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幼兒舞蹈教學啟蒙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有的教師偏向技能目標,忽略了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征。為了讓幼兒掌握規范的舞蹈動作,教師開展強制性、重復式的枯燥訓練,致使學生學得辛苦、無趣。其實,幼兒舞蹈啟蒙教育的目標并非單純地訓練幼兒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體會到舞蹈學習的樂趣,逐步培養與提高幼兒對舞蹈的濃厚興趣。在創編舞蹈時,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特點,利用幼兒喜歡游戲的心理特點,通過幼兒視角感受各種形象與角色,將故事情節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學游戲化,并運用肢體動作靈活展示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靈活性與趣味性,提高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促使幼兒主動參與,自覺、自愿地舞動起來,感受到舞蹈的樂趣,避免了單純灌輸與操練帶來的厭煩情緒。如在教學“吸腿跳”的舞蹈動作時,筆者讓幼兒把一條腿當成“樹”,另一條腿當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樹”的游戲,比一比哪位幼兒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表現欲。
二、遵循幼兒規律,科學訓練,發展幼兒的協調能力
幼兒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師應重視幼兒的身心特點,立足啟蒙教育視角,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展開科學的訓練,增強幼兒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趣味,培養幼兒的舞蹈感知力,發展幼兒的身體運動技能,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還是身體協調性,幼兒都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啟蒙教育,從身體認知與形象入手,增強幼兒身體感知能力與感性認識。如教師可以借助兒歌的生動形象,引導學生認識頭、腰、肩、腕等身體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學舞蹈“小鴨子”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想一想鴨子的嘴是什么形狀的,鴨子是怎么走路、吃東西的,然后讓幼兒試著模仿鴨子的動作,比一比誰的動作更標準,以提高幼兒觀察與辨別的能力。通過這樣的反復練習,還可以逐步增強幼兒的身體協調性,使他們的舞蹈動作更準確、更熟練、更優美。
三、尊重幼兒差異,鼓勵創造,發揮幼兒的舞蹈個性
舞蹈不單只是動作模仿,還是創造性的藝術,需要學生自由發揮、自我表現,進行想象升華。但是,在舞蹈教學中,有的教師忽略了幼兒的主動性與差異性,采取統一標準,缺乏創造意識與個性,所以導致部分幼兒因動作難度大、性格內向等原因,不敢表現,失去學習興趣。在啟蒙教育視角下,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個性,搭建寬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臺,給幼兒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解放幼兒的頭腦與手腳,讓幼兒能主動參與舞蹈活動,最大限度地釋放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個性潛能,提高他們的舞蹈能力。如教師可以給幼兒提供各種舞蹈材料或道具,營造和諧的環境,激發幼兒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兒伴著音樂節奏即興舞蹈,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這樣一來,幼兒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舞動起來,感受舞蹈的快樂,提高學習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風”綁頭,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選擇“手環”當“手鼓”,配合女生做“轉圈”“踮步”等動作。
四、總結
總而言之,在進行幼兒舞蹈教學時,教師要立足啟蒙教育視角,尊重幼兒的差異性,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與訓練方式,使舞蹈學習游戲化、趣味化,讓幼兒愛上舞蹈,更好地發展身心,培養協調活動能力、表現能力、審美能力,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質與個性。
作者:黃芳 單位:江西省會昌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