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探討科技期刊發展之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技期刊為促進學術交流和科技發展提供了助力,在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快科技期刊的發展,提高期刊國際影響力,對打造一流科技期刊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陜西科技期刊為例,通過調研走訪優秀的期刊社,學習其成功的辦刊經驗,從陜西科技期刊發展現狀、應對方案,以及提高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對科技期刊的長足發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科技期刊;發展現狀;應對方案;學術影響力
1陜西省科技期刊的現狀
目前陜西省科技期刊共有162種,其中,EI檢索有7種,占比4.3%;SCI檢索有2種,占比1.2%;雙核心與多核心有59種,占比36%。半月刊有6種,占比3.7%;月刊有47種,29.2%;雙月刊有86種,占比53.4%;季刊有22種,占比13%。絕大多數期刊都存在審稿周期長、稿源質量差、論文創新水平一般、學術影響力較低等問題。為促進期刊發展,提高期刊品牌影響力,通過走訪調研優秀期刊社,學結其辦刊經驗,針對問題進行探討,希望能為探索中的科技期刊提供借鑒。
2陜西省科技期刊的發展舉措
為認真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實進軍世界科技強國的科技與文化基礎,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決定聯合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19—2023年)框架方案,以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針對目前陜西省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筆者擬從以下5個方面提出合理的發展建議。
2.1優化辦刊理念
陜西省科研院所眾多、高校林立,本應是一個稿源質量高且充裕的省份,然而,現實是很多高校師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在投稿時,以SCI、英文刊、影響因子等參數指標作為參考,大量的優秀科研成果發表在國外刊物上,導致陜西省科技期刊優質稿源較少,論文的創新水平一般。面對這一現狀,筆者認為陜西辦刊人應該轉變辦刊思維,不能坐等收稿,要有市場化思維,增強競爭意識,國外優秀期刊都在“搶”優秀稿源,陜西期刊豈有坐等優秀稿件上門的道理。通過走訪調研業內專家,挖掘潛在的優質稿源;通過運用官方投稿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自媒體加強宣傳,從而提高期刊知名度。此外,發揮編委的優勢,推薦優秀審稿專家,以保證優質稿源不外流。
2.2加快審稿周期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成果若不能及時發表,即使創新性很強,也會過時。目前,陜西省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發表周期長的問題,從稿件錄用到刊發,有的長達一年之久。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因素是目前陜西省大多數的科技期刊市場化程度較低,整體影響力有限,缺乏經濟支撐,絕大部分期刊靠上級單位撥款維持運營,即期刊的成本被攤到上級部門,更有甚者是自負盈虧。因缺乏資金支持,唯有靠版面費、廣告收入存活,因此提前錄用稿件是緩解現狀的一種解決方案。這種方法雖然能在短期內維持期刊的生存,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是不可取的。發表過時的文章會嚴重影響科技期刊的創新水平,進而造成刊物的影響因子降低,而這些對于科技期刊來說都是致命的。面對這一現狀,筆者認為陜西省科技期刊應該走聯合發展之路,比如與科研院所或高校聯合辦刊,這樣既能保證足夠的優質稿源,又獲得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此外,應加快審稿的力度,縮短審稿周期,讓優秀的稿源可以盡快發表,從而提高期刊的口碑,吸引更多優質的稿源。
2.3加強基礎運營
通過調研分析陜西省核心期刊(自然科學類)的數據指標,筆者認為陜西省各科技期刊社還需加強基礎運營管理,具體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1)加強網站建設。通過訪問陜西省各科技期刊的官方網站及關注各期刊微信公眾號后發現,少數期刊的網站功能不健全,個別期刊甚至沒有獨立的網站,導致讀者不能利用期刊官方網站檢索所需信息。期刊官方網站作為讀者—作者—期刊的交互平臺,可以讓作者找到期刊主要欄目、投稿須知、期刊介紹,以及讀者需要查詢的內容,讓讀者可以了解期刊的辦刊宗旨、欄目特點及其行業地位,對期刊的宣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強期刊的網站建設、完善網站功能、增強網站互動性是提升陜西省科技期刊影響力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2)融合新媒體。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擴展期刊的宣傳途徑,加大期刊的宣傳力度。以微信公眾號為例,陜西省中文核心期刊共有73種,其中,采用微信公眾號宣傳的有35種,占比47.9%;科技核心期刊共有88種,采用微信公眾號宣傳的有41種,占比46.5%,雙核心期刊共有68種,采用微信公眾號宣傳的有34種,占比50%;學報共計38種,而采用微信公眾號宣傳的有20種,占比52.6%。微信平臺作為移動終端使用人數眾多的新媒體,提供信息和反饋等服務,若使用得當,能夠讓科技期刊吸引更多的受眾。然而,目前陜西科技期刊開通微信公眾號或者開展微信公眾號運營的較少,僅有為數不多的幾本期刊通過微信公眾號有效地進行期刊宣傳、營收,并且成為了業界典范[1]。例如,《棉紡織技術》期刊通過其微信公眾號提供文章查詢、會議宣傳、微課等服務內容,不僅達到了廣泛宣傳的目的,而且還取得了增值創收。成功運用新媒體技術,與期刊運營者的謀劃密不可分,同時期刊在其行業的特殊地位也起著決定性作用[2]。3)加入知網首發。通過調研統計發現,陜西省中文核心期刊中有30%加入首發,科技核心期刊有30%加入首發,高校期刊有26%加入首發。網絡首發可以讓稿件提前被檢索到,可以增加文章的下載量以及被引頻次等指標,對于提升期刊的知名度具有重要作用。
2.4走集團化出版之路
科技期刊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編輯人才。縱觀目前陜西省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期刊分布存在雜、散、弱的特點,且因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大多數期刊社的正常運行尚且難以為繼,更無法為編輯人員提供優厚的薪資和福利待遇,加之,目前陜西省科技期刊的編輯人員普遍工資水平較低,在招聘人才上面臨尷尬的境地。面對這一困境,筆者認為應該走“集約化管理”和“集團化經營”發展之路,走出體制束縛的制約,集中優勢兵力,走國際化道路,實現科技期刊新的輝煌。相比跨國出版集團斯普林格、愛思唯爾、SAGE等,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術出版集群有浙江大學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以及清華大學出版社,然而最多也只有10到20余本的學術期刊,規模和數量仍有待發掘。中國激光雜志社在這方面為行業做了典范,他們創辦了自己的英文出版平臺,并建成了CLPPublishing,該平臺集成了中國絕大多數的英文光學期刊,向國際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筆者認為這些成功案例可以借用到陜西省科技期刊的發展當中,這也是接下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2.5提高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8年統計的中國科技期刊相關指標可以看出,入選陜西省百杰期刊的雜志只有兩本,分別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中國公路學報》。這兩本期刊所屬行業分別為農學和公路運輸,專業領域性較強,從相關參考指標來看,這兩本期刊立足理論、技術應用與研究,對于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均具有重大作用。通過調研上述入選百杰期刊的期刊社,并結合陜西省科技期刊目前的發展現狀,對于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提升可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1)提高稿源質量。稿源質量是科技期刊的靈魂,是打造高水平期刊的基礎,對塑造科技期刊品牌形象具有決定性作用[3]。嚴格遵守編輯規范,切實執行編校流程是提高科技期刊編校質量的前提。目前陜西省科技期刊的稿源存在很大差異,影響因子較高且進入核心的期刊的稿件來源還比較正規,基本都是通過官網的投稿系統,并嚴格執行三審制;而非核心期刊的很多稿件都是通過組稿獲得,難免出現人情稿,更有甚者會出現專業的寫稿人提供“一條龍服務”。這些稿件一般情況下都存在較多的問題,嚴重影響期刊的評價指標。對于上述問題,筆者認為應從根源進行杜絕,科技期刊應該嚴格執行初審、復審、終審的“三審制”流程對稿件質量進行把關。對于專業性很強的文章,甚至還要送相關領域的外審專家進行評審。其中,外審和初審的側重點不同,作為初審的科技期刊編輯在初審時,應該對文章的主旨、創新點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做出公平公正的處理意見,為后續的審稿流程提供借鑒。對于初審意見中編輯質疑的問題,則是外審專家重點解決的內容,通過這樣層層把關進而加強對科技期刊稿源質量的把控[4]。2)精準定位。目前陜西省科技期刊存在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同類別的期刊出現了扎堆現象。這對于科技期刊的發展是不利的。筆者認為在成立期刊社或圖書出版社之前,應該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進行精準定位,包括讀者定位、作者定位、內容定位、廣告定位、價格定位、發行定位等[5]。期刊在進行定位時,要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査,找到市場的空白點并依據自身的優勢,結合辦刊宗旨,進而確立切入點,在內容、風格和形象上做到別人所無、唯我所有。以陜西電子雜志社為例,目前該社創辦了《現代電子技術》《物聯網技術》兩本期刊,其中,《現代電子技術》于1977年創刊,連續獲得北大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4版和2017版、中國科學評估研究中心(RCCSE)A級別期刊等眾多榮譽,由于精準定位,稿源充足,獲得了業內專家、讀者的一致好評。物聯網行業是一個剛剛興起且較有發展前景的行業,自2009年8月總理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同年陜西電子雜志社開始籌辦《物聯網技術》,并于2011年正式出版,這是我國物聯網行業第一本公開發行的刊物。由于精準定位,雖然起步較晚,但《物聯網技術》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目前每期紙質版郵局訂閱量在3000冊以上,在科技期刊中位居前列,而且《物聯網技術》的影響因子相對較高,在非核心科技期刊中處于前列,這表明《物聯網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辦出了自己的特色。3)加強學術不端行為的審查力度。目前,由于職稱評審、學位獲取等原因,造成許多作者的論文產出多,但學術質量偏低的問題,甚至出現了學術亂象問題,這對于期刊的發展無疑是致命的。近幾年,陜西省科技期刊學術不端行為頻頻發生,以《國際眼科雜志》為例,該雜志為SCI檢索,其中刊發的一篇中文文章嚴重抄襲了IOVS發表的論文,而被抄襲的原文是一篇英文文章,被全部翻譯為中文后發表在該雜志上。這也對目前的檢索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大部分期刊社都是通過知網的檢索系統來檢測學術不端問題,但是,對于由外文翻譯過來的文章卻無能為力。筆者認為,對于此問題的應對辦法有2個方面:一是加強編輯人才培養,編輯要了解相關行業動態,掌握最新的業內技術,扎實專業基礎知識;二是發揮編委以及外審老師的作用,他們大多是業內專家,對于稿件的學術創新和不端問題應該會有比較準確的界定。在此也呼吁凈化學術空間,嚴抓學術創新水平。各科技期刊應嚴格把關,在審稿過程中要重點對稿件的創新水平進行審查。這也是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響力[6-7]的一個重要方面。4)組織開展學術會議。目前,陜西省科技期刊的分布呈現雜、散、弱的特點,很多期刊都沒有打出自己的知名度,仍在負重中艱難求存。筆者認為主辦、協辦、承辦會議是科技期刊進行宣傳的一種有效途徑[8],在期刊進行宣傳的過程中,通過與專家、學者以及同行的交流可以給期刊帶來更多的反饋意見。通過學術交流與講座,可以加大期刊的傳播力度,增進一線科研人員對期刊的了解和認可。同時,學術交流會議中會產生很多優秀的論文,科技期刊可以提供相應的平臺,促進這些創新理論成果的發表,這為科技創新發展也提供了助力[9]。同時,組織會議也能夠為期刊社或者出版社創收。
3結束語
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是一個不斷探索與實踐的過程。在新形勢下,針對陜西省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筆者指出提高文章的質量、學術水平和創新水平是基礎,提升期刊的知名度是途徑,增強編輯人才隊伍建設是支撐,只有將這些內容都做好,才能很好地推廣期刊品牌,拓寬讀者的認知度,擴大影響力,進而為我國的科技文化進步做出貢獻。此外,革新辦刊理念,走出版集群化是陜西省科技期刊發展的新方向,相信未來陜西科技期刊大有所為。
參考文獻:
[1]陳佳沁,馬瀟漪.科技期刊的新媒體應用與提升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09-913.
[2]韓向娣,邊釗,閆珺.互聯網+服務:科技期刊服務創新與發展[J].編輯學報,2017,29(2):112-115.
[3]裴鴻.新時代下我國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設[J].科技資訊,2018(6):227-229.
[4]高磊,王俊麗.提升科技期刊影響力方式探索[J].編輯學報,2017,29(S1):97-99.
[5]魯德宏.科技期刊編輯的服務意識與實踐[J].天津科技,2005(S1):27-31.
[6]韓維棟,薛琴芬,王麗珍.挖掘高被引論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514-518.
[7]呂淑珍.提升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途徑探討[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5(12):31-33.
[8]高平.國外科技期刊運作模式研究與我國科技期刊發展的出路:基于科技期刊發展與創新視角[J].科技創業月刊,2015(4):11-13.
[9]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石利娜 耿曉軍 張郁 陳運來 祝清麗 單位:陜西電子雜志社《現代電子技術》編輯部