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尾礦庫安全管理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我市尾礦庫存在的問題
1.設計方面
一是2002年以前部分尾礦庫沒有設計,約占總數的28%。這些尾礦庫堆積高度、坡比、庫容等基礎參數不清,安全設施不完善,隱患較多;二是部分尾礦庫補作了設計,約占總數的34%,多為2004年以前建庫。這些后補設計,由于缺少工程地質勘察和現場實測,更未對尾礦庫安全運行狀況進行論證,導致補作設計脫離實際,形成設計與現場兩張皮現象,更無指導性;三是一些尾礦庫設計深度不夠,導致設計可靠性差;四是部分設計方案中初期壩、排水構筑物選型錯誤,加之部分企業尾礦庫設計未經審查先行開工建設,導致庫址選擇不當,甚至剛剛投入使用,便出現很多問題,新建庫成為“病”庫。
2.施工方面
2004年以前的尾礦庫,多數沒有正規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大都是企業自行施工,或是委托當地組織農民施工,缺少施工原始記錄,特別是缺少隱蔽工程的施工技術資料,給尾礦庫運行期中的維護、檢測、維修帶來很大的麻煩;有部分企業隨意將尾礦庫的施工轉包他人,施工無有效監督,導致施工人員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從而降低工程質量;還有部分尾礦庫補作施工紀錄、補簽施工隱蔽資料,造成設計與施工實際不符的嚴重后果。
3.施工監管方面
在尾礦庫的施工單位無資質;沒有監理單位對其施工過程進行監理;監管部門機構不健全,使尾礦庫在工程質量、安全方面存在極大的隱患,更沒有履行施工竣工驗收、備案制度。
4.運營監管方面
一是尾礦庫數量多,分布面廣,監管力度不夠。隨著政府部門的機構改革,對尾礦庫的管理曾出現過真空期,現在雖然歸口安監局,但缺少相應的管理、技術人員,監管力量不足。二是未履行有關行政審批手續的現象普遍存在。尾礦庫監管工作包括發改部門立項核準、國土部門用地審批、環保部門環評驗收及安全生產許可,新建、改建和加高增容尾礦庫必須嚴格履行安全設施“三同時”審查手續。我市尾礦庫手續不全現象嚴重,據統計,今年在對26家尾礦庫進行聯合檢查中,5家未經過發改委立項核準,8家企業缺少國土資源局用地審批手續,4家未經過環評驗收,4家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7家未履行安全設施“三同時”審查。三是閉庫工作滯后。由于尾礦庫閉庫環節中,需要原始設計、安全評價報告、地質勘察報告、運行記錄、事故處理檔案、壩體穩定性分析報告、閉庫設計等資料,一些企業,特別是一些老企業無法提供這些必備的資料,加之一些企業對閉庫投入不足等原因,安監部門無法審查,導致閉庫工作滯后。
二、建議
針對尾礦庫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對尾礦庫的地質勘探。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勘探單位對尾礦庫進行詳細的地質勘測。為新建尾礦庫提供更完善更全面的設計依據,減少因地質因素產生設計變更,充分了解尾礦庫的整體與局部穩定性,查明各種地質條件的影響。
2.加強對設計部門的管理,提高設計質量。一是選擇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并要熟悉國家有關法規,做到設計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二是由相關部門對設計成果文件進行審核并出具施工圖審核報告,未審核通過的不得開工建設。三是設置專業化職能管理部門,實行從尾礦庫工程的設計、施工到生產運營一條龍的跟蹤監督管理,杜絕企業自行設計、邊施工邊設計、不設計或補設計的現象。
3.加強對尾礦庫的施工管理,保證施工質量。尾礦庫施工應進行合法的招投標活動,參與競標的施工單位必須符合條件,從而杜絕企業自行施工或委托無資質單位或個人施工,施工合同必須經主管部門備案管理,工程不得轉包。嚴格要求施工單位按圖施工,業主不得隨意變更設計、更換施工材料,工程未經竣工驗收不得投入使用。
4.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管。為了更好的保證施工質量,應選擇有相應資質的監理單位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監理,并由質量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質量監督,實行工程竣工驗收、備案制度。
5.加強企業安全監管,督促企業認真開展隱患排查治理。為防患、杜絕尾礦庫垮塌引發環境突發事件,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應開展尾礦庫專項整治。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尾礦庫專項整治行動工作小組,制定工作方案,組織協調、解決尾礦庫整治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嚴格環境執法,實施源頭管理,堅持新建尾礦庫項目環保審批和“三同時”驗收,嚴把環境準入關。強化對企業的日常監管,落實企業環境安全管理責任制。三是深入礦山排查隱患。四是建立聯動機制,做到監管有分有合的模式。
6.收取保證金。向礦山、選場企業收取尾礦庫維修、治理保證金,以防止以后出現安全等問題,由政府買單,給以后尾礦庫治理留有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