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寢室生存狀態調研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對547名高校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14名學生及1位心理咨詢師、3位后勤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并對數據分析發現,大學生對寢室關系的認知積極,學生在寢室能夠尋求到一定的心理安全感,性格、處事方式、生活習慣、興趣志向是影響寢室關系的重要因素。隨著新媒介的介入,高校寢室關系表現出新的特點:(1)新媒介的介入使寢室成員交往時間錯位,群體外擴;(2)群體內部交流弱化,情感聯結相對薄弱?;谛旅浇閷嬍谊P系建構的影響,高校要及時把握新變化,轉變思路,以新媒介促成新的初級群體的建立。
一、引言
“高校寢室”是以非血緣和地緣為基礎的群體建構,學生在處理和經營寢室關系的過程中實現個體自我認知的完善、情感發展及從學校到社會的過渡。寢室關系對大學生形成健康人格、實現自我認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影響。但是,新媒體時代高校寢室關系發生了新變化,學生寢室矛盾頻發甚至產生信任危機,這種危機導致寢室成員在交往中小心翼翼,寢室難以給個體帶來歸屬感和安全感,影響學生的主觀幸福感甚至心理健康水平。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
(一)問卷法
調查問卷在借鑒吳連海、錢蘭英老師編制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質量調查問卷”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和寢室相關問題兩部分,基本信息7題,寢室相關問題共30題,其中,第37題為建議對策類題目。本研究通過問卷星及紙質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547份。在547份問卷中,男生304人,女生243人,從年級來看,大一398人,大二54人,大三39人,大四56人。
(二)訪談法
通過訪談法了解學生對寢室關系、寢室矛盾問題的詳細看法及因寢室問題尋求心理幫助及更換寢室的學生比例。本次訪談對象包括14名學生(女生8名、男生6名),1位心理咨詢師以及3位后勤管理人員,調查組提前編制訪談提綱,對這部分群體進行一對一深度訪談,了解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的寢室生存狀態,分析寢室問題的影響因素,為后續寢室管理及教育提供依據。
二、調查結果
“大學生寢室關系狀態調查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寢室關系的整體認知,是對寢室生活狀態、關系滿意度的整體看法和態度,共計14題;第二部分為情感聯結,即寢室成員之間的情感依戀、信任關系,共8題;第三部分為寢室關系問題,包括寢室成員間的關系狀態、寢室矛盾狀況等,共8題。具體情況如下:
(一)大學生對寢室關系的整體認知
通過分析547名同學的調查問卷以及訪談記錄發現,整體而言,學生對寢室關系相對滿意,在“你認為自己的寢室關系怎么樣?”這一問題的回答中,有67.09%的同學選擇關系融洽,20.84%的同學選擇關系普通,2.38%的同學認為寢室矛盾重重。據學校心理咨詢中心的統計及對咨詢師的訪談發現,每年來訪的學生中高達70%的同學是因為寢室關系或者間接因為寢室關系問題導致心理困擾,來訪學生中女生居多,多數因寢室生活習慣不同、性格不同無法融入寢室團體。來訪女生居多一方面是因為女生心思細膩且慣于思慮容易產生困擾,另外女生善于表達、求助動機強也是導致女性來訪者偏多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寢室群體的情感聯結
情感聯結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相互依戀,情感上相互信任的關系狀態。就“是否會向舍友傾訴心事”這一問題,30.9%的同學選擇會,24.86%的同學只會私下告訴和自己關系好的室友,19.38%的同學選擇不會。大部分學生雖然在寢室時間為3-6小時,但50.46%的時間玩手機,只有8.59%的時間用于聊天交流。通過學生訪談也發現,新媒體的介入打破了人際交流的時空限制,弱化了寢室群體內部的情感交流,通過QQ、微信等平臺,寢室個體更趨向于通過手機向父母或者遠方的朋友互訴衷情。從寢室成員之間的交流頻率與對寢室關系的認知相關來看,經常交流的寢室相對來說彼此信任度更高,對寢室關系的評價也更高,兩者相互促進產生關系的良性循環。
(三)寢室關系的影響因素
調查問卷顯示,在影響寢室關系的多種因素中,性格、說話做事的方式、生活習慣及作息時間不一致、興趣志向四個因素排在前四位。個性差異使交往中的矛盾和沖突時有發生,而人際交往能力的缺乏又導致矛盾得不到有效解決,進一步影響寢室關系。另外,由于新媒體的介入,群體成員的媒介使用習慣各不相同,有的人熱衷深夜游戲,有的人習慣早睡早起,不同的習慣導致不同的作息規律,即使群體成員處于同一時空也難以產生共通的交往空間。電腦手機等作為一種媒介工具使得寢室的人際互動趨向于簡短、瑣屑,溝通減少,不善于表達感情,成員間難以產生深入的理解與共鳴甚至出現溝通障礙。
三、結論與討論
初級群體,據庫利解釋,就是由面對面互動所形成的,具有親密的人際關系的社會群體。高校學生寢室作為一個初級群體,總體來說在學生的認知、情感發展及社會化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新媒介的介入,高校寢室人際關系也顯現出新的特點。
(一)新媒介的介入使寢室成員交往時間錯位,群體外擴
寢室是一個提供生活互助、情感交流的高度融合的群體,傳統媒體時代大學寢室成員的溝通方式多為面對面交流,生活起居及交往時間相對統一,學生投注在寢室的時間和情感較多,對群體的認同感強,作為初級群體的關系粘合度也較高。而新媒體時代,即使不參與寢室的內部交流與對話,學生也可通過“人機對話”滿足自身交流及歸屬需要,雖然學生人在寢室,但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玩手機或者電腦,造就了當代大學生寢室“身體在場,心靈缺席”的人際互動模式。學生的交往時間錯位,手機、電腦等媒介的普及打破了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通過新媒介尋求精神支持,使得寢室這一群體失去情感依托,外擴的群體沖擊了寢室小群體的親密關系。
(二)群體內部交流弱化,情感聯結相對薄弱
人際關系多是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建立鞏固的,但手機等媒介的出現使學生與虛擬對象的互動成為日常,群體內部的交流弱化,很多寢室呈現出即使近在咫尺也是少交流、零交流的狀態,成員對團體的認同感減弱。部分學生遇到困難后,并不考慮向身邊的寢室成員尋求幫助,而是通過手機、電腦等媒介向遠方的朋友互訴衷腸尋求安慰;部分同學為逃避寢室矛盾極少回寢室,寢室變成了睡覺的臨時場所。也許他們正在你的身邊,但他們的精神已經游離到另一個世界,寢室成員間的情感聯結淡薄。當成員不再能從群體中獲得“情感支持”和“精神滿足”,就可能產生“信任危機”,這種交際狀態使傳統媒體時代以“感情交流居多”的寢室人際關系漸行漸遠。基于以上特點,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時把握新形勢新變化。根據學生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手段,通過生動、體驗式的寢室活動,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建立寢室成員間的信任感、歸屬感,同時加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既然新媒介的介入已不可避免,高校管理層應適時轉變思路,以新媒介促成新的初級群體的建立。例如,入學時學生寢室分配可以“量體裁衣”,學??沙浞掷眯律x房系統、手機App等新媒介提前了解學生的意愿和需求,另可讓學生在信息中添加性格、生活作息、興趣愛好等標簽信息,以“自愿組合”為原則,在充分考慮學生共性與尊重個性的前提下,合理組建學生寢室初級群體。
參考文獻:
[1]李婷.從“初級群體”衰落思考新媒介對高校寢室人際關系的影響[J].新媒體研究,2018(10):110-111.
[2]楊東明,嚴和來,龍昆.大學生的寢室關系問題及心理咨詢[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23(3):113-116.
[3]雪莉•特克爾.群體性孤獨[M].周逵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4]陳寶佳,金新.大學生寢室關系問題解決策略及實證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6,24(1):72-74.
作者:李慧 徐益亮 單位: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