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環境下的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大眾類期刊面向普通大眾,普適性較強。網絡環境下,提升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能力,能拉近大眾類期刊與普通讀者的距離,擴大大眾類期刊的影響力。本文在闡述大眾類期刊特征的基礎上,就網絡環境對大眾類期刊的沖擊進行分析,并指出現代網絡背景下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創新的策略,期望能進一步提升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水平,促進期刊編輯出版領域的深度變革與持續發展。
關鍵詞:網絡環境;大眾期刊;編輯;創新
信息時代下,網絡媒體與多個行業產生了交融,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互聯網+產業”的運作模式,這對于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生了深刻影響。在傳媒領域,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網絡共享資源運行模式使得傳統的大眾傳媒受到較大沖擊;新時期,要實現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的深層次發展,就必須在考慮自身傳媒特征的基礎上,進行編輯工作的創新,并盡可能地實現大眾類期刊編輯與網絡環境的協調,以此來實現整個編輯領域的變革和創新。
一、大眾類期刊的主要特征
(1)讀者群的誘導性。作為期刊的一種形式,大眾類期刊注重閱讀群的廣泛性,其可讀性較強。從期刊內容來看,大多數大眾類期刊沒有太專業的科技知識,其文摘類及原創類內容比較多。通常,大眾類期刊的讀者是受媒體宣傳、朋友推薦等外部因素影響而開始閱讀的,其閱讀過程具有一定的誘導性,通過閱讀,讀者能獲得一定的生活常識、技能或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并且這種誘導性使得大眾閱讀即時性、偶然性突出,為擴大閱讀量,大眾類編輯應在強化期刊內容編輯的基礎上,注重期刊營銷方式的優化,以此來提升其影響力。(2)內容題材人文性。大眾類期刊通常以人文、故事、傳奇為主,有的大眾期刊還涉及自傳、生活感悟、保健衛生、投資理財、文化學習等內容。從大眾類期刊內容形態來看,這些內容并不具備絕對的關聯性,即其在內容上并無聯系性和繼承性;相對而言,大眾類期刊對于內容的人文性具有較高要求,即此類期刊往往會選擇一些熱門、新穎、容易產生情感共鳴的話題進行藝術表達,其傳達的觀點對于人們具有一定的教育、引導意義。譬如,通過《讀者》等文摘類大眾期刊的閱讀,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讀者的人文教育,這對于讀者人文意識培養和發展具有積極作用。(3)營銷方式多元性。大眾類期刊的營銷方式較為多元,這與期刊的讀者群體具有較大關系。大眾類期刊讀者的選擇具有多元性,這使得大眾類期刊涉及多個學科專業,在期刊編輯、刊發及營銷中,不同學科的期刊在編輯、排版、營銷中具有一定差異性。同時,受閱讀方式的變化及讀者閱讀習慣的影響,大眾類期刊往往在線上、線下多種營銷渠道,多家營銷機構發售,涉及人力、物力、財力的應用較多,營銷方式具有多元性。
二、網絡環境對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的影響
相比于傳統的紙質傳媒,“網絡媒體+傳媒”的發展具有突出優勢,其使得傳統的紙質傳媒受到較大沖擊。從大眾類期刊發展過程來看,網絡環境對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層面:其一,網絡傳媒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且容量大的特點,在信息傳播中,基于多元化的功能屬性,計算機網絡還能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閱讀過程中,通過關鍵詞檢索,讀者能較為快速、準確地獲取自己感興趣的期刊信息,這為讀者的閱讀創造了良好環境,有效地提升了讀者閱讀體驗,而這種體驗是傳統紙質傳媒所無法滿足的[1]。其二,網絡傳媒能建立專業的數據庫或資料庫,然后利用這些數據庫進行信息存儲,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期刊發行的成本,較高的經濟價值使得其對傳統的大眾類期刊出版發售造成影響。其三,從媒體表現形態來看,傳統的大眾類期刊僅通過文字、圖片進行信息傳達,而網絡媒體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動畫、音頻等形式進行信息傳達,這有效地提升了期刊內容的直觀性、生動性,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受其沖擊紙質大眾類期刊出版發售后,其讀者群體有所減少,對于整個行業發展形成制約。其四,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編輯人員、讀者群體的雙向互動,兩者在交流過程中,實現傳媒內容、營銷方式的創新,這種優勢是傳統紙質大眾類期刊出版、發售所不可比擬的。基于這些影響,大眾類期刊要在網絡化環境下獲得深層次發展,還需注重編輯工作的系統、全面創新[2]。
三、基于網絡環境的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創新路徑
(1)精準實施期刊定位。網絡是一個多元化的平臺,其能存儲大量的信息與資源。但其無法帶給讀者閱讀的書香和圖書收藏的快感。對此,在開展大眾類期刊編輯工作時,編輯人員首先應對大眾期刊進行準確定位,然后找準辦刊的方向,隨后嚴格遵循自己定制的方向,并基于新媒體技術提升大眾期刊的品牌價值,以此來塑造良好形象,實現大眾期刊內容的創新。網絡環境下,獨特的風格能增強大眾類期刊對讀者的吸引力,促使期刊本身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大眾期刊而言,在期刊定位時,其應充分認識到自身讀者群體誘導性、期刊內容可讀性、營銷方式多元性的特征,然后樹立為讀者服務的目標,系統分析和評估讀者群體,從讀者喜好和需求層面出發,進行期刊內容編輯,可為大眾類期刊尋得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大眾類期刊的有序發展。
(2)創新期刊編輯理念。隨著客觀環境的改變,在大眾類期刊編輯中,需進行編輯理念的創新。傳統期刊出版中,大眾出版社依據編輯人員喜好選擇人們話題,讀者雖然能通過一定的話題感受到刺激,然這一個過程具有被動接受的特征。網絡環境背景,大眾類期刊編輯應充分認識到自身服務的特征,堅持“以人文本”的基本理念,并在該理念支撐下,形成較強的服務意識、讀者意識、效益意識、質量意識、特色意識、品牌意識、信息意識等,這樣其才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讀者的需求,進而打破慣性思維與現有利益格局,進行自我超越,最終編輯出符合受眾需要的期刊內容[3]。
(3)加強期刊編輯制作與排版。大眾類期刊的內容形式較為多樣,其不僅包含人文、故事、傳奇等內容,而且涉及自傳、生活感悟、保健衛生等要素,此外,投資理財、文化學習等都是大眾類期刊的關鍵組成。在傳統編輯發售中,僅憑這些內容即可實現受眾的吸引。新時期,網絡媒體直觀化、生動化的傳播特征,使得大眾類期刊編輯出版受到較大沖擊。為重新獲得讀者青睞,在編輯的時候應對這些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譬如在編輯語言選擇中,應采用簡潔、優美的文字來進行內容描述,確保大眾期刊內容通俗易懂、幽默詼諧。同時大眾類期刊應注重自身人文教育、引導職能的優化,面向不同的群體,設計滿足不同受眾需要的期刊或文章內容,譬如,讀者出版傳媒旗下便有《讀者》《讀者•校園版》《讀者•原創版》《讀者欣賞》《老年博覽》《故事作文》《飛碟探索》等諸多版本。期刊在編輯中,應穿插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等現代人文理念,這樣能有效地感染讀者,增強其在現代傳媒中的生命力。同時,在排版時,應對期刊進行多次校正,從而滅差錯、提高潤飾。此外,相比于網絡傳播,紙質傳媒雖然不具備視頻、動畫、音頻傳播的功能,但其在實際中也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特征,如版式裝幀等。新時期,在大眾類期刊編輯中,應注重其版式裝幀的優化,在封面設計中對圖片、文字的形式、規格、色澤等要素進行綜合設計,確保大眾期刊色彩絢爛、圖案精美、文字感染力強,使讀者能在眾多期刊中快速找到并選擇大眾期刊,實現大眾期刊的大范圍傳播。
(4)建立期刊評價平臺。現階段,互聯網與多個行業發生交融,其有效地轉變了行業生產模式,提升了行業發展效益。對于大眾類期刊而言,也應建立“互聯網+大眾期刊”的發展模式。一方面,通過互聯網進行大眾期刊忠實受眾群體分析,依據讀者的閱讀取向,定制符合讀者需要的大眾期刊內容;另一方面,在精心設計大眾期刊紙質出版內容的同時,通過連接的方式,在專門的網站上進行相關知識的補充,譬如針對社會熱點話題,可在紙質大眾期刊上編輯刊發的基礎上,建立網上溝通渠道,由專門的編輯與讀者進行雙向效率,起到答疑解惑,更好地服務的目的。此外,應建立大眾期刊網上評價體系,即由讀者對期刊編輯、刊發的內容進行評價,并在與出版單位銜接中,實現大眾期刊內容優化,提升大眾期刊編輯工作效率與質量。
四、結論
網絡環境對于大眾期刊編輯工作具有較大影響。新時期,工作人員只有充分認識到大眾期刊的自身特征,并在了解網絡環境對大眾期刊編輯工作影響的同時,進行大眾期刊編輯工作開展過程的全面創新,這樣才能構建“互聯網+大眾期刊”的發展模式,促進大眾期刊編輯出版領域的深度變革與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琳.媒介融合背景下健康類期刊的傳播策略——以《大眾醫學》為例[J].出版廣角,2019(24):53-55.
[2]曹子郁,劉雪梅.移動互聯環境下大眾期刊社會化媒體營銷整合研究[J].出版科學,2019,27(6):87-92.
[3]張虹.分眾與大眾的平衡:融媒體時代計算機類期刊的“自救式創新”[J].科技與出版,2019(7):58-63.
作者:高彥云 單位:高彥云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