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融媒體時代期刊編輯能力重構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媒體融合是持續不斷的過程,在融合的過程中,期刊編輯要真正樹立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積極提升政治素養、職業技能、學術素養,成為全媒體人才。
關鍵詞:媒體融合;政治素養;終生學習意識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傳統期刊印刷技術和出版方式、人們對期刊產品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期刊出版逐漸陷入發展困境。
一、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期刊出版現狀
我國是期刊出版大國,期刊出版規模世界第一。2018年全國共出版期刊10139種,平均期印數12331萬冊,每種平均期印數1.25萬冊,總印數22.92億冊,總印張126.75億印張,定價總金額217.92億元。與上年相比,品種增長0.09%,平均期印數降低5.76%,每種平均期印數降低7.30%,總印數降低8.03%,總印張降低7.25%,定價總金額降低2.67%。①2019年,全國共出版期刊10171種,平均期印數11957萬冊,每種平均期印數1.21萬冊,總印數21.89億冊,總印張121.27億印張,定價總金額219.83億元。與上年相比,種數增長0.32%,平均期印數降低3.03%,每種平均期印數降低3.34%,總印數降低4.48%,總印張降低4.32%,定價總金額增長0.88%。②從國家新聞出版署的近兩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可以看出,目前期刊的生存總體偏憂,除了品種略有增長外,無論是期發量,還是總印量都在不斷降低。其中哲學社會科學類期刊總印數降幅縮小,所占比重繼續提高;文學藝術類期刊繼續大幅下滑,比重持續降低;文化教育類期刊降幅加大。期刊印量與銷量下降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期刊媒體效益也因此受到明顯的影響。對于期刊行業來說,融合發展、轉型升級是改革必由之路。面對挑戰與機遇,期刊業一方面要繼續做強做深傳統紙媒,另一方面要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期刊與科學技術、期刊出版與新興文化產業這三個方面的融合發展,后者是未來期刊業需要發展著力的重要方向。其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是重中之重。這就要求我們在做精做優紙質期刊的同時,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要進行積極的探索。傳統期刊的數字化轉型,要求期刊編輯走一條自我進化之路,全面提升編輯素養,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把期刊編輯工作做好。
二、期刊編輯要提高政治素養培養責任擔當
當前,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推動著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2019年1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中深刻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新形勢面前,如何抓住信息化機遇,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建設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主流全媒體平臺,是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③期刊編輯要提高政治站位,拓寬理論視野,認真學習領會黨的新聞思想理論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把編輯素養的提升與政治素養的提高有機結合,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深入分析和思考,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確保刊物的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中共吉林省委黨校主管主辦的《長白學刊》雜志始終堅持“學術與宣傳并舉,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辦刊理念,在編校業務中以及編輯隊伍建設上,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該刊倡導新時代黨刊編輯要做意識形態主陣地的堅守人、黨的理論創新平臺的搭建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引領人。編輯作為一個獨立的職業是近代以來的事,它的產生跟印刷術的廣泛運用有關。人們對信息交流的渴望決定了出版傳播行為產生的必然。編輯是出版產業的第一線從業人員,是文化產品的發現者、組織者和傳播者,承擔著滿足讀者對文化產品需求的重要職能。筆下千鈞重,肩頭萬斤擔。隨著時代進步、科技文化產業的發展,編輯應該堅定社會主義理想,牢記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勇于做一個無愧于時代的文化建設者,滿足人民群眾多元的、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擴大提升文化消費的市場潛力,書寫文化融合發展的新篇章。去年年初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天津中醫藥》編輯部的編輯立即投入戰斗,他們時刻關注醫療一線的診療實踐,密切追蹤肺炎的科研攻關成果,充分彰顯了編輯的職業價值和社會責任擔當。他們在《天津中醫藥》開設了“病毒肺炎”專欄,首發了張伯禮院士的《中醫藥在防治病毒肺炎全過程發揮作用》,還刊發了上海中醫藥大學王擁軍校長、福建中醫藥大學李燦東校長等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的學術論文50余篇,同時,編輯還在微信群、網站、微信公眾號及時為廣大醫務工作者提供前沿報道,中醫藥抗擊肺炎相關研究文章與先進典型事跡,全力配合肺炎疫情防控和診治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反響,先后被人民網、《健康報》、天津市科學技術期刊學會、中華中醫藥學會等多家媒體和專業機構報道,期刊編輯部還被評為天津中醫藥大學“最美戰‘疫’先鋒集體”。
三、期刊編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學習新技能
莊子說,我生也有涯,知也無涯。對于編輯來說,編輯自身的知識儲存是有限的,編輯的稿件內容是即時更新不斷變化的,而編輯稿件的過程是以有限的知識儲存應對不斷更新變化的稿件內容的過程。這就迫使你不斷求取新知。編輯這個職業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它必須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什么時候放棄了學習,你便遠離了職業追求。策劃能力期刊策劃是期刊編輯出版工作的基礎,要提高刊物質量保證期刊稿源水平,期刊編輯就必須具備較強的策劃能力。與以往編稿、校稿為主要任務不同,現階段期刊編輯要更加注重提升策劃能力。編輯要做好期刊策劃,一方面要注重欄目策劃。要根據期刊定位,設立有品位、有價值的欄目,并根據輿論環境、稿源情況適時調整。好的欄目策劃可以使期刊眉目清晰、條理分明,提高期刊引領性和實用性,有助于打造刊物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要注重專題策劃。編輯要有敏銳的眼光,要善于從媒體融合變革中捕捉熱點,發現專題素材,及時與約稿對象溝通、交流。從容處理應對約稿、編稿中遇到的突發問題,保證每期專題策劃質量。一個優秀的期刊編輯,一定要善于從社會生活的熱點、讀者需求變化中發現新的素材,并以獨特的創意形式來表現它。文字處理能力一名合格的編輯,不僅要有政治素養、策劃能力、交往能力,還必須有文字處理能力。首先,編輯要有寫作能力,要根據期刊定位和發稿計劃做策劃報告、營銷文案,寫編輯手記和編者案;其次,是對稿件的文字處理能力。編輯要對稿件進行加工處理、增刪移改、理順邏輯關系、規范表達。其實這二者并不矛盾。編輯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面對編輯的稿件就會得心應手,對作者的遣詞造句、文章風格了然于胸,從而修改好、完善好作者的作品。魯迅、葉圣陶、鄭振鐸等著名作家,無不是做過編輯,或者是編輯出身。魯迅一生主編過的文學期刊有10余種之多。已故著名作家路遙,也曾經做過《陜西文藝》雜志的編輯,他發掘的很多文壇新秀,有的至今還馳騁在文壇。這些文化大家給編輯這個職業樹立了良好的楷模。信息采集與處理能力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編輯獲取信息的方式較以往更為便捷,作為期刊的專業編輯,培養自己對行業信息的高度敏感性非常必要,傳統期刊的轉型創新、市場預測必須利用有價值的信息作為借鑒參考,重新確立出刊定位,建構出刊模式。如何從海量信息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迅捷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如何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進行選擇、分析和挖掘等,這些都是編輯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難題。毫無疑問,編輯需要具備更強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處理能力,才能順應新時期發展的要求。
四、期刊編輯要具備市場思維
期刊行業是特殊的產業,每一種期刊都是滿足讀者精神層面需求的特殊的商品,是商品就需要交易,接受市場的檢驗。編輯作為期刊內容重要的生產者,就與期刊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密不可分。編輯出版的期刊要滿足讀者豐富、多樣的精神需求,編輯對文化信息的加工、提煉能夠對讀者有所幫助,受到讀者的青睞,發行量達到編輯的預期,才能產生好的經濟效益。期刊要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就需要編輯在期刊出版的全過程中,體現出編輯的市場思維。編輯在日常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挑選稿件。挑選稿件其實就是選擇作者,建立作者隊伍。挑選作者時,編輯要運用市場思維來把關,作者的人脈資源、寫作能力、選題謀劃能力等都是選擇的必不可少的標準。編輯在日常工作中就要比較哪些作者選題把握精準、社會關系廣泛、寫作能力強、交稿快捷不拖拉,就要主動聯系及時溝通,將其納入自己的作者隊伍。編輯的作者隊伍選擇得好,期刊的稿件質量就高,期刊的影響力越大,就會贏得讀者的青睞,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編輯在期刊封面和版式設計過程中也應具備市場思維。封面和版式設計是期刊外在氣質的表現形式。高質量的內容加上完美的期刊設計藝術效果,才能成就最美期刊。期刊內容和包裝設計相得益彰,能夠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感受,對內容的理解更深刻。這樣的期刊才能在讀者中有良好口碑,才會對期刊的銷售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編輯要根據讀者群年齡、層次、類別的差異,把握期刊的設計特點。如果是娛樂消遣類型的期刊,就要彰顯時尚潮流的特質,封面圖片以運用視覺沖擊力強的為主打,內文版式宜活潑輕快,多采用藝術字體排版,以達到賞心悅目、引領消費的效果;如果是學術類期刊,封面設計宜端莊大氣,以相應的抽象圖案切合雜志的主旨,版式設計清新淡雅,切忌濃墨重彩、花里胡哨;如果是老年期刊,視覺設計不適合過于花哨,色彩不宜太豐富,排版的字號就應該偏大,行間距也可稍微偏大,以照顧老年讀者;少兒類期刊宜多選用色彩豐富的圖片,版式設計靈動跳躍,選擇適當偏厚的紙張,同時,邊角可以設計為圓角,盡可能采用綠色印刷。編輯要對期刊市場進行分析研究,要研究期刊行業的出版現狀、體例風格,結合期刊自身定位,根據刊物的讀者對象,合理取舍,推陳出新,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
五、結語
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給傳媒產業帶來跨越性的進步和變革。媒體融合是持續不斷的歷史過程,6年多來,歷經頂層設計、改革轉型、平臺轉換、新舊融合、市場更替,媒體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治國理政的應有之義和無處不在的生活日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交融并存的格局不會發生系統性改變。處在劇烈轉型期的傳統媒體,務必自強不息,要確保能在新媒體的碾壓之下倒逼出持續發展的動能,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市場和輿論場。④據業內專家預測,普通的流量和簡單的傳播不是稀缺的剛需,創意型傳媒將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收割更多的流量和資源。要打造創意型傳媒,搶占競爭先機,無疑對編輯的職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期刊編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在媒體融合大潮中為期刊平臺為自己創造更高的職業價值。
作者:程櫻 單位: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