扶持、實行稅費減免優惠政策等層面保障大學生創業活動。高職院校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構建、完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企業在政府引導下實現校企聯動,為學生搭建創業實踐平臺。大學生積極配合學校接受創業教育,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創業能力。社會要形成鼓勵嘗試的輿論環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4.3有創業行為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策略
政府要優化創業環境為大學生提供創業實踐條件。高職院校要把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任務和目標,為創業活動的順利開展盡可能提供必要的條件。政府應加強聯系企業,提供政策支持,與大學生創業者或創業團隊結成對子,實行幫扶。大學生自身應正確定位,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社會各界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大學生創業活動順利開展。
5結語
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賦予了機會。政府、學校、企業、社會四方聯動,為大學生提供創業環境和氛圍。高職校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尋求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案,把學生的創業教育落到實處,實現對大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走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代。
參考文獻
[1]楊吉春.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2016(1).
[2]郭峰,李鋒,鄒農基.創業導師制:大學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機制[J].江蘇高教,2014(5):108-109.
[3]WatsonCapps,JanaJ,Cech,etal.Academiaandindustry:Companiesoncampus[J].Nature,2014,514(7522):297-298.
[4]楊道建,趙喜倉.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效能[J].江蘇高教,2015(5):101-103.
[5]宋華明,劉澤文.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耦合研究[J].江蘇高教,2017(2).
作者:李紅日 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