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風險管理下企業內部控制模式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不論何種規模的企業都會存在一些內控問題,而我們國家的企業也不例外,出現這種問題的企業面臨的情況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許多國有企業也以此為戒,開啟了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探索之路,為企業可能發生的各類風險進行提前預防。因此,本文就對我國國有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必要性進行闡述,對國企內部控制體系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模式;風險管理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和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國有企業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很多挑戰,這些挑戰的存在必然會或多或少地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特別是近年來,由于不確定性上升,企業警惕“灰犀牛”“黑天鵝”等事件帶來的風險,并避免由此帶來的損失尤為緊迫和重要。這些風險或大或小,也許在企業日常短期的經營中看不出什么影響,但是如果放任不管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不論是基礎能力比較優越的企業,還是基礎能力相對薄弱的企業,對這些問題都要有一種提前預防的態度和意識,要在它發生之前進行防范,對整體的環境和內部體系進行仔細的分析,找到其中可能發生風險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預先進行解決對策的規劃,進而在此基礎上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力,保障其可持續健康的發展。
一、建設內部控制體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
對于國有企業這種具有特殊屬性的企業來講,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企業擁有了完善的內控體系,在日常管理中才有規矩可循,才可以為企業的流暢運行提供基礎,進而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其法人的治理結構有著緊密的聯系,擁有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是為國企的法人治理打造根基。如果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不夠完善,那么會對企業法人的治理結構產生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內控體系的建立和風險管理的加強不僅能夠為國企的法人治理提供保障,也有利于公司治理結構及內部環境的優化。
(二)有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正在進行改革創新,而眼下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套現代企業制度?,F代企業制度的建立離不開內部控制體系,這就要求內部控制體系必須是完善、有效、規范和科學的,要在建設現代企業制度中發揮決策和監督等作用。在此基礎上,加強我國國有企業的管理效率,從而使企業成為具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競爭者。
(三)鞏固改革成果,提高國企的效益和效率
加強企業的有效管理、深化國有企業內部改革和提高經濟效益從來都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而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國有企業之前進行的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要想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改革、提高企業的運行效果和經濟效益是非常艱難的。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體制一定要處于融合制度、體制和程序于一體的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企業建立真實有效的控制體制,把企業的管理和治理進行融合,從而鞏固和夯實已有的改革成果。而一套完善又有效的內部控制體制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還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能夠將外部和內部的環境進行權衡優化,明確企業員工的任務,保證企業信息的真實性等。
二、國有企業進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優勢
我國的國有企業本身具有濃厚的理論基礎和政策基礎。針對這些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我們國家在不斷地進行政策更新,也逐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當然這也為企業進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供了一定的指導方向。國有企業具有很高的執行能力,因為國有企業的性質不同于其他私企,私企也許會受到很多影響因素,在進行決策之后可能執行力度不夠,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真正地實施,落實到基層更要花費較長時間。但國有企業不一樣,它在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后,能夠以較快的速度推進和落實,并且可以深入基層,這種高效的行動力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供了很大的保障。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建設還具有強大的實踐基礎,因為社會中有層出不窮的內部控制損失案例的出現,我國的各類企業也都在開展相應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工作,其中也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鑒。以上這些優勢和作用足以為我們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的建設提供動力,使我國國有企業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進而將這項工作盡快落實起來。只有讓各大企業都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有正確的定位,才能有針對性地依據自身企業的狀況進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
三、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內控體系本身存在漏洞
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是企業內部運行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它是企業進行管理工作和運行的基礎。但是,對目前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進行調查和研究發現,在進行內控體系建設時很多企業都是照搬照抄的,沒有根據自己的企業實際情況來有針對性的規劃和設置,這樣照抄的管理體系看似非常完善,可以照顧到所有的問題,但實際上可以發揮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在不適用于本企業的情況下,出現問題時只是一種擺設,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而國有企業的本身性質和市場責任與其他企業都有很大的差別,跟其他企業的領域涉及和業務也是不同的,所以直接照搬照抄是無法發揮出內控體系作用的,這樣沒有針對性地進行內控體系建設,一定會影響企業的實際發展進程。
(二)管理層和工作人員缺乏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意識
因為國有企業的性質和民營企業有所不同,國有企業的員工都屬于體制內人員。由于普遍所認同的觀念即體制內具有穩定性,讓他們長期處于這種安穩的狀態之下,也就造成了他們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意識的缺失。他們并沒有對內部控制和風險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其重要性也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即使有一些企業是有內部控制體系的,但并沒有針對性,對于企業的適用性很差,并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尤其是企業的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在他們的認知里企業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控只是管理層的事情,并不會涉及普通員工,所以不需要所有的員工參與到其中。
(三)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脫節
在對目前的國有企業進行調查中可以發現,當前我國很多國有企業存在內部控制體制和風險管理脫節的問題。而出現這種情況是多種因素促成的。首先,企業沒有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進行管理。其次,相關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大多都是原封不動地抄襲來的,這樣的管理制度沒有針對性,更不具備實用性,不能結合企業的真實情況進行配套使用。最后,風險內控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不足。這些問題的存在就使風險管理工作和內控制度相脫節。
(四)國有企業的監督機構不夠完善
不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企,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都會設立內部監督機構。尤其是國有企業,為了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和內部控制的有效推進,完善監督機制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國有企業的體制中,審計和監察等部門在保證企業的運行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隨著國家制度的不斷完善,國資委、審計署等國家機關制定許多規章制度,進而規范企業的行為,也對提高國有企業的風險控制水平有一定效果。但是許多外部監督機構對企業的監督缺乏持續性,企業內部設立的監督機構也缺乏獨立性,這種種問題都導致企業的監督機構無法發揮預想的效果。
(五)缺乏成熟的風險評估體系
縱觀我國風險評估的現狀,國內缺乏統一的企業風險評估標準,以至于風險評估體系也是不夠健全的。不夠健全的體系造成了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主觀性判斷,在進行企業風險評估時,大多數時候都是按照已有的經驗進行分析并進行解決。但這種方式并不能使問題真正地被解決和處理,也不能使風險有效地被規避,最終導致企業運行出現問題。
四、構建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的具體措施
(一)實施專業化重組,優化企業內部環境
為了促進國有企業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浪潮中可以穩定地發展,提高企業本身的風險管理是重點工作。國有企業可以進行自身產權的改革,通過一定的戰略引資,對企業進行專業化重組和變革。實施健全的企業現代化制度,以科學的、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優化企業的內部環境。此外,更重要的是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有責任意識,對企業的內部監督工作進行記錄和督查。要權衡好國有企業管理層的權力,避免出現人員權力過于集中等問題,這樣可以使企業的管理效率得以提升,進而建立高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和風險控制管理制度。
(二)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治理結構
為了保證企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確保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監督反饋工作的高效性,國有企業就需要建立民主的、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這套管理體系應該具備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的功能,有效地對企業進行管理。由于國有企業具有雙重性質,所以企業應該主動推行政企分離的策略,完善企業高層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國有企業為了完善內部控制體系還可以推進風險責任制度的建立,將企業的決策受益和風險進行關聯。同時,還可以加強對企業各級員工進行專業培訓的力度,為企業培養更多專業基礎扎實的人才。在企業遇到一些重要的決策性問題和選擇時,能夠為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建議,保證企業的集體利益。
(三)完善決策體系,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國有企業應當具備完善的決策體系,更應當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確保企業經營和管理工作的進行。企業應主動落實資產負債管理制度,使企業的債權結構更加清晰。國有企業在進行決策時要拿捏好分寸,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確保決策機制的落實,并隨時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改變和完善。在實際的工作中,還可以設定一系列的風險責任制度,并且設置相應的獎懲制度,提高企業各級員工的風險管控意識。一旦發現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有關人員在內控及風險管理制度中缺失、內控流程存在重大缺陷或內控執行不力、對經營投資重大風險未能及時分析識別評估預警和應對等情形,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及其他嚴重不良后果的,應當追究責任并建立整改和改進機制。
(四)提高風險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現代企業制度在不斷更新,而國有企業的職工由于自身工作理念的僵化缺乏風險的管控能力。所以,為了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必須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風險管控能力和專業技能。而企業可以通過對員工進行專業培訓、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提高能力,從而讓員工適應企業的發展情況。通過企業各種口頭或書面政策表述,形成企業風險預控文化,建立統一的風險管理理念和態度,從而促使個人與企業在風險管理上的價值觀趨同。除此之外,為了保證企業員工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水平,可以實行輪崗制度,使各級員工對企業有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通過對員工進行定期的考核,使管理隊伍更加優質,最終促進企業風險管控工作的推進。
(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任何一個企業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優秀的企業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不但可以凸顯企業深厚的文化底蘊,還可以提高員工的思想道德修養,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加強。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影響力的存在,它影響著各個部門的各級員工,更是企業的一種獨特的無形資產。優秀企業文化的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內部控制提供保障。
(六)強化內部監督機制
為了能夠保證業務的高速運行,企業必須設立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尤其是國有企業,其中涉及不同的性質,更需要嚴格、科學的內部監督體制作為保障,它是企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積極主動地完善企業的審計監督制度,可以有效防范風險的發生概率,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了保證企業的監督落到實處,保證管理機制的獨立性和可持續性,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需要進行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加強對于企業檢查部門和審計部門等機構的監察,可以在加強強度的基礎上,增加頻率,完善外部監察體系。另一方面,就是從內部的監察機構下手,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對企業的內部監察機制定期進行更新與完善。在建設內部監督機制過程中,借鑒國外的一些機制和案例,還可以將審計工作進行外包,保持監察部門的獨立性和觀點的客觀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一個企業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是不可分離的,進行風險管理就要有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力做保證,內部控制也是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必須要對這兩者的關系有一個清晰且明確的認知。內部控制有效實施是風險管理“落地”的有力支撐,而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也拓展了內部控制的內涵和外延,二者是有機整合與統一的。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地促進企業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工作,從而提高企業決策的科學性,促進企業有效地規避風險,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業目標的實現,從而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虹人.議基于風險管理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模式構建[J].當代會計,2019(4):110-111.
[2]劉繼國.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方式研究[J].民營科技,2017(4):104.
[3]王向巍.風險管理視角下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方式研究[J].財會學習,2017(21):249.
作者:陳睿 單位: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