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中國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的產業已經起到了支柱作用,民營企業為社會創造財富、提供就業,促進了社會的穩定。企業文化對企業的健康長期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2013年民營企業文化進行分析,提出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民營企業;企業文化;對策
0引言
企業文化是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而樹立形成的,被組織成員認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企業文化貫穿于企業的每個工作環節,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文化對企業生存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從產品、服務、逐漸發展為文化的競爭。我國民營企業由于各種原因還未形成具有強有力的競爭文化。
1民營企業文化特點
1.1企業文化主題多
企業文化主題多是民營企業文化的一大特點。除了企業文化中最重要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宗旨等主要指標外,民營企業的文化主題繁多,有的企業提出包括時代觀、人才觀、企業口號、文化核心、企業精力等主題。然而,有些企業的企業文化總結提煉出多條文化主題但并沒有提到企業文化最核心的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或者企業精神。
1.2企業文化完善程度與企業從事行業、地域有關
查詢過程中發現像煤炭、礦產、重金屬行業這些受眾比較少的企業對企業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一半以上的企業沒有企業文化,有的企業甚至沒有自己的網站。從事食品、房地產的企業則更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基本能提出符合行業規則的企業文化。內地的民營企業家觀念則相對封閉、保守,不利于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推進。
2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存在問題
2.1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錯誤
2013年民營500強企業中25家企業文化一欄里是員工活動、文章、企業視頻等。有些企業的企業文化一欄下只有各領導寫的文章,這些文章雖然反映了領導的理念,但并沒有經過提煉,準確地表達出企業文化的內涵;有的企業沒能真正地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給員工營造一個寬松的工作環境,給員工舉行更加豐富的活動,企業的企業文化一欄下是員工的活動、公司簡介視頻,而在公司簡介下則有一欄本屬于企業文化的企業理念。
2.2企業文化沒有特色
在查詢總結民營企業500強企業文化過程中,發現只有極少數的企業根據自己所在的行業以及公司的特點來提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大多數企業都不能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發展階段、企業目標來建設獨特的企業文化。這導致民營企業文化千篇一律、毫無個性,不能真正體現企業的管理模式。2.3只注重表面現象,缺乏實質內涵一些民營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的進程中,只追求一種表面化、形式化的文化,缺乏實質的內涵。有的企業只是將企業文化作為一項指標來進行建設和考核,然而并沒有采取實際行動對所提出的企業文化進行支撐。
3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策略
3.1提升企業家和員工素質
民營企業家應該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應該通過學習了解企業文化的真正內涵。企業家是企業文化的塑造者和推動者,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家自身素質的高低和對企業文化的理解以及自身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的表率作用對能否締造優秀、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文化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構建企業文化、實施文化戰略的過程中,民營企業家首先要自覺地從思想上確立企業文化,并通過各種措施來宣傳,使得企業文化理念植入員工內心,提高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可程度。同時可以采取諸如與晉級、評優掛鉤等激勵方法,鼓勵全體員工積極努力提升綜合素質,樹立優質高效、對用戶高度負責的現代生產管理理念。
3.2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加強體制改革,為企業文化的創新提供充分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要從政策和輿論導向方面引導企業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根據自身特點創造獨特的企業文化,而不是盲目的跟風,追求表面形式。其次,研究機構和民營企業咨詢機構應對民營企業文化的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持,對企業家和員工就企業文化理念和建設實踐進行指導。
3.3建設富有個性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所以企業文化的建設要突出企業自身的特點。一是企業所在的行業。企業從事的行業是區分與其他企業性質的最基本因素。不同行業的企業生產的產品、生產產品的設備和行業環境、服務理念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差異,這些差異是企業文化個性化建設的出發點。二是企業發展階段及歷史。企業處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具有不同的戰略目標,這就需要不同的企業文化進行支撐,所以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在確定企業核心價值觀以后圍繞既定的價值觀不斷完善發展自己的企業文化,使之能與企業發展階段相適應。
4結語
企業文化是保證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民營企業必須正確認識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立足于中國文化和經濟大背景下,結合企業特點,建設具有個性的企業文化。
作者:毛增鵬 單位:云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