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共享下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人才培養關乎國家建設與經濟發展,在財務共享的時代下,如何為社會、企業輸出高素質和高能力的會計人才,這是值得高等院校思考的課題,社會人才結構改變,對普通會計人才的需求逐步轉移為高端應用會計人才,這對于高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以及教學內容都帶來一系列挑戰。本文從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特征出發,結合新時代的發展與變化,探討財務共享服務趨勢下對會計人才的新需求,并提出高校培養適應財務共享發展的應用型會計人才策略。
關鍵詞:財務共享,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0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集團化,管理精細化,辦公協同化。為提高核算效率、提高決策速度及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應運而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關鍵在于共享財務服務。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作為總部與子公司之間的一個業務集中化支點,承擔了子公司的基礎核算任務,同時為總部提供定制的標準化報表,服務整個集團的財務業務[1]。高校會計專業是一個培養符合時代經濟趨勢的實踐性財會人才的專業,它的專業目標與特點,決定了其在面對新型共享經濟模式的植入與新興變革下,需要及時地對專業教學進行改進,以此更好地契合共享經濟背景下時代提出的新要求。
1財務共享模式的內涵
互聯網的不斷深入發展,財務共享模式的出現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了新思路,讓管理環節和管理過程更加簡約,促進了企業財務業務的縱深發展。加上信息技術的支持,財務管理方式更加高效便捷,組織框架更加扁平化,管理成本及費用節省空間增大。財務共享是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對企業管理增加了更多活力,與之對應的高等院校,作為培養財務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更需要結合財務共享的時代元素,做好人才教育的全面部署與規劃。
2應用型本科高校的特征
首先,傳統高等院校培養主要是依托基礎理論與知識體系,培養人才最終流向要么是科研單位,要么是企業研發部門,但是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流向多為應用崗位,多數畢業生都是進入一線部門工作,從事的工作內容也多為基層工作。其次,應用型本科院校設計人才培養規劃時,都會考慮地方需求,結合地方經濟資源、文化資源、自然資源等,優先設計契合地方發展及企業發展的專業課程,還會重點開設一些專業特色的培養計劃,從而為地方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最后,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式不是“一刀切”培養,它是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培養,會全面考量校內、校外各種因素,突出人才培養的優勢,從而形成獨樹一幟的人才培養模式。
3財務共享對會計人才能力需求變化
3.1專業技能更強
財務共享需要更高、更扎實的專業技能。會計核算的集中化和流水線處理,要求基礎核算會計要熟悉基礎系統操作,懂得報銷流程、運行環節,根據共享中心的數據做好統一處理,并對共享數據進行實時性監管,以保障共享中心安全運行,保障數據的價值性與安全性。
3.2綜合素質更高
在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流程化的基層會計人員的工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替代,企業需要的是高端會計人才,可以為戰略規劃、頂層決策提供更多建議,從而發揮會計作用[2]。
3.3業務流程更通
由于企業面臨復雜的外部環境,且環境動態變化的速度日趨加快,企業流程管理并不是一勞永逸的工作。財務共享會計需要有夯實的理論基礎和充分的實踐經驗,可對企業流程存在的不足進行客觀判斷和分析,找到流程中不足,漏洞,進行查漏補缺,通過業務重組、流程優化,減少財務管理的成本,從而推動企業健康發展,以實現企業戰略目標。
3.4數據分析更精
會計學與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融合,傳統會計不斷升級和轉型,基于財務共享中心,將企業上游供應商、下游消費者等模塊納入數據采集范圍,積累企業標準化業務處理數據,實現供應商數據、采購數據、客戶數據共享。
4現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不足
4.1人才培養與經濟發展脫節
隨著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企業日益重視發展的高質量、管理創新特別是以財務共享模式為代表的財務管理創新備受關注,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在高校當中進行財務共享課程的教學,使得學生能夠掌握財務共享模式的基本內容,就成為現階段高校會計專業急需做出改變的關鍵點。
4.2人才培養目標缺少特色
很多應用型本科院校設置專業忽略了本地區及企業的需求,所設計專業沒有考慮到專業和需求,通過前期調研,許多高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難以匹配財務共享會計人才知識和技能要求,教學方法運用難以達到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與輸出。
4.3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缺乏重視
在我國傳統教學觀念看來,高等院校教育就是知識教育和理論教育,他們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實踐教育,還有一些院校認為實踐教育應該是畢業生進入崗位之后的事情,因此在課程設置和專業資源分配上,多重視理論教育,忽視了實踐教育。
4.4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單一
高等院校對人才評價都是以本校方式展開評價,以往都是按照結業考試的方式,單獨以這樣的考核評價人才培養的情況,并不能適應當前的發展。雖然其中也穿插了部分企業評價,但是他們都是從畢業生就業情況實施的評價,是事后評價,對于當下即將畢業的學生而言,不具有任何意義。
5基于財務共享優化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5.1精準定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結合時代發展,結合高校自身發展現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找準培養定位,同時保持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是高校應用型人才戰略是否能夠收到實效的標準。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應當具備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能好高騖遠,脫離現實。對于人才的培養不能盲目追求學生人數的規模擴張,需要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積極提升,注重打牢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養,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優秀的人才。
5.2根據市場需求設置相應的專業
高校在設置專業時,應當對本市區域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類型、需求專業、需求層次和水平進行充分調研。充分發揮自身院校優勢,推陳出新整合現有資源,制定專業建設標準,提升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建立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在新經濟形勢和教育理念下,專業建設是高校內涵建設的核心,應當具備一定的超前意識,以能力培養為本,明確人才培養方向,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5.3優化課程安排和教學內容
5.3.1優化課程體系。由專業化教育轉向通識教育,以能力提升為主線,開展“理論+實踐”雙線教學,采用校內教師與校外兼職共同授課。[4]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知識結構豐富的全面人才,實現教育與實踐要求的匹配對接。5.3.2要轉變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責任感和主動性,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和教學資源,實現教學中心的轉移,改變學生在課堂中被動接受的地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規范考核評價方式,鼓勵教師參加企業實踐,提升教師教學能力。5.3.3深化教材改革。教材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載體,教材也需要適當做好調整,以滿足應用型會計的培養需求,圍繞教學大綱的基本精神,融合企業一手資料,突出專業知識的運用和分析,積極開展教材編寫。5.3.4創新實踐教學。適應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形成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辦學理念和特色。探索“2+1”人才培養模式,通過企業頂崗實習、參觀學習和調查研究,提高崗位適應性和實際工作能力。
5.4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注重多方面發展人才,通過不斷學習理論和反復實踐,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用新視角和新方法研究思考問題。積極探索和改革教學管理制度,提高選修課在學分考核中的比例,將符合教學管理要求的課外活動納入學生學分考核。營造良好的實踐氛圍,加大投入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構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條件支持。鼓勵教師投入學生實踐活動指導,組建實踐指導團隊,增加學生實踐機會,讓學生重視實踐學習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唐惠欽.我國高校探索企業財務共享人才培養的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1):61-63.
[2]蘇亞民,王承琪.數字經濟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人才培養探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9,32(12):123-125.
[3]唐穎.財務共享對高校會計專業的影響[J].納稅,2019,13(23):49-50.
[4]孫夢丹,唐古力.財務共享趨勢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2018(17):398-399+476.
作者:陳禹潔 劉彤彤 李素枝 單位: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