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集體經濟企業發展的途徑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伴隨集體經濟企業的體制變化和改造升級,集體經濟企業在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問題。文章主要以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為例,圍繞“全面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方向和區規劃定位,拋開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和其資源的不統一性,探索集體經濟企業發展途徑。
關鍵詞:集體經濟企業;發展途徑;探索
一、引言
2004年石景山區八角農工商公司和劉娘府農工商公司作為改革試點單位率先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到2015年年底,12家農工商公司相繼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為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通過多年的改制改革,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不僅明晰了產權、理順了機制、規范了管理、壯大了實力、加快了發展、維護了穩定、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與此同時,在集體經濟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面臨著新的挑戰,需要我們不斷地分析、論證、總結。通過探索新的經濟發展途徑,明確集體企業未來發展方向,全面提升集體經濟水平。
二、石景山區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一)企業關停、固定剛性支出逐年攀升
石景山區作為疏解非首都功能先行區,城市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區,集體經濟企業相繼關停,造成企業經濟負擔重。一是企業關停造成員工待業,同時企業每年還要支付這部分人員的社會保險費和工資,而且隨著上年社平工資的增加每年的保險基數也在增加,保險費用每年都有10%左右的增幅。二是產權制度改革后,企業還要擔負股東的生活補助。以上的固定剛性支出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嚴重阻礙了集體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經濟收入來源少,增收后勁嚴重不足
集體土地被征占后,企業經營收入幾乎為零,物業返還面積無限期,造成無產業支撐且剛性支出壓力過大,導致部分集體企業靠土地補償款填補日常支出,這種現象制約著集體經濟的發展。
(三)經營模式單一、科技含量低
目前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大部分是依靠以不動產租賃來獲得經營性收入,這種科技含量低經營模式單一使集體經濟逐漸出現收支失衡,增長乏力,效益下滑等問題,因此企業尋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迫在眉睫。
三、阻礙集體經濟發展的原因分析
(一)高端資源要素匱乏,集體經濟提升源動力不足
缺乏高端人才,智力資源整合與開發的能力相對較弱,創新尚未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動力,文化要素和創意功能未得到深入開發是目前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當前集體經濟企業主要從事簡單的勞動,技能單一,其本身的就業技能難以滿足新興產業對勞動力要素要求,集體經濟發展差異化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
(二)政策要素制約經濟發展空間拓展困難
“治亂疏解建高端”將集體經濟企業發展融合到區域高端綠色發展之中,給集體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要從增量高端,存量提升,依法治亂這三件事上開創新基業,這三件事契合集體經濟工作的實際,只有相關政策支撐,集體經濟才能穩步發展,“治亂”在政策上要有資金保障,“提升”在政策上要有支撐,“建高端”在政策上要有鼓勵。
(三)缺少穩健的投資項目
目前集體經濟企業缺少穩健的投資項目,這是集體企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土地征占后,土地資源愈發稀缺,企業可以投資的土地越來越少帶來了諸多矛盾。集體經濟發展中一部分企業把這些閑置資金放在銀行通過收取利息來賺取微薄的收益。
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效途徑探索
(一)科技園區帶動型
借助區域發展優勢,依托石景山區高科技園區的產業載體。一是要整理有效資源,使發展空間更加明確,充分利用集體資產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引導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參股等形式,逐步優化集體經濟組織結構,推動優勢互補,形成科技創新驅動強,經營管理水平高,規模經濟效益好的旗艦企業。二是創新合作開發模式,為園區完善企業產業鏈提供有效的空間,為園區產業發展提供綜合性配套服務,充分利用增量樓宇空間資源,選擇環境友好,交通敏感度低的高端產業,以此來促進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為集體經濟企業的發展帶來全新活力。
(二)資產經營型
以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前面深度轉型、高端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充分利用資產集體所有,通過長線持有,加強資產管理,通過盤活閑置固定資產及流動資金,找準市場需求點,開展資產運作,增加集體收入。對集體存量資金較多但本地可利用資源較少的企業,可采取“走出去”戰略,通過異地購買資產、開發資源增加集體投資收入。
(三)服務創收型
通過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環境、資產、資源優勢,針對自身的經營特點,借勢發力,將高端物業服務管理融入到第三產業,打造為民服務的有效平臺。這樣有利于集體資產保值增值,有利于形成穩固的收入來源,有利于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是新形勢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優先選項。
(四)政府扶持型
針對當前宏觀調控下,集體經濟在發展中遇到的用地難,引進項目要求高等實際問題,提出以下措施。一是完善政策配套設施,大力實施支持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優惠政策。二是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尤其是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要深刻認識集體經濟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了解集體經濟企業實際發展現狀和遇到的政策瓶頸問題,切實抓緊、抓實。并通過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撐集體經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和突出矛盾。
(五)強管理促發展
發展和管理是促進集體經濟企業發展壯大途徑的關鍵,通過完善相應的制度和嚴格的規范化管理來提高集體經濟企業的資金使用率和資產收益率,從而確保集體經濟資產的保值增值。首先對于集體經濟企業的資產出租進行規范化管理,出租資產時必須采用公開招標的方式來實施。集體經濟中項目的實施初始要從立項開始抓起,通過對項目綜合效益的準確評估來實現集體經濟科學性、合理性、綜合效能的全面提高。另外對于集體經濟企業的財務管理方面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全面推行財務規范化建設和集體經濟審計;這樣一方面保證集體經濟的財務監管能夠做到合理化、規范化,并對集體經濟的財務風險進行全面、綜合、及時的評估,同時合理利用相關財務監督管理措施將財務風險控制在萌芽階段。在審計方面也要進一步的加強和規范,集體經濟審計的加強能夠幫助企業準確、及時的發現財務監督管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并可以有效的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確保企業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
五、小結
集體經濟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并不是短期內就能完成的任務,它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在長期的堅持和探索中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本文以石景山區集體經濟企業發展為例,通過分析探索了五點可供集體經濟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并從中得出發展集體經濟企業要結合內外部環境尋找創新和發展機會;另外在發展集體經濟時要對相關理論進行深刻的認識、理解和系統的研究,并不斷總結改革實踐過程中的經驗。當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逐漸成熟和穩定后,必然能夠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左臣明.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的路徑探索[J].中國財政,2016(11).
[2]袁昌菊.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建議[J].農家致富顧問,2016(20).
[3]伏傳英.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方法和途徑[J].農民致富之友,2015(03).
[4]彭海紅.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途徑[J].前線,2015(05).
[5]趙運洪.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索[J].現代領導,2015(07).
作者:李燚 單位:北京華美天祥投資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