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開放存取期刊應用調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從網絡上搜集信息越來越成為主流,但網絡上的信息會存在滯后甚至是錯誤的問題,學者往往傾向于從論文中獲取信息。作為經濟水平并不高的大學生并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去購買所需的所有學術期刊,而開放期刊為大學生提供了許多便利。
關鍵詞:大學生;互聯網;開放期刊存取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趨向于依靠網絡搜集信息,雖然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能提供絕大部分的信息,當學者需要獲得更為前端的學科知識時,搜索引擎里含有的信息便顯得較為滯后,學者便會趨向于前端的、先進的論文,以此獲得更多信息。但是,學術期刊的訂閱費急劇增長,同時,訂購的電子期刊由于出版商對其訪問和利用的嚴格控制,使得許多用戶無法利用。于是,就有了開放期刊(OpenAccess)平臺的誕生。大學是科研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大學生經濟水平普遍不高,這就局限了大學生與先進思維和知識的接觸。如果能將開放期刊運用于高校領域,將極大促進我國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前進。
1概述
本節主要介紹本文涉及到相關核心概念,開放期刊平臺的發展歷程,本文的研究方法,國內外開放期刊的發展情況及兩者之間的對比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研究,幫助讀者對開放期刊平臺有初步的理解。
1.1相關核心概念
開放期刊,英文名為“OpenAccessJournals”,簡稱為OAJ。開放期刊是指作者經過同行評審后公開發表的學術期刊,任何人可以通過互聯網免費閱讀、下載、復制、散發或者鏈接該類期刊。本文旨在探究開放期刊平臺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應用前景和相關情況。
1.2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利用知網、萬方數據庫等資源檢索與開放期刊平臺相關的論文并應用到論文中。(2)問卷調查法。發放并回收問卷,針對有效數據進行數理統計。(3)思維方法。使用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綜合等方法對需求、實現方法等進行分析,建立與開放期刊平臺相關的知識體系架構。
1.3國內外開放期刊現狀以及對比
本節對國內外的開放期刊平臺發展情況進行比較。(1)國外發展。國外的發展情況如下:截至2010年,DOAJ共收錄OA期刊4953種,其中2014種提供文章層次的瀏覽,共收錄文章384945篇;在OpenDOAR注冊的OA倉庫已達1620個。國內發展情況如下,目前,OA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被DOAJ收錄的OA期刊僅有14種;而被OpenDOAR注冊的OA倉儲僅有7個。(2)國內外發展對比,見表1。比起國內的OA,國外已經相對成熟各個平臺都有不同的數據整合接口,數據導出格式,內容鏈接等,具有多樣性,可以提供較多的具有不同優勢特征的OA服務。相比于國外,我國的OA開放性差,互動性弱,在數據整合接口、數據導出格式模塊上存在空白。
1.4相關法律法規研究
本節從刑法對著作權的保護、民商法對著作權的保護、法律援助制度三個角度闡釋我國司法機關對著作權的保護情況。
1.4.1民商事方面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2010修正)》第二章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者完整權、復制權、發行權等權利,其中,大學生在文獻上署名以表明身份、修改作品、保護作品完整不被歪曲篡改、將作品復制、向社會有償獲無償發行作品復制件的權利一直受到法律保護。
1.4.2刑事方面我國《刑法》將侵犯知識產權罪作為一個獨立的犯罪類別規定于“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罪”中,加大了對于此類犯罪的懲罰力度。侵犯著作權作為一項罪名被刑法明確規定。國家刑事機關可以作為大學生群體的后盾,保護大學生群體的著作權不受侵犯。
1.4.3法律援助制度同時,我國的法律援助制度也可以幫助保護作者的相關權益。我國設立法律援助制度,給因經濟困難難以負擔訴訟人的公民提供幫助。
2國內開放期刊的發展障礙及發展程度低的原因
本節主要敘述了我國開放期刊平臺發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礙,下文從五個個角度對可能遇到的障礙進行敘述。第一,付費機制。目前,期刊的發表大多要求版面費等費用。如果學者被直接開放了,學者很可能有不平衡心理,這種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者將自己的學術期刊共享。然而,OA平臺的龐大性和公益性決定了OA平臺不可能在論文的版權購買上花費太大的經費,學者的不平衡心理、對自身版權的保護心理和平臺的特性構成了一組很難解決的矛盾。第二,成果認證。很多人的目的是工作上的評級晉升,而受到高校、行政機關等機關認可的發表刊物主要為知網等期刊,在開放期刊平臺上發表的并不被認可,因此,很多以評級晉升為目的而的人在開放期刊平臺上的積極性并不高。第三,發展經費。平臺運行所需要的服務器、大型數據庫的建立、平臺數據的運維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持,但平臺的公益性決定了平臺不可能有長期、大量的經濟來源。第四,國內認知、認可程度低。開放存取期刊平臺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同時國內法律也沒有明確界定開放存取期刊版權合理使用問題。現在國內比較有影響的組織機構只有中國科技論文在線、Socolar、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開放存取平臺等,只有極少數圖書館開設了開放存取系統。第五,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世界各國都在研究探索開放存取期刊平臺的商業發展模式,但是各國學術環境各有不同,學術研究范圍廣,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推廣。
3開放期刊平臺對大學生學術交流的作用
開放期刊平臺可以為大學生的學術交流提供便利,借助于該平臺,大學生和大學生之間、大學生和高層次的學者之間可以進行學術交流,互相提高。第一,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該平臺可以提供留言平臺,通過該留言平臺,大學生之間可以自由地留言以表達自己對某問題的看法,在交流中,大學生可以彌補自己的知識盲區,也可以由此尋找新的方向以研究某問題。第二,學生和更高層次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在上文提到的流言平臺中,參與學術問題討論的人中不僅可以包括學生,也可以包括其他更高層次的學者,他們可以幫助解決學生困擾良多的學術問題,同時,大學生對新興事物的強大接受能力和敢想敢做的精神也能夠給學者一定的啟發。
4開放期刊平臺對學術交流體系中大學生群體的影響
本節從障礙排除和促進取得學術認可兩個角度分析開放期刊平臺大學生群體的影響。第一,障礙排除。大學生群體作為科研力量的未來主力軍,是學術研究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對大學生群體而言,開放期刊出版意味著價格障礙和許可障礙的排除,這種方式將極大滿足大學生作為讀者的需求。第二,促進取得學術認可。大學生群體也可以作為作者,其發表文獻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為了經濟報酬,更重要的是嘗試獲取學術認可。而文獻的引用、閱讀、下載數量直接關系到一個作者的學術影響力,如果大學生將論文在開放期刊中,其閱讀量、點擊量、下載量會獲取長期性的上升。
5問卷調查研究
本文采用問卷星進行發放和回收調查問卷。回收調查問卷后使用辦公軟件EXCEL中的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可視化等工作。共回收問卷824份。
5.1問卷主要內容
(1)專業偏向。(2)年級。(3)是否了解開放期刊。(4)如果有開放期刊網站供免費下載論文是否會去下載。(5)想從開放存取期刊中獲得哪些信息。(6)對開放期刊平臺中論文的內容需求。(7)對開放存取期刊平臺的意見。
5.2問卷統計分析
下文從一維統計到二維碰撞對問卷進行數理統計分析,并將分析結果以餅圖的方式呈現。(1)對開放期刊的了解程度,見表2。(3)各個年級對開放期刊平臺的了解程度,見表4及圖1。(4)各個年級希望從開放期刊平臺得到的信息比較,見表5及圖2。(5)各個年級對開放期刊平臺的相應程度,見表6及圖3。
6研究結果分析及建議
本節借助辦公軟件Excel以及問卷星內部分析功能使用數理統計的方式針對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并以文字的方式對分析結果進行闡述。第一,在大學生群體中,還是只有極少數人對開放期刊有所了解,同時,上文又有提到,我國的開放期刊平臺發展較之國外較為落后,兩個因素可以明確地表明我國大學生群體對OAJ平臺的利用率極低。第二,如果存在開放期刊平臺,絕大多數學生會從中獲取相關文獻因此,開放期刊平臺的缺口是巨大的。第三,大約一半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信息十分關注,其次是感興趣的領域,再次是當前政策以及時事分析。這可以有效的為針對大學生群體的開放存取期刊平臺的發展指出一條明確的道路,促進開放期刊平臺和我國大學生群體的緊密結合,讓開放期刊平臺對學生更加友好。第四,通過對大學生在問卷中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可以看出:(1)大學生群體對開放期刊非常支持,開放期刊平臺的缺口和發展空間很大。(2)開放期刊平臺的檢索功能需要非常強大,可以提供模糊檢索、同義詞轉換等功能,以便提供一些相對冷門且不易檢索到的知識。(3)開放期刊平臺需要提供方便的下載接口,并提供多樣化的文件格式,如PDF、WORD、CAJ、HTML等文件格式。(4)開放期刊平臺需要做好歸類工作,從專業性、學科性、撰寫人、指導人等多個角度進行分類。(5)針對畢業生群體推送一些與專業相關的文獻,幫助其撰寫畢業論文。并提供一些論文的基礎模板,幫助其對論文框架結構有初步的認識。(6)開放期刊平臺需要及時更新新的文獻,加強文獻庫的建設,增加文獻數量,加大文獻的廣度、深度,提高文獻質量。(7)開放期刊平臺需要開發一個和用戶交互的平臺,以便用戶反饋意見,在用戶的意見反饋中,不斷完善平臺,提高服務能力和用戶體驗。
7對我國開放期刊平臺的發展建議
本節對我國開放期刊平臺的發展作出了部分發展建議。第一,在平臺中,多種期刊可以進行不同程度上的共享。這種開放期刊共享模式契合于多種類多需求的文獻,不同文獻可以選擇不同共享方式,適合于我國的學術研究的復雜環境。第二,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開放期刊相關信息宣傳,對大學生群眾中不同年級、不同專業進行不同力度、不同方向的宣傳,通過針對性的宣傳,可以更好的吸引大學生人群。第三,在開放期刊平臺后臺進行信息搜集,研究不同大學生人群在開放前期刊平臺的行為模式,并針對這些習慣和行為進行推送。第四,結合國外開放期刊平臺的理念和做法,開發多樣性的數據整合接口和數據導出格式,提供個性化服務,整個各個平臺的資源。第五,提供相關經費。建設一個開放期刊平臺需要大量的經費,該筆經費可以來源于國家撥款、社會捐助、機構參與等。第六,健全相關的法律。我國立法工作還需要跟進,需要建立起一套從行政到刑事的完整打擊體系。
參考文獻
[1]岳國慶,彭少杰,沈曉璐.知識共享在科研領域中的應用模式研究[J].西安郵電大學學報,2014,19(03):104-108.
[2]秦文珍,劉淑瑞,肖瓊.開放存取期刊質量評價方法及其應用比較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3,23(06):6-8.
[3]秦文珍,肖瓊.影響因子在開放存取期刊評價中的應用辨析[J].出版廣角,2013,(04):68-69.
[4]方東權,吳天吉,王瓊.國內開放存取研究進展及主要問題探析[J].圖書館論壇,2011,31(02):48-50,87.
[5]李武,楊屹東.開放存取期刊出版的發展現狀及其影響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6,(02):25-30.
作者:王梓灃 趙小康 程云舟 單位:南京森林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